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评论] 新工业诗歌审美特征与创作走向\周思明

 扬美文化 2021-11-11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视频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刊发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

“深圳文学杯”第六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应征稿

新工业诗歌

审美特征与创作走向

周思明\广东省深圳市

    “新工业诗歌”是伴随中国进入工业革命以及科技创新兴起所产生的新的诗歌形式,它赋予诗歌以新的特质,反映当下中国城市工业发展以及诗人们对此的审美感受。从全国的层面看,龙小龙组诗《新工业叙事》和王二冬组诗《快递中国》等作品,可谓新工业诗歌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新工业诗歌的特质,表现了写作者对工业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意义有了最早的自觉,折射出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风采。

    此前,作为新工业诗歌的姊妹艺术,打工诗歌的存在形态却不是这样。当然,打工诗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也是重要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底层色彩。即使在低俗化思潮的冲击下,打工诗歌仍然倔强存在并曲折成长着。但如果严格地审视,打工诗歌整体上仍是平民化、粗加工,缺少新工业诗歌的文化自觉和“新工业”气质。新工业诗歌对汉诗传统有着自觉的承接和发展,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个性。新工业诗歌写作者在整体的浓郁情感氛围中,凸显了对时代的新感觉,最重要的,还在于对新工业时代的诗意表达──原生态的词语塑型与抒写能力,以及对新工业时空的诗意结构能力。其中一些抒情诗,还汲取了现代“智性诗歌”的有益成分,运用曲折复杂的现代修辞技艺,以及对生命体验的多方面吟述,避开了以往抒情诗中的滥情易感、缺乏本真细节经验等险境,进而获得新工业诗歌的旺盛生命力。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南方掀起的波澜壮阔的打工潮,某种意义上是新工业诗歌诞生的土壤和基础。打工诗歌作为“打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着一种“底层书写”性质,传达打工者不加伪饰的心声,是一种原生态的诗歌抒写。打工诗歌是底层打工者本身的自发写作,其价值不在于它达到了怎样的审美高度,它之所以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关注,是因为它让萎靡的诗坛透露了一丝光亮,人们欣喜地发现,原来诗歌并不是没有希望的、缺乏力量的,它可以像野草一样充满勃勃生机。可以肯定的是,在此类诗歌中,相当一部分是描写打工者或劳动者自己的生活,起初多为流水线生活的记录,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新工业诗歌与打工诗歌的不同在于,前者所具有的“新”的意义,为基层一线的劳动者提升和拓展文学表现的高度、宽度和深度,使得原来的打工文学由卑微、尴尬、对抗的“卑贱意识”向阳光、和谐、尊重的“高贵意识”转变,更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而做出有意义的文化转型提供了可能。它提醒底层诗人们,面对公众读者的阅读期待,面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历史大趋势,需要刷新自我,将人性的真、善、美更好地发掘出来、书写出来;他们需要从单一的、浅层的、粗鄙的“怨恨情绪”“狂吐苦水”中走出来,去拥抱精彩广博的外部世界;真正将自我从先前的打工文学偏狭格局中解放出来,向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境界挺进。换言之,身居现代城市基层的新工业诗歌写作者们,需要在精神向度与审美向度上有较大提升,实现自身的审美文化蝶变,使新工业诗歌真正成为思想性、审美性、艺术性俱佳的文学板块。

检视当下诗歌创作,其短板和弱项有三:一是公共性的孱弱乃至丧失。大量热衷于小叙事、微叙事、杯水风波、鸡零狗碎、小情小调的诗作充斥诗坛,缺少表现时代变革气势磅礴的史诗大作。不少诗人缺乏介入生活、介入时代的热情和使命感,也缺乏一种总体性把握历史和现实的能力。二是思想表达能力的缺失。大量的诗歌只热衷于表达一些浅显道理,缺乏独立思考和深刻洞见,匮乏直接表现思想交锋的作品。三是艺术表现力的退化。一些诗人丧失了艺术探索的毅力和耐心,现在的诗歌中很少看到在艺术表现上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尤其缺少对工业文明时代审美性较强的抒写。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诗人缺乏相应的艺术修为积累。

置身新时代工业领域的诗人要写出好的诗歌作品,就应该在投身现代工业建设的同时,积极自觉地捕捉表达社会、文化、人群的内在变化,弘扬现实主义精神,塑造新的人物。

要有强烈的现实情怀,直面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搞一些不着边际、缺乏真情实感的东西,而应该走出密室来到旷野,直接从车间、流水线、工人群体那里汲取创作灵感和诗写资源。

生活中并不缺少好诗,缺少的是创作好诗的精神动力。在此意义上,新工业诗歌写作者要有新的追求,切忌对人性进行简化处理和粗俗表现。新工业诗人应该是思考者,既要追求艺术精湛,也需承担社会责任;既要思考自身生存发展,也要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使命;既要为自我命运的改善奋争,也要为城市新工业发展助力。诗歌写作说到底是一种关乎心灵的艺术。新工业诗歌也好,打工诗歌也好,其他诗歌类型也好,最终还要摘除掉它们的标签,只剩下“诗歌”二字。所以,价值和魅力才是诗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新工业诗歌写作的重要使命和本质要求,决定了诗歌写作发展趋势和审美走向。新工业诗歌写作者作为新时代文学的有生力量,理应抱持勇攀高峰的勇气和信心,保持和发扬自我的独特气质和风格,让这一诗歌品类成熟、强大、宏阔起来。

本期摄影:李智杰

    注:歌曲《南方以南》作词:田地  演唱:孙琪(深圳市文学学会理事、青年歌唱家)

(注:本平台所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念与立场。如涉嫌抄袭及语句不当等行为由作者承担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