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不愿做咨询的亲友(下)(文字稿)

 心理咨询曹怀宁 2021-11-12

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种状况,有些人为什么不做心理咨询?

因为他觉得好贵呀,把钱花在这个事情上面值得吗?我现在是很难受,但也许和朋友哭一哭,说一说就好了,我不想把这么多钱用在这件事情上面。

禀持这种观念的人,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他也许拥有这样一种价值观,那就是我可能不值得被花这么多钱,来好好对待自己。

不值得花这么多钱好好对待自己,更深一步就是我的情绪和感受不值得花这么多代价去认真对待。

这种状态其实直接和我们童年时候的成长经历相关。也许在童年的时候一个孩子他没有被家人很好地对待,父母可能没有在他身上花很多的时间或者精力,或者不愿意为他投入钱财等各种资本去培养他,使他有更多的发展。

在这种相对匮乏的状态当中成长的孩子,当他内化了这样一个观念之后,就会在心里形成一个就像本能的,这样的一种天然的观念,就是自己不值得花这么多钱。所以可能常常发现他们对自己特别俭省,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挑便宜的。一个东西哪怕坏了,可能都还舍不得扔,舍不得买新的好的,这可能就和童年的经历有直接的关系。

包括在童年的时候,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是比较忽视的,父母不觉得孩子的情绪感受是大问题,可能孩子在那很难过,哇哇大哭,父母就说一句,你哭啥呀,这有什么好哭的,或者说你像难过哭一哭就好啦,就没事了。

没有太多的关怀或者安慰,那么可能长大之后孩子也会内化这种观念,就觉得情绪是一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值得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关注。哪怕他很难受很痛苦的时候,可能也很难突破这种固有的惯性思维模式,觉得说我现在需要来好好的关心一下自己的情绪。

所以如果你觉察到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或者价值观的话,也许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看看会不会是你的原生家庭内化进来的观念,你父母对待你的方式,给你带来了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呢?

还有一种状况,会使得人哪怕在非常难受的情况之下,依然不会想要去做心理咨询,这种状况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发现的。他曾经用狗做了一项非常经典的实验。他把一只狗狗关在一个笼子里面,当狗狗想要出笼子的时候,就用电击这条狗。那么狗狗做了很多次的尝试,每一次的尝试都被电击,到最后狗狗就进入了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趴在这个笼子里面,就一直在发抖。哪怕这时候笼子的门已经打开了,甚至实验人员进去笼子里面要把狗狗拖出来,它可能都会在那挣扎着,不愿意出这个笼子。

这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是因为人,包括动物也是一样,经历了非常非常多次的失败之后,他的大脑当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条件反射,那就是没有办法的,我成功不了,我试过了这么多方式都失败了,那么接下来我还是会失败的。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之后,惯性的力量就非常强大,如果没有外界的力量的话,也许就很难打破它。

所以有时候我会发现一些来访者,来咨询之前他们其实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抑郁难受,但是他们一直就没有办法迈出这一步。到了最后是他们的亲朋好友,硬把他们送过来,或者说他自己实在痛苦到了一个没有办法的程度,才最终下定决心来做这件事情。

其实他们在前面很长一段时间就是在习得性无助当中挣扎。

如果你们见到身边的亲朋好友,其实具有相当程度上的成熟的心智,平时你见到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恢复能力都还不错,但是现在因为深陷在痛苦当中难以自拔,也许在这个时候你伸出援手推他们一把,对他们会非常有帮助。

更多视频:

什么时候需要做心理咨询 视频 文字稿

如何理解不愿做咨询的亲友(上) 视频    文字稿

如何理解不愿做咨询的亲友(上) 视频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四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八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六千多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