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中的“点”“线”“面”“体”思维

 仁义和善 2021-11-11
文章图片1

前面的话:

在很多资料中,都能看到重要紧急四象限分类,它是将事情分为重要紧急(第一象限)、重要不紧急(第二象限)、不重要紧急(第三象限)、不重要不紧急(第四象限)的结构性思维。

它不仅让我们让认识到在工作中要加强时间管理、任务管理以及需求管理,还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趋急就缓、趋易避难的底层人性。

文章图片3

很多人在落实工作的时候,我们是以紧急程度为第一标准的,不过也很正常,大多紧急的事一般都比较重要。

就像领导给你打电话让你帮忙查个事情,可能这对领导来说并不紧急但挺重要。但是,对于你来说,这一定是既紧急又重要的任务。再比如,领导可能麻烦你抽时间帮某某办理个网络业务,可能这对领导来说既不紧急也不重要,但是,对于你来说还是既紧急又重要的任务。

紧急的事儿,该干还得干。

所以,在图里,我把紧急且重要和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分别用红色和黄色做了标注。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被急事儿牵着走

大多时候,我们做完紧急的事情之后,就开始进入放松调整的状态当中,因为其他的事并不是特别的紧急,直到我们把一些第二象限中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硬生生的拖成了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的事。因此,我把它标注成了“灰度空间”

其实,对我们个人成长来说,最重要的并不在于第一象限的重要且紧急工作,更不在于第三象限的不重要但紧急工作,而是在于第二象限的重要但不紧急工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很多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工作中,我们是没有时间进行深度思考和筹划的,只是调用本能反应和惯常行为,按习惯和套路办事。

但是,第二象限中却包含大量的思考时间,能够切换不同的思维视角来研究筹划工作。

在这个象限中,将存在着你撬动工作成绩的杠杆,存在着创新工作理念的空间。

也正是在这个象限中,显示出了趋急就缓、趋易避难的人性短板。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干工作“点”“线”“面”“体”的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沉浸和思考的。

如果我上来就介绍“点”“线”“面”“体”思维方式,你一定会认为,干工作都那么着急,哪有那么多时间用来深度思考呢?

如何养成第二象限的工作习惯,那就要回到之前的文章《如何寻找习惯中的正向循环》,通过“暗示”和“奖赏”来驱动习惯。

所以,我想说,“点”“线”“面”“体”存在于工作的第二象限,如果你意识不到第二象限工作的存在,我所讲的这种思维方式对您来说,也就没有价值。

文章图片4

正文:

查理芒格曾经说:“一个人只要掌握80到90个思维模型,就能够解决90%的问题,而这些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

“点线面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思维模型,或者说,能算是我在工作上的思考总结。但其中,却实实在在的包含了流程性思维和结构性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

>>>

所谓“点”,就是看透事物的本质

“信息论之父”香农说:“你越能触及问题的本质,得到真知灼见的效率就越高”。

在《直击本质》一书中,对本质的解释包括:事物的根本属性、问题和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文章图片5

理解并掌握本质思考的三个关键就在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文章图片6

一是领会上级的指示意图,了解领导想让我们做什么

重要的总是要放在前面说。

对上负责是作为下属的基本要求,将领导要求和群众需要在工作中统一起来,是工作的目标指向。

必须认识到,领导要求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和群众需求相生相伴。

有很多人在工作时,由于认识上不太到位,往往忽略了这个重要的方面。

二是认识工作的根本属性,明白性质特征究竟是什么

如果不深刻的认识工作,就无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明白“是什么”,也就无法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也就无法完成工作。

了解属性,我们不妨通过两个对比增加认识。

比如,电脑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的工具吧,右键点击电脑上的任意图标,最下方显示的总是属性。

再比如,我们打游戏总要关注人物属性吧,不了解属性怎么和对方PK呢?

文章图片7

之所以“属性”在平时会被我们忽略,是因为它是我们的工具,而非我们的工作。

但是,一旦开启工作模式,我们就必然会关注属性,属性相近的,可以用来相互影响和促进。

比如,你要建设一个荣誉墙,就要知道这是一个激励产品,所有能够带来激励效应的事物都能与其发生关联,让我们更深层次的认识荣誉墙。

三是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对症解决问题方法是什么

如果我们的工作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就要努力寻找问题背后的根源,尽量解决根本性问题,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

即便落实的工作并非是要解决问题,我们同样要尝试寻找影响工作进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问题背后的原因总是复杂且深刻的。

既要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为工作筹划配置力量资源提供依据。

又要认识到问题根源的多样性,比如种植作物就必须要浇水、施肥、除虫,缺了哪一个都会减产。

四是寻找工作的底层逻辑,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是什么

底层逻辑,在眼下绝对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高频词。寻找底层逻辑就是要试着去思考工作背后蕴藏的规律。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不要把底层逻辑看得过于复杂,其实它比较简单。

文章图片8

人性的真善美、贪嗔痴,就是底层逻辑。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势差”,就是底层逻辑,是动力之源。

正是因为有电位差才会有电流,正是因为有高度差才会有水流,正因为有气压差才会有风向……

也正是因为有了势差,人们才会不断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解放军为什么能赢》这本书里面有一个非常好的观点,说在红军建设之初,为什么在缺衣、少粮、无饷的条件下,仍然有那么多人参加红军,坚持战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产党进行了“土地革命”,农民翻身做了主人,这就是强大的势差。

>>>

所谓“线”,就是构建工作的流程

起始点和目标点的连线,就是工作的流程。

在这里,必须要插入一个观点:

“线”只是一个初步的流程,但绝对不是最终的方案。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点”“线”“面”“体”,就是要通过“点思维”“线思维”“面思维”和“体思维”共同搭建生成最后的工作方案。

科学的流程设计是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是发展的桥梁和骨架。

一是好的流程要环环相扣迭代增值

文章图片9

比如,有的环节涉及到不同部门、不同内容、不同方法,如果各个环节之间仅有重复还算勉强,如果环节之间出现“真空”,那就可能成为致命问题。

要注重流程中各阶段的协调整合,衔接上越贯通,也就越能突出流程整体的流畅性,使之相互匹配、相互迭代、相互增值。

二要好的流程要放大优势撬动杠杆

无论干什么工作,我们关注的绝不仅仅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背后的效益。

所以说,干好工作的价值就在于找准支点,撬动杠杆,用小成本获取大收益。

文章图片10

要在支点位置集中优势资源,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份好的计划更像一个杠杆,而杠杆就存在于计划的流程当中。

三要好的流程要优化配置取舍资源

在工作中,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等,都是宝贵的资源,不可能平均分配。

所以,在流程的设计当中,根本性的困难不在于理清阶段工作之间的逻辑,而在于需要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进行选择取舍。

比如,在流程当中,并不是只有杠杆点最为重要,破局点、震荡点、收网点等也同样重要。这是我自己在流工作中起的名词,以后有机会向大家作延伸介绍。

由于各类资源的稀缺性,不能在工作中无节制的使用,必须要科学配比取舍,集中有限资源来完成有限的、必要的目标。

文章图片11

>>>

所谓“面”,就是工作的破局延伸

对初步的工作流程构思完毕后,就要研究怎么样实践落实。

毕竟,实践才是最重要的,实践也是最考验工作执行力的。

从理论向实践延伸的过程,充满了道与术的辩证法。

道是方向,术是方法,道是法则,术是谋略。只有道与术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推动事物的发展。

如果说从“点”到“线”是一个思路展开并贯通链路的过程,那么从“线”到“面”就是一个逐步延伸并覆盖整体的过程。

如果说从“点”到“线”是一个理性思维为主的技术过程,那么从“线”到“面”更类似于融进感性思维的艺术过程。

从理论层面步入实践层面,不仅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艺术活,绝不能以文件发了,要求提了,就等于任务完成了?

这是不现实的,这是意淫。

对于发展的拓展延伸,重要的就是找准破局点,找准延伸链

要考虑人性规律

关注人性最重要,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推动了事物的实践发展,有时有困难可以克服困难,有时没有困难却也能制造困难。

研究人性是很复杂的命题,需要随着认识的深入而不断深化。

比如,人性的一面是贪婪、嫉妒、执着、恐惧等,简单说就是贪、嗔、痴。它既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想法念头,同时也能成为推动实践的能动。

文章图片12

要在执行过程中辩证分析利与弊、时与势、情与理,既要区别对待找准破局点,又要全面考虑找准制衡点;既要提供机遇尝到甜头,又要释放压力看到苦头。

要考虑现实情况

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既是试错的过程,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过程,因此,要综合考虑好单位以及人员的实际情况。

文章图片13

既要具有主观能动,更要实事求是汲取经验,既要有政策激励,还要有资源保障,顺利开局是盘活全局的重要落子。

在很多工作中,之所以“试点”非常重要,原因也就于此。

在工作中,绝不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往往是要七折八绕才能最终达到效果。

>>>

所谓“体”,就是工作的系统回溯

在点线面体的思维模型中,“体”的地位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点”“线”“面”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从“面”思维到“体”思维的过度,就是从“自身的视角”,思考工作在整体上的溢出价值。

从“体”思维到“点”思维的反馈,则是从“系统的视角”,重新审视和修正工作发展方向和程度的过程。

一个事物的发展变化将会引起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对系统的关系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个影响中,既可能产生正向的影响,也可能带来一定负向的影响。

对系统内的正向和负向影响的综合评价,便能生成事物的系统价值。

文章图片14

从系统论角度看,系统价值是一种比内在价值更具有超越性的价值。

如果一项工作的开展,只在局部上是可行的,而在整体上是不可行的,那这项工作便是不可行的。

如同军事行动必须要服从政治全局一般,当军事上可行,而政治上不可行时,则断不可行动;当军事上不可行,而政治上需要时,军事要服从政治。

因此,无论是抓工作还是提建议,系统视角越强、思维格局越高,工作便越有价值、越容易开展,反之亦然。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通过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来改变大系统的格局,是一个曲折的、渐进的过程。

因此,要学会分析事物发展所影响的系统范畴,并根据影响范畴分析系统价值

同时,也要将工作发展的长期性,融入到系统发展的渐进性中共同考量。

文章图片15

后面的话:

在这套思维框架中,蕴藏着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逻辑闭环。

“点”指导了“线”,“线”延伸出“面”,“面”架构出“体”,“体”又修正和重塑着“点”。

如果您是一位有想法,肯实干的同志,看的高一点、远一点、全面一点,还是有好处的。

如果认为内容对您抓工作的思维理念有启发和帮助,请点击“关注”“分享”,成为同路同行的同伴。

文章图片16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