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名医常用此方治疗气血不足、咳嗽、寒热、阴阳失调等,疗效好

 探索物理空间ok 2021-11-13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也是丁甘仁经常使用的经方之一,原方出自东汉时期张仲景《金匮要略》。全方由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饴糖、黄芪七味药组成。具有温中补气,和里缓急的功效。原方主治阴阳气血俱虚证。他常以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内伤杂病、虚损、咳嗽等病证。

【内伤杂病案】

陆某,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肺虚则咳嗽,脾虚则形瘦,脉象细弦而数,弦则为劳,数则病进,劳已入损,恐难完璧。拟黄芪建中汤建立中气,宗经旨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意。

炙黄芪三钱,朱茯神三钱,甜杏仁三钱,淮山药三钱,川桂枝四分,炙甘草五分,广橘白一钱,炒白芍三钱,红枣二枚,生姜二片,生谷芽三钱,饴糖四钱。

【内伤杂病案】

姜某,虚寒虚热,寒多热少,口唾白沫,纳减便溏,苔薄腻,脉濡细,脾弱胃虚,卫阳不入于阴也,虚劳堪虑。拟黄芪建中合二加龙骨汤加减。清炙黄芪一钱五分,炒白芍一钱五分,清炙草六分,熟附片一钱,煅牡蛎三钱,花龙骨三钱,米炒于术三钱,云茯苓三钱,炒淮药三钱,砂仁研八分,陈皮一钱,焦谷芽四钱,煨姜二片,红枣四枚。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发现,丁甘仁使用黄芪建中汤的指征是虚劳或劳损。从两个案例所及病机来看有“脾弱胃虚,卫阳不入于阴也”,有“阴虚、阳虚、肺虚、脾虚”,其中,“诸虚”是使用本方的病机关键。故在小建中汤中加黄芪以增强益气建中之力,阳生阴长,则诸虚不足之证自除。从两个案例所及症状来看,有“内热、外寒、形瘦、咳嗽、脉细弦数”,有“虚寒虚热、寒多热少、纳减便溏、脉濡细”,而“虚热、虚寒、怯冷、形瘦、久咳、脉细”这些症状特征与病机相符合。他抓住这些主症,用黄芪建中汤温中补气,建立中气,脾胃之气得健,气血生化有源,则诸虚劳损随之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