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作赏与评(二)【大学】·“经文”章

 清醒4321 2017-11-28

 

【大学】

           『战国』曾参 等 

             马银华  译文

 

『原文』

    [大学大学,有“三纲”㈠.明德;㈡.親民;㈢.至善。有“八条”㈠.格物;㈡致知;㈢.诚意;㈣.正心;㈤.修身;㈥.齐家;㈦.治国;㈧.平天下。][之道原则,古人八岁入小学,习洒扫,应对日常礼节;十五岁入大学习学为人做事的道理。],在[即彰显][明德即光明德性。],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达到最为完善之境界。]。知止而后有[确定。],定而后能[即安心,安定。],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即思考,考虑。],虑而后能[即得到,达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评:开宗明义,首先指明学习《大学》目的要求:“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然后,又告诉人们做学问的学习方法。__此,起到了“引”与“导”的诱识作用。虽说,千百年前的老夫子是运用了唯物的自然规律、辨证的方法,去具体指引人们怎样实现“明德,亲民,至善。”__善,不仅仅是善,而是“至善”,这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善”了。]

『译文』

   在大学中学习的原则,在于彰明人类本身所固有的光明的德性,在于让民众革旧布新,在于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了所要达到的境界,而后便能确定志向,确定志向后,便能安心修养,不去妄动,安心修养了,才能考虑周到,考虑得十分周到,自然会得到最完善的境界。世上的万物都有根本和枝节,天下的万事都有开端和结局,知道了道德修养的先后次序和轻重缓急,也就接近于做学问的方法了。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这里,指明真正做学问过程与目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即治理、整治。]其家;欲齐其家者,先[即修正,修养。]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即真诚,诚实。]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即知识,学问。];致知在[格物即追根,求源。]

   [评:首先告诉人们,学习的目的__获得知识;其次,告诉人们__获得知识的终极目的即:齐家,治国,平天下。如若想达目的,就必须按夫子所指明的学习方法:格物__致知__诚意__正心。换句现代人的口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

『译文』

   在古代,要想将人固有的美好品德彰显于全社会,就必须先从治理国家入手;要想将国家治理好,就必须先治理、整顿各位士大夫家族的秩序;要想搞好家政,就必须先提高自身品德的修养;要想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就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态,使无邪念;要想使心态端正,就必须先使意念诚实;要做到意念诚实,就必须先达到一定的知识储备;探索并且获得知识的关键,在于推究事物的本源。

 

 

 

 

(未完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