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功不可复制,失败却能避雷

 骑驴看史聊生活 2021-11-12

今天看到微信群里转发的公众号文章《吴京凭什么成了电影圈顶流?》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人说吴京敢闯,有人说吴京敢拼,有人说吴京有毅力,有人说吴京有敬业精神,只有敬业才能兴业……总之,大家说的都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条件,那么反过来,成功的充分条件就是以上列出的那些优良品质吗?不见得吧!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有敬业精神的人多了,也不见得敬业就能通向成功吧!所以我们从吴京成功的光环下寻找成功的品质,就走入了一个误区。很可能我们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恰恰与事实相反,或者说我们总结出来的那些优良品质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

这里我要引进一个统计学的概念——幸存者偏差效应。

“二战”时,美英联军对德国展开了战略大轰炸。由于德国防空力量强大,美英空军损失惨重,国防部找来飞机专家,要求研究战斗机受损情况,对飞机进行改进。专家们检查了执行任务归来的飞机,发现所有飞机的机腹都伤痕累累,于是专家们建议,机腹非常容易受到防空炮火攻击,应该加强机腹的防护。最后国防部的改进要求却是,改进和加强对机翼的防护。因为国防部的一个统计学家发现,能够幸运返航的飞机,机翼都完好无损,这说明,被击中机翼的飞机都坠落了,而仅仅被击中机腹的飞机都返航了,应该加强防护的是机翼,而不是机腹。只有这样,才能在下次哪怕中弹之后,依然能够保证士兵和战机的安全。统计学里将这类因结果导致错误认知的情况,称为“幸存者偏差”。

美英战机修复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那些我们用肉眼关注到的问题,很可能在成功的路上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那么,什么才是阻碍我们通向成功最大的敌人呢?我觉得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世界对你的恶意。成功人士做一件事能心无旁骛地把它干完,而失败的人一般很难完成一件耗时比较长的事,因为外界的阻力太多了。多得让你没办法专注地干一件事,多得让你不得不在中途由于各种原因被迫中止或者永远终止这件事。

举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我把上述观点分享给妻子,并给她讲美英战机的那个小故事,可她一边盯着手机一边不耐烦地问我,讲完了吗?很显然她不想在我身上浪费哪怕几分钟的时间,她觉得我一直在讲废话,她想直接听结果,或者把上面的故事总结成一两句话,直接上干活。我能怎么办?最终还是放弃了。我并没有有把一个故事讲完,也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可这个故事如果换一个人来讲,效果就会不一样。如果今天吴京站在这里,给大家讲上面相同的故事,收到的效果会超级好。因为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打断他的话,也没有人会无礼地提出让吴京用一两句话把上述观点讲清楚。就像黄渤说的那样,在你没成功之前,世界给你的可能是满满的恶意,但你成功之后他却一反常态,你所遇到的都是好人。

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不仅练就了十八般武艺,还曾经被打得遍体鳞伤,只是他拼着老命挺了过来。等他缓过来后给你讲的那些精彩的拼杀片段,都是过滤掉被人踩在脚下的岁月,只捡精彩的分享。但我觉得,被人踩在脚下却顽强地挺过来的那份坚持才是通向成功的最可贵的品质,如果当时一松懈放弃了,那就没有后来的辉煌了。正如《天道》里丁元英所说:“如果咱们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咱们就比别人多了一些生存机会。市场的生存竞争非常残酷,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两败俱伤你比他多一口气,你就是赢家。”

所以,研究成功不如剖析失败来得重要,因为你得先想办法生存下来,才能有成功的可能。不然,你纵然有再多的通向成功的可贵品质,也会被突如其来的灾祸一击致命。

那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我想首先是想办法生存下来,不管用什么方法,生存才是头等大事。只有生存下来,才可以迎接明天的太阳;只有生存下来,才可以挑战未知的困难;只有生存下来,一切才皆有可能。

很多人只看到成功者光鲜亮丽的一面,却没想到他身后早已伤痕累累,只是那些苦难和泪水都是不可和外人道也的东西,但这些才是我们普通人最需要知道的。

成功学是成功者给你指的一条明路,但他却没有告诉你路上还有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