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读书三用——明德、新民、止至善

 观道者 2021-11-13
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做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曾国藩家书》

小编近日开始践行猴年计划中的一项——重读《曾国藩家书》。这段文字取自曾国藩一篇很典型的以修身为主题的家书,同时这封家书也是各种版本《曾国藩家书》放在前面的一封家书。

读书能干什么呢?

读到这一段,似乎觉得离我们很远。说的不客气点就是这不是普通人应该有的标准!是的,这证明了曾国藩是一个有志于向圣人靠拢的人。

读书本来是一件于自身、他人都很美好的事。她应该是一种精神的跋涉,一种心灵的洗涤,一种终生追求的境界,一种品位。很遗憾,读书成了一块敲门砖,成了一种晋身的手段,生生被科举制度、各种考试制度毁掉了。人们读书不再是为提升自身修养,即明德,而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读。心灵不再有灵气和色彩,而是充满了各种名利、诱惑、污秽。

为什么现在的人写不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经典的词句,因为读书不再是纯粹的事了。

为什么贪官污吏总是杀之不尽呢?读书早就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他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什么改造灵魂、滋补光阴,而是成为一件很功利的事。

曾国藩读书又做了什么?从他的一系列的学说和处事原则来看,他所做的都是对传统圣贤书中所宣讲的道德、大义的继承和宣扬。“千古第一完人”历史给他评价并不为过,践行圣贤之言,他不仅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更是一个积极推行古圣先贤理念的前锋。

读书可以明德,提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启民智,让民众对人世有更多、更深、更广的了解;可以止至善,让人产生善念和善举。曾国藩提出的这三点,他做到了,也影响了同时代的一批精英分子,像左宗棠、李鸿章这些晚清名臣无不受其影响。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止至善”或许是一个很遥远的词了,已经不再是读书的目的,也不再是道德的指标,不知道这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我们已经把先贤留下的东西丢弃的太多了。这本该是大多数人的标准,却成了少数人追求的境界。

最后,我想问一句,你身边有这种心灵有灵气和色彩的朋友吗?介绍给我吧,好师好友好榜样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