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思想现代解说

 三近书屋 2012-08-29
《大学》思想现代解说
(2006-3-7 14:19:12)
  
                    《大学》思想现代解说
                                 作者:海德
前言
  本论坛立意对《大学》《中庸》儒学经典,试图运用现代人学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新阐释,是响应《国际儒学联合会》提出的指导思想而进行研究尝试的。其目的,仍是为了探求人的人格问题的究竟是什么?
  据《国际儒学联合会》提出的研究宗旨:“旨在把儒学的本来面貌和丰富的内涵研究清楚。旨在开发儒学文化资源,回应当代社会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为促进人性的改善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它提出的研究方法是:“正本与创新并重,化古代语言为现代语言。新的解说:应该即严肃科学,又生动活泼。为当代青年所喜闻乐见。”
本论坛以下所开展之研究工作,均以上述思想为指导。论坛将为创立和谐社会,改善人性、完美人性、弘扬人性,而做不懈的努力。
  试想:古之精卫鸟竟能衔石填海,其力虽小其志弥大!精神可嘉。
  为人者,难道尚不如鸟乎?!
  为此,如是作。
         
第一节  明明德篇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注释】亲民—应为“新民”。新,动词,革新。即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现代解说】
   什么是《大学》?它是儒典《礼记》中的一篇政治、道德论文。汉代儒学大师郑玄说:“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要的道德文章,成编于四书之首,相传作者是曾子;
大对小而言:大学所学乃高深的哲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而小学所学乃是指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礼节,学习诗歌、文章、武艺之学;
  因此,朱子在《大学章句》中讲到:“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近、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就是大学。  
  因此,《大学》思想所传播的学问,是教人如何做人、从政、修道的高深学问;纵观儒学之目的,其最终之意义即在于“求仁得仁”这是它最高的境界。而“仁者,人也。”其全部学问,即表现在生活实践中去完成,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者,乃在于人有良知、有良心、有天良—这就是人心、人格;而人心就是“仁”。故“仁者爱人”,即有爱心、同情心、善良心,这一切全是人的自觉。若这个自觉一旦丢失,这人就陷于被动,久而久之失去自觉,失去人格,则人心晦暗没有光明,行事违仁悖理就如禽兽一样,故而违法犯罪现象随即出现。
  人心善良的透露就是心光的透露,而心光就是光明的大学之道,就是光明的明德;所以学习《大学》的首要学问,就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光明的明德?   
  由于现实社会中,每日每时所发生的许多丑恶现象和不良的习气、习惯,慢慢的使得人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继而麻木不仁,从此根本就不相信还有什么人之性善之说,还需要讲什么人格。大家都这样随波逐流,心光一天一天被欲望、邪恶、所遮蔽污染,如同阴暗的天气竟能将明亮的太阳光遮住一样,人的本来具有的性善之光也逐日被不仁之流俗所遮盖,从而使本有的心光晦暗,光明的道德之光再也无法显现。
  而《大学》之道的学问,正是在教诲引导人们,如何去重新找回自己本有的性善之光,如何使每个人本有的光明之德再重新发出光明,並能焕发出闪亮的人格来,这就是能明亮自身道德光明的大学问—“大学之道”。
  因而,能自觉去“明明德”改善自己的人格,並发出人格之光,这就是“大学之道”;
换言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在道德实践中去净化心灵,去努力为善,发大勇知耻之心去忏悔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而使自身的真性流露,心光明亮,找回了自己人格的光明之德,这就是“明其明德”的道理。
  而能“明明德”应该是一个人,追求最基本道德修养,所必须具备的人之本能。也就是说:正因为你是个人,所以必须应按本分去做好一个人,去讲求好自己的人格,这好像是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事。正如南怀瑾先生在《大学微言》中所说:“我们上古传统教育的主要宗旨,就是教导你做一个人,完成一个人道、人伦的本分。不是只教你知识和技能,而不管你做人做的好不好。因为做工、做农、做小贩、做官、做学者、做军人、做皇帝,那都是职业的不同。职位虽不同,但都须要做人,才是本分。”
  而“在亲民”又是什么意思呢?人,只有在具备了“明明德”之修养后,又能发挥他本能的自觉之性来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就会使人产生弃旧图新的振奋。在认真检讨了自身修养的不足,找回了自身的人性之光,这才是一个自新的人、明德的人。即:告别过去之晦暗旧我,迎来光明道德理性之新我,从而成为“新民”。这就是“在亲民”的内涵;
  这个阶段应该是非常不简单的修养阶段,而人能达到“在新民”做“新民”的境界,已很不容易了!先哲们曾讲:是有相当修养的贤者才有这做新民的本领,而“止於至善”则已到圣人地位。
因此,“止於至善”应该是儒家修养的最高境界。而能真正做到的,显然是凤毛麟角。正如古人所讲:“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牛角。”这的确是千古实情!
  然而儒家认为,人生在世必须要有做人的目标。虽然境界弥高,人生也应树立起追求的勇气。正所谓:“取之于上,得之于中;取之于中,得之于下;而取之于下,则得之于下下。”倘若人格做到下下,岂不可悲哉!
  所以做人要讲求做人格,一定要树立起“明明德”做“新民”从而勇于追求“止於至善”的志向,此方不失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生啊!
  这就是修养人格,完善人格的重要性。
   
第二节  修定生慧篇
【原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现代解说】
  何谓知?何谓止?知,乃是人本具的求知本能。知什么?知人所应知道的本性,天良、人格,即:“明其明德”;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你是个人就应该作个人,就应该讲求人格,这好像不用再说什么似的。
  何谓止?就是你应该所知道的,应终止在什么地方。是天良、是人格、是明德。当你知道了作为人,应很自然的去求知于自身的光明之德和爱心人格时,也就有了做人的终止方向,这就是“止”;确定了方向后,人格之性也就止定在此。亦即自然生出了,如何做人追求光明之德的定力。此时的心,已不再受外欲的引诱。因为它定了下来,这就是“知止而后有定”;—生出了修养人格的定力。
只有将人的本性“止定”下来,不再去追求外欲,並使内心能够产生安宁的感觉,此时的心灵就呈现在一片安静无欲的氛围中。当然,这种修养的取得绝非如此简单,它是需要从主观的自觉修炼中获得。即:全身心溶在静坐修养或参禅静心的方式中,並经真诚修炼的过程,方能得此使心灵宁静的境界。亦即,从修炼中求定力,有了定力才能生出安静的境界,这就是“定而后能静”;
静,是人格的大美境界,要追求它、获得它。
  何谓“静而后能安”?经过修定,摒除了思想上的杂念,获得仁爱之心,使心灵回归到安静的状态后,亦即宁静轻安的心境。它会使身体经脉的气血,十分的流畅而舒适。让身心由于“静”的获得,而处于宁静轻安的状态中。故孔子说:“仁者静”。静对于人能产生良好的思虑,有极厚重的精神基础。
  因此,在“静而后能安”的基础上,才会自然的产生“安而后能虑”的主观能动性。在身心修炼到宁静轻安的心理状态下,才会产生良好的思虑状态。一个“虑”字乃含有过滤、筛选的意思,还有极精极细的意思。在这种状态下,会很自然的顺延出“虑而后能得”的结果。  
何谓得?此处之“得”乃“得道”之得,也可以理解为最后获得智慧真理的结果。所谓“得道”二字的内涵是十分丰富而又深邃的。
  从通常意义上说:经过“知止”而定出追求“明明德”的目标方向,有了目标就进入了修炼的状态,先求“静”、后“得安”、然后进入如琢如磨的精虑阶段,最后获得了追求“明明德”的真实体验,这一过程应该说是一个获得智慧境界的实践过程;就是这个修养过程,对人而言诚属十分不易!
为了研究透彻这一“知止”、“定静”、“能安”、“能虑”、“能得”的修炼过程,我们也可以从高深之处探讨一下,宗教修炼家为“亲证”真理的思虑求证过程。
  如:伟大的佛陀在2500多年前,不借助任何外在的东西,仅凭着心灵的智慧便洞彻了宇宙的真相。应该说:佛陀在雪山修炼的过程,就是高层次、高境界的“知止”专一、获大定力、得大安静、获大思虑、得大智慧,大境界的修炼过程;亦即,高层次的“知止”、“定静”、“能安”、“能虑”、“能得”—用这一修炼法则而获“得道”的大境界过程;
  同理,我们还可以从自身的应用事务中来体会一下“知止”、“定静”、“能安”、“能虑”,“能得”的心境体验;如:在社会事务中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一部战略规划的设计、一部法规的起草、一件利国利民、安邦兴业的议案提出,等等。其设计规划者,无一未有不经过专注“知止”的思考,心灵安静缜密的反复思虑,而最后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考结果的。
  所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修炼求证法则,既是我们修身养性、追求道德完善的心理修养法则,也是我们在日常的应用事务和一切社会管理事业重大问题的思考方法上,所必须遵循的重要思考求证法则;
  可以说,它是人们求取大智慧,修养人格完善,做事圆满正确,修养心灵至善的客观法则。
 
第三节 进道篇  
【原文】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现代解说】
  这一节统共十六个字,说的是“近道”。近什么道?就是开篇提出的“大学之道”。
  “物有本末”,指世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关闭窗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