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何以成功?原来是运用了潜规则

 江月之声 2021-11-12

  老实说,每次读到《曹刿论战》一文,我的内心都很纠结。

  言辞简洁,叙事晓畅,排比散句节奏明快,人物塑造栩栩如生。读之,鲁庄公憨态可掬的形象跃然纸上,曹刿呢,未卜先知,深谋远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历史上赫赫有名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在左丘明的笔下,仿佛小孩子过家家一般,游戏结束,鸣金收兵,唱着歌儿把家还。

  战后,鲁庄公不解,问曹刿何以取胜,曹刿得意洋洋地答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这样的回答固然完美,但仔细想想,还是有不少的疑问。

  既然鲁军可以一鼓作气抓住战机,那么齐军为什么会三次冲锋又三次退回,白白地坐失战机呢?齐军兵多将广、有备而来,若能一鼓作气岂不是也可以大获全胜? 

  这就要说到春秋时期的作战规则了。

  史料记载,春秋时打仗是要重礼守信、讲究武德的。当时的兵书就有这样的说法:“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也就是说,两军对垒,必须要等到对方排好队列,才能击鼓进军。击鼓,既是为自己的兵士助威,也是给对方一个信号:“我要出击了!你可以放马过来!”对方接到信号,也要击鼓进军,双方开始冲锋,比拼武力。这种规则就如同今天的拔河比赛一般,开赛之前,裁判是要举个小旗示意的:“双方队员,做好准备!预备——嘀!”哨声一响,双方同时角力。如果哨声未响,一方提前发力拔绳,裁判就会让双方暂停,然后重发号令,从头比赛。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长勺之战一开始就出现“公将鼓之”了。那是因为鲁庄公认为双方队列已经排好,可以一战了,但曹刿建议先不要开战。齐军击鼓,开始冲锋了,却发现对方还没动静,只好退回来等对方做好准备。如是者三,齐军既消耗了不少的精力,也让士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此时,曹刿突然下令击鼓进军。齐军自然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说,曹刿打胜了长勺之战,主要是利用了作战的潜规则而已,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打仗么,还讲什么规则不规则,都那么“温良恭俭让”了,还用得着打仗么?剑走偏锋,打赢了才是硬道理。一旦打出气势,打出功名,武德似乎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化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胜,则凡可以得胜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败者,则凡可以辟败者何不为也?”于是,后来的作战就开启了全新的模式。“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谁若是再因循守旧,不与时俱进,自然会被人家耻笑的。

  由此,我想到了另一篇同样经典的文章,那就是《田忌赛马》。 

  这个故事也很有趣,它发生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军田忌喜欢与齐王及众公子赛马,马分为上、中、下三等。孙膑一到,急于展示自己,立刻提建议让田忌下重金赌注,志在必得。后来孙膑出的主意,果然非同一般。什么好主意?后人悉以知之,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

  今天再看这个故事,忽然就觉得好笑起来。仍以拔河来作比,本来拔河比赛分为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来参赛,孙膑非要打破常规,让小学组对阵高中组,然后用高中组对阵初中组,初中组对阵小学组,谁输?谁赢?自是分分钟见分晓。这样赢得重金与名誉,是不是有点胜之不武?要在赛马中取得胜利,不从养好体格健壮的好马入手,不从科学训练提升赛马的技能入手,而是从权谋与机变入手,也算是别出心裁了。若是以此为正道,竞技的激烈与热闹没有了,以后的赛马还有人看吗?赛马的乐趣何在呢?

  其实,现实中这样的事情还少吗?

  比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很有代表性:“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如果是单单是在一个小范围开个玩笑调侃一下,本也无可厚非,毕竟是在强调“关键的时候不能掉链子”的观点,但怕的是它一旦冠冕堂皇地上升为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好坏的标准,那就偏离原来的方向了。这句貌似正确的错话,潜在词非常明显,那就是:您的勤奋不是太重要,你的懒惰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最最最重要的是你要有眼色,要会见机行事,只要你在某个关键点上能做的光鲜,能做的无可挑剔,那就大功告成。——其实,头脑清醒的人从这句话里,悟出来的是反省,只有摒弃了“专打不长眼”的这种偏颇与偏见,才能建立起一个相对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比如读书。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培根曾说过这样的话:读书“可以增添情趣,也可以增长才干。”“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这是多么睿智的回答呀!可是,我们今天有不少人也读书,但少了一个探索研究的过程,而是热衷于寻找一个标准的答案。似乎唯有这样,才能做到百分百的正确,才能在行进中不出现丝毫的偏差。读书一旦变成了这副模样,那它与晋身的敲门砖何异呢?

2019-12-10  

本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

欢迎大家转发

江月之声始终与您相伴

江月之声

嘿!若喜欢,点个“在看”再走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