分享

白通加猪胆汁汤解疑——胡希恕

 中医知识圈 2021-11-11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胡希恕注:既有少阴病的外证,同时又有自下利的里证当是少阴与太阴的合病,故以白通汤主之。
    胡希恕按:表里合病的下利,现太阳证者,宜葛根汤,现少阴证者,宜白通汤,其理同,宜互参。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胡希恕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当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可能传抄有误,宜改之。
    上文少阴病下利虽宜白通汤主之,但少阴病脉微者,不可发汗,今下利而脉微,故不可与白通汤,若误与之,则不但利不止而且必致厥逆无脉、干呕烦等虚脱的恶候,此时应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服药后,若脉暴出者,乃烛欲熄焰反高的凶兆,故主死若脉微续而出者,为生气的渐复,故主生。
    胡希恕按:历来注家多谓不是白通汤药有所误,认为阴寒之极,初服热药反而拒格,以是则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宜以热因寒用之法,乃以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我早年也信其说,但经长时间的体验研究,乃知其非,今就管见略述于下。
    首先讨论一下白通汤究竟属于哪一类的方和主治什么样的证:葱白为一辛温发汗药,乃众所周知的常识,伍以干姜、附子等热药,当更能致汗,它与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细辛附子汤等配伍的大意同虽所主证候有所出人,但均属少阴病的发汗方剂,这是可以肯定的。诸家为了附会原文,或谓葱白通阳,或谓其能升下陷的阳气,而避言其发汗作用,因而说白通汤温中逐寒的作用比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更为有力,这可说是闭着眼睛说瞎话。温中逐寒、振兴沉衰,须赖干姜、附子的大力,通脉四逆汤之所以能治四逆汤证而阴寒更剧者,即由于增量干姜、附子的结果。白通汤的干姜、附子用量还不及四逆汤,更不用说通脉四逆汤了。何况主用发汗的葱白,虚寒极于里的阴证,依法势在必禁。试看下利清谷、四肢逆冷、脉微欲绝等条阴寒重证,均用无葱白的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而无一用有葱白的白通汤即其明证。葱白通阳,无可非议,不过通阳是通津液以致汗,用现在的话说,即发汗也,名之为白通汤,其取意在此。上条的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乃下利而同时有少阴病的外证,即所谓表里合病之属,用白通汤温中使微汗,则表里当均治,此与太阳阳明合病而下利者,用葛相汤以发汗,是同样的治疗手段,只是阴阳有别,用药不同罢了。
    白通汤的方证既明,再看本条与白通汤后的变化,是不是药有所误?少阴病下利,似与上条的为证同,但明明提出“脉微者”三字,岂可看作无关重要的浮词,前第286条谓:“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白通汤本是发汗剂,上条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当然是脉不微者,今少阴病下利而脉微,故不可与白通汤,若强与之则不但利不止,而且由于误汗,更使其亡津液、亡血液,因致厥逆无脉、干呕烦的虚脱证候。诸家只看到干姜、附子的温中,而忽视了葱白的发汗,又把前后二条误为同证,因而说不是药有所误,是因证极阴寒,初服热药,而反拒格云云,此实出于臆测。
    基于以上的说明,则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明明是误与白通汤治成的坏病,最后更有脉暴出者死,脉微续者生的结语,可见这是何等严重的虚脱恶候。猪胆汁苦寒,虽有治呕烦和亢奋作用,但加于白通汤的发汗剂,而施于此证,势必益其虚脱而速其死亡。厥逆脉绝,只有通脉四逆汤一法,加猪胆汁,亦只能加于通脉四逆汤中,始较合理,故谓白通加猪胆汁汤,当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之误,宜改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附子(生,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猪胆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用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胡希恕方解:猪胆汁为一苦味亢奋药,而有强心作用,加于通脉四逆汤,故治通脉四逆汤而心衰益甚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