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会独立思考:5个步骤训练批判性思维,帮你快速解决问题

 仁义和善 2021-11-12

本文字数4400,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我会独立思考》。

安德里亚·戴宾克,美国屡获殊荣的作家和编辑,曾任《美国女孩》专栏编辑,目前在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生活和写作。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为儿童写作。

《我会独立思考》的妙趣在于它是一本构筑思考能力的基础、互动性自查性超强的批判性思维成长指南。这本书一步一步引导你如何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生活和时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将帮助你学会如何精准提问、分析证据真伪、运用思维逻辑得出合理结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判断。

丰富的示例展示了在不同领域中具有卓越影响力和非凡成就的批判性思维者,他们年轻有为、鼓舞人心的真实思考经历具有可参考性的借鉴意义。这本书叙述清晰易懂,是一本既简单又理解性强的思维学习工具书,你可以收获批判性思维透过信息表层带来的全面视角。

文章图片1

01、如何训练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批判性思维就是你通过评估想法与事实,来决定应该相信什么,做些什么的过程。这是一种技能,既然是一种技能,就需要学习,需要练习。比如,我们问小学生,该不该把灰狼列入动物保护名单?关于这个话题应该怎么讨论呢?最基本的步骤,我们不能够凭借自己的感受来判断,比如我害怕灰狼,我讨厌灰狼,灰狼是坏的,所以就不要把它列入名单。或者有人说我喜欢灰狼,我没有被灰狼咬过,所以把它列进来,这都不对。

我们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个东西要被列入到保护名单?列入到保护名单的标准是什么?之前被列入的有哪些?既然有这么多的条件,就应该去收集关于灰狼的各方面的证据。这就要考虑到这个证据是否可靠,这个证据的来源是不是准确,这个数据需不需要更新等等。要评估一下你所收集的这些证据的可信性。然后验证假设,验证你提出来的想法,能不能够用这些数据和事实支撑。那一个完整的独立思考的过程是怎么构造的呢?

1、提出问题

首先,我们看到一个话题,或者看到别人的一个意见、观点的时候,我们得能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来自哪儿呢?来自好奇心。好奇心是打破刻板印象的武器,而人类的历史的推动,就是被一个一个的问题所带动起来的。比如,爱因斯坦提出过一个伟大的问题:如果人坐在一束光上旅行会是什么样?

没有人会想出这么一个离经叛道的问题,人怎么会坐在一束光上旅行?但是爱因斯坦说,如果你坐在一束光上旅行会怎么样呢?从而开创了相对论。牛顿说,这个炮打出去,飞了很远才落地,如果把它再拔高一点,速度再快一点,它会怎么样,最后牛顿算出来总有一个速度它是可以形成第一宇宙速度,它能绕着这个圈转,不掉下来。这就是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所以,问题比答案更令人受教。为什么呢?因为能够提出好的问题,意味着你承认自己不知道。

提出的问题至少分成三个层次。首先,能够提出一个好奇的问题;其次,你要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最后,你要能够提出一个明智的问题。明智的问题就是,大家可以反复思量,可以借着研究这个问题发现更多新的空间。像爱因斯坦提出的问题就是明智的问题。

那如何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呢?你需要问几个问题:你是否不确定问题的答案?你的问题有什么目的吗?你的问题需要不止一个是或不是的答案吗?你的问题深刻吗?你的问题具体吗?你的问题能够引发对话吗?你的问题简短吗?你的问题容易理解吗?你的问题是否不包含任何的信仰或偏见?你的问题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吗?

这么一直提问下去,你就会发现提问的水平和境界,在不断地提升,如果你的问题能够引发大家进一步地思考,并且这个问题背后,还能够延伸出更多的问题,那就是一个明智的问题。

2、收集证据

收集证据分三步,第一,寻找信息。第二,建立联系。看这些信息之间互相有什么联系。第三,从联系中得出结论。证据分两大类,一类是定性的,一类是定量的。定性的就是描述,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定量就是你需要拿出数据,来量化你所说的这些证据。获得证据的方法有以下几类,观察、采访、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搜索、调查、投票,看看大家普遍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开讨论会、实验,比较历史记录等等。

紧接着我们就需要调查一下信息是否可靠。这里面有三种类型的调查者,一种叫研究者,一种叫社会科学家,还有一种叫数据控。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需要信息的时候,第一直觉是去翻书,或者上网查阅你能读到的一切资料,仔细核实你的信息来源,不要读到什么就相信什么,这是第一类人叫研究者。第二类人是寻求答案的时候,知道该诉诸何处。求助他人,不管是朋友、家人、还是专家,你依赖于从别人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这个是社会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第三种人是开启研究模式。首先选取定量数据、数字,统计数据和概率,这能为你带来坚实的基础。但要记住,数字并不代表事情的全貌,这是数据控。这三种人没有好坏之分。你既可以是研究者,也可以是社会科学家,也可以是数据控。一个真正的好的调查者,这三件事情是应该结合起来的。

3、评估证据

评估数据有三个要点,第一,是重要性。就是这个证据重要不重要,这个证据的来源值不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第二,准确性。这个证据是不是做了非常严肃的研究,有没有多方的验证,有没有同行的评议等等;第三,相关性。这个证据和我们要论证这件事有没有关系。

比如,有人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消息,说猫能够像狗一样叫,只是猫懒得这么叫。只有在被逼急了的时候,它才会用自己的“第二语言”。请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那这时候怎么判断呢?作者给我们演示了一遍。

首先你要知道信息的来源是哪里,在这个例子里,信息的来源是推特,可靠性不太高。其次,信息的来源是一手的还是二手的?这个人是自己亲耳听到猫学狗叫,还是他听别人说的?然后,如果信息的来源不是一手的,你能找到其他一手来源吗?假如你发现这个人是转发的,那能不能找找看他从哪转发的,一手的来源到底在哪?你要去搞清楚一手来源的人是谁。接着,信息的一手来源和二手来源告诉你的一致吗?每个转发的人,都会忍不住增加一点自己的东西。所以你要去判断它们是不是一致。最后,再去研究一下,信息的一手来源和二手来源可靠吗?

在这个案例当中,他们发现,一手来源是兽医,那这个人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兽医呢?你还要去研究,能否找到可以支持这条一手信息来源的其他信息来源。如果猫真的能够学狗叫的话,那不会只有一个人这么说,能不能够找到别的兽医这么说呢?后来孩子们就沿着一条路径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是真的有很多兽医都发过这样的消息,那这时候你可以基本上相信,这是真的。

4、产生好奇

我们拥有了证据以后,就需要思考其他观点,有没有别的可能?这时候我们要小心,有很多东西都是相同证据,但推导出不同的观点这个很正常。选择证据的角度不同,或者解读证据的方式不同,就能够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

比如,有这么一个事实说佛罗里达州的死亡率在全美国最高。所以,你要不要搬到佛罗里达州去住呢?如果从正常的角度想,肯定不会搬过去,那里多危险啊。但事实上,大量美国人都搬去了佛罗里达州住,因为那边气候好,温暖,有海岸,适合度假。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你首先应该搞清楚那里的死亡率为什么会高呢?因为那里的老年人多,适合养老。老年人当然要比年轻人死亡率高。这就是相同的证据,如果你的解读方式不一样,是完全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的。

5、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的过程当中,推理和证据是基础,有很多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此刻得出的结论未必代表着它不能改。我们只能够根据现在掌握的证据和认知水平来接受这样的结论。得出结论的时候,要考虑你的价值观,人确实很难做到完全公允,因为有价值观,你的价值观将决定着你愿意得出哪一类结论。

比如,诚实、善良、健康、守法、守时、信用,这些东西都是你的价值观,根据你的价值观,得出你愿意支持的结论。你可以和别人持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意见,但不要让别人讨厌你。

最后作者说,结果不是终点,有了这个结果以后,可以找人讨论一下。在分享观点的时候,有两件事很重要。第一件事叫礼貌。其次,要倾听,倾听比说话要重要得多,有时候听得多了,很多话根本不用说,因为对方想的东西跟你其实差不多。所以要保持好奇心、善意、专心、投入。

文章图片4

02、常见的思维谬误

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思维谬误。我们在看到很多证据,或者筛选这些证据的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思维谬误而犯错。

1、人身攻击谬误

什么叫人身攻击谬误?指在沟通对话时,攻击、批评对方个人因素相关之断言或质疑;如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或处境等。也就是说问题归问题,但是他不跟你讨论问题,他跟你讨论的是你的背景、出身,你之前还干过什么坏事。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得出讨论问题的结论,这个叫人身攻击谬误。

2、稻草人谬误

稻草人谬误是什么呢?那就不是对方的观点,你给他插上一个稻草人,使劲攻击他。例如当有人主张“我支持死刑,杀人者死,天经地义。”时,以“主张杀人者死就是主张复仇,复仇不能太超过,司法不是复仇的工具。”这种说法回应,就有可能犯下稻草人谬误,因为在其中,回应者可能将论者的观点,从“应报”替换成“复仇”,再攻击“复仇”这点,宣称“复仇不能太超过,司法不是复仇的工具”。

3、乐队花车谬误

什么叫乐队花车谬误呢?你不是通过自己的判断得出结论,你是通过看有没有人跟你一样,来得出结论。别人干什么你也干什么,不知不觉受到影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随大溜。

4、滑坡谬误

滑坡谬误是什么呢?是一种非形式谬误,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却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因为事实不一定照着线性推论发生,而有其他的可能性。

比如,一个小孩子玩手机,被他的妈妈发现,他的妈妈就会非常焦虑、生气、恐惧。为什么呢?因为这位妈妈害怕孩子以后都这样?万一这样下去可怎么办?

5、虚假两难

虚假两难就是你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比如,丈夫做了一件事让妻子不高兴,然后这个妻子说,你知道这件事我不高兴吗?丈夫说我不知道。妻子说,你不知道,那你就是傻。丈夫说我知道。妻子说,你知道那你就是坏。要么是傻,要么就是坏,二者必居其一。

其实它的谬误点在哪呢?谬误点就在于,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事。我们得接受各种各样不同的变动,但是当你用“要么……要么……'虚假两难的方法来框定的时候,没有变动,只追求确定。

6、假性因果

假性因果是什么呢?就是当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认为这两件事情是有因果关系的。但实际上它们只是同时发生,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但是如果我们简单说,就是因为它,所以导致了这个结果,那就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个叫假性因果谬误。

文章图片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