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笃夜半读诗:(希腊)埃利蒂斯《我不再认识黑夜》

 置身于宁静 2021-11-13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1911~1996),希腊诗人,生于坎地亚的海岛克利特,1914年随家人迁居雅典,并在那里永久定居。1930年在雅典大学研习法律,后到巴黎攻读文学。197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埃利蒂斯先后出版了诗集《方向》、《初升的太阳》(1943)、《英雄挽歌》(1945)、《理所当然》(1959)、《对天七叹》(1960)等。其中组诗《理所当然》被认为是他后期的代表作。其他诗作还有《爱情的流程》(1970)、《光明树和第十四个美人》(1971)、《花押宇》(1972)、《同胞》(1974)、《旗语通信手册》(1977)等。

我不再认识黑夜 ……

奥季塞乌斯·埃利蒂斯|李野光 译

我不再认识黑夜,死亡的可怕匿名
一只星星的船队已在我灵魂的深处下碇
于是长庚,哨兵啊,你才可以闪耀
在梦见我的小岛上那幸福的微风附近
宣告黎明的到来,从它高高的巉岩上
而我的两眼拥抱你,驶着你前进
凭这真诚的心灵之星:我不再认识夜神。

我不再认识那个否认我的世界的名字
我清晰地读着贝壳,草叶,星辰
在天空的大路上我的对抗无用了
除非那含着泪珠又盯住我的还是梦幻
当我横渡不朽的海洋时,哦,长庚,
那黑夜只不过是黑夜,如今我不再相认。

【笃视角】:希腊著名诗人奥季塞乌斯·埃利蒂斯在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授奖词为:“埃利蒂斯从源远流长的希腊传统中汲取营养以强烈的感情和敏锐的智力,展示了现代人为争取自由和从事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斗争”,贴切的形容让我和这首诗勾连在一起。诗人的胸怀里饱含着对希腊民族的深情,字里行间透露着海的故事。这个大海与什么相关呢,诗人的意象选择丰富多变,而且灵动机巧,“黑夜、死亡、船队、长庚、哨兵、岛、黎明、巉岩、眼、夜神”,单就上半节而言,我们可以串联其这些意象不加任何修饰词,获得是什么,是一种走出死亡山谷的力量,所以诗人不再认识黑夜。“我不再认识黑夜/死亡的可怕匿名/一只星星的船队已在我灵魂的深处下碇/于是长庚,哨兵啊,你才可以闪耀”跳跃着的不单单是情感,还有灵魂背后的哲思。诗人超现实主义手法的,亦真亦幻,让人在天马行空中感受闪耀的金星。后来诗人开始写“在梦见我的小岛上那幸福的微风附近/宣告黎明的到来/从它高高的巉岩上/而我的两眼拥抱你/驶着你前进/凭这真诚的心灵之星:我不再认识夜神”,给黎明的到来做足了铺垫,最后带来了光明,两眼拥抱你,是怎样拥抱的,是心灵之星。这个时候的夜神也就在星光的照耀下悄然离去。
第二节中,诗人换了思路,“我不再认识那个否认我的世界的名字”黑夜否认了诗人,他不需要再去承认什么,因为天已经光明,可以“我清晰地读着贝壳/草叶/星辰”黎明的海岸情景,就此可以想象,诗人的具体物象的安排,以及语言的拿捏这个时候显得极尽纯熟。“在天空的大路上我的对抗无用了/除非那含着泪珠又盯住我的还是梦幻”单就这两句而言,诗人的语言很有征服力,对抗已经没有意义,黑夜里的梦幻已经逐渐消失,不再有假设和除非,只有“当我横渡不朽的海洋时/哦,长庚/那黑夜只不过是黑夜/如今我不再相认”的时候和黑夜彻底告别,没什么可怕的,这预示着黑暗的终将逝去,而留下的是“长庚”带给我们的指路,也预示着诗人在为美好的明天做准备。告别黑夜的时候,在航行中获得自由,不是不再认识黑夜,而是不必再去认识黑夜。诗人再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是1943年,德国接管了意大利对希腊的统治,9月3日意大利投降,这种政治背景下,诗人说黑夜不再,和其所处的现实环境有很大关系。抛开政治背景不谈,这首诗是典型意义上的埃利蒂斯的诗歌,独特的风格,极强的渲染力,征服了我的心,诗人的黑夜和死亡有关,当黑夜不再的时候,隐匿的死亡也会消失。但他确实和希腊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诗人这胸怀民族安危的情怀和他对民族自由的向往,展现出一个伟大诗人的精神魅力。
2014年1月12日,0点11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