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货车里的大白菜,一个早上就卖光了。 摄影 / 邱会宁 大货车里的大白菜,一个早上就卖光了。 图 / 梨视频 拌炒焖煮,样样能打。 图 / 网络 全中国最能吃白菜的地方 为啥是东北? 有人说,宇宙的尽头在东北,那里有个神秘的白菜黑洞;每年东北供应的白菜数量,从来就不是科学或统计学问题,而是一道玄学题,填都填不满。 比别的地方更早入冬的东北,也要比其他地方更早开始囤菜。于是全国都在目睹东北大白菜的奇观——从北境黑龙江,一路南下到最南端的大连,整个东北奏起囤菜晒菜的“战歌”。 ![]() 如果有人从天上看入冬的东北,大概会以为这里出现了“乱码”。 ![]() 一座座城市,一望无涯的脆绿白,哪有空地,白菜就可以在哪落脚。球场、广场、停车场,马路边除了车道,都是在晒太阳的大白菜,多到让你产生一种不断在复制粘贴的幻觉:东北的冬天,雪人是不是也是用白菜堆成的? 小区里的阳台、喷水池广场、健身场地,都是良好的晒菜场。有的楼道间也都是菜;每天出小区的人,可能要越过几万颗大白菜。豪车啥都是虚的,它首先是拉菜的工具,然后才是晒菜的载具。即使只是小小的自行车把手,也能晒四颗菜,这就是东北人囤菜的仪式感。 停车场已被大白菜占领。 图 / 中新视频 溜光锃亮的大白菜晒晒太阳,等到表层原本肥厚的菜帮子,晒成又薄又干的“保护膜”,紧紧包裹住结实的内里,说明它做好渡过漫长冬季的准备了。晒好之后,再搬到屋里盖上草席棉布,保持恒温,不至于过冷过热,有条件的藏在地窖里,那儿就像一个缩小的葡萄酒庄地下酒窖。 囤好的大白菜,将会迎来怎么样的“命运”? ![]() 新鲜的白菜叶,有一股淡淡的甜味,最适合拿来做饭包,裹上米饭、土豆泥、鸡蛋酱、香葱、辣椒,一口咬下去,透过清脆的菜叶,感受的是内里的软糯与扎实。 如果觉得还不够,那么在东北最常见的凉菜——东北大拌菜里,你依然可以见到它,这是白菜携众菜之长,表演的清爽“合奏曲”。生白菜,还是东北“冻货”中的一员,冻一下、焯一下,再蘸酱吃,恭喜你解开了东北独有的甜味密码。 炒着吃虽然寻常,也够经典——不加配菜,只添点红辣椒清炒足以抚慰人心,如果和菌类、肉类同炒,则更是顿生华彩。木耳炒白菜,当然是肥厚的东北秋木耳最好;猪油渣炒白菜,油渣的丰腴都被借了去,蔬菜的口感,却是满口的肉味。 炖,也是东北人干掉一棵大白菜的常见“姿势”。与卤水豆腐土豆同炖,尝其清鲜;与家禽家畜鱼类同炖,尝其肥美。大白菜真是冬日勇士,在外经霜不凋烂,在内久煮不糊烂,和肥甘厚味的肉类简直是“最佳损友”,既不影响肉的本味,还能消除隐约的腻意。 还有猪肉白菜馅的饺子和包子,谁不爱呢?肉之鲜美,尽数被白菜吸收去,同时也和白菜的清爽融合在一起,荤素搭配。在东北养膘“猫冬”,大白菜就是最温暖的陪伴。 成百上千斤的白菜,还有相当一部分并未直接进入东北人的肚子里,而是在大菜缸里,经历一场漫长的“修行”——积(渍)酸菜。做酸菜的初衷,无非是延长保存期限,没想到,东北人吃出了大白菜的另一层境界。 ![]() 积酸菜的大菜缸和大石头,大概是所有东北人家里必备的“传家宝”了。 酸菜的故事,“干干净净”地开始——白菜要剥掉外层蔫掉的叶子、菜缸和石头也要清洗干净无油渍。以“井”字型码放,码一层就撒一层盐,装满再压上大石头,保证盐巴与白菜充分接触,加点水隔绝空气,任其在寒冷中发酵,一个月左右,当白菜变成透明晶莹的黄色,这场“修行”就结束了。 白菜可生渍,吃起来清爽、脆生,也可以滚过开水后熟渍。有些卖大白菜的地方,能见到现卖现煮的场面,自然不是当场吃,而是方便拿回家熟渍。这样做出来的酸菜更显绵软,也更酸一点。 酸菜虽然可以生吃,比如菜芯蘸白糖,就是老好吃的零嘴儿,但东北人都知道,酸菜的功夫不在生吃上,因为它是“吃油的”,所以最适合与肉搭配,或者至少要和猪油同炒:酸菜炖粉条、酸菜炖豆腐、酸菜汆白肉、酸菜炖大骨…… 同样是炖煮,酸菜比白菜更是把提味去腻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对东北菜产生印象源于那句“翠花,上酸菜!”,而许多非东北人第一次吃到东北菜,大概也是酸菜炖肉。厚实软烂的肉遇到了清新爽快的酸菜,仿佛被洗净铅华,显得温润可人。 酸菜是吃不腻的,你需要决定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吃。这一点,它继承了“初级形态”大白菜的优良传统,具有强大的兼容性。除了炖,还可以稍微炒一下,再加上足量的水就变成了酸菜汤,拌上辣椒油、胡椒粉,搭配东北烧饼亦或者煮面条,都是很多人的早餐选择。 酸菜包馅,也是无数东北人的最爱。纯酸菜就可以做饺子馅儿,如果和肉搭配就更得劲儿了——酸爽的酸菜丝和剁碎的肉搅拌在一起,这种融合使得酸菜的酸味不再尖利,肉的肥腻也淡化许多,既爽利又鲜香。 除了做酸菜,大白菜在东北朝鲜族人家手里,还可以做成辣白菜。白菜、白糖、苹果和梨造就的甜是辣白菜的灵魂所在。辣白菜可以生吃,也适合炒、炖,与五花肉一起烤,或者做成泡菜饼,下饭力杠杠滴! ![]() 出了东北 白菜还是北方第一菜!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北京还存在大白菜供应期的说法,从11月1日开始,快供快销,到12号结束。如果今昔时间重叠,恰好正是昨天,北京人刚刚囤好整个冬季的大白菜。那种场面很难复现了,对大白菜的挚爱,如今凝聚在一道道京城名菜里。 菜心凉拌,菜叶清炒,菜帮剁馅、醋溜,白菜的寻常做法大概如此。整颗的大白菜还能做酱菜。白菜先用盐腌好,再以黄豆酱、甜面酱来渍,酱成杏黄色。脆嫩咸鲜的酱白菜,就在缸中默默度过余生。 寻常白菜做到文人心坎里的,是熬白菜。可以是清水熬白菜、也可以土豆熬白菜、虾皮熬白菜、粉丝熬白菜、豆腐熬白菜,上顿做肉了,剩下的肉汤照样能拿来熬白菜。汪曾祺先生说: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胡同文化》 不用说熬白菜有多好吃,单一个“嘿”字,读者们就都懂了。 寻常白菜做到京菜馆里的,是芥末墩儿。走进任何一家京菜馆子,如果看见有人垂头攥拳、满面胀红,大概就是初尝了这白菜芥末墩儿,挨了个下马威。层层白菜叶围成的墩儿,每一层里都饱渗着黄芥末,看着就挺刺激,吃的时候还要放糖,突出白菜本身的甜味儿。最后浇上米醋,甜酸脆辣香,味道实在是“蹿”。 百姓爱,文人爱,旧时的皇帝也爱这大白菜。乾隆或者道光帝,还写过赞美白菜的诗。一道乾隆白菜,虽不能直接证明与乾隆的关系,却比皇帝的诗更加有名。上好的黄心大白菜撕开,拌上精心调配的麻酱料,一口咬下去爽脆鲜甜,满嘴留香。 当然,华北其他地方,吃白菜不比北京少。山西的烂糊白菜,用油炒面粉做个浓汤,然后再烧白菜,汤色奶白,口感浓香丝滑。北方各地的暖锅,也大多用白菜作垫菜,铺在最下面防止锅糊底。 ![]() 华北这片沃土,还生长出众多白菜里的“明星”。 河南有浚县小河白菜,绵软可口,最适合烩炖。山东有胶东大白菜,也就是鲁迅先生说的“用红头绳系住菜根”的“胶菜”,寒冬里一笼热气腾腾的胶东白菜肉丁大包子,或者一盆白菜粉条肉搭配米饭,真是神仙不换。 在天津人眼里,色泽翠绿的青麻叶大白菜才是最好的白菜。上好的青麻叶颜值颇高——菜叶直挺如棍,菜帮薄而细嫩,菜叶经脉如核桃纹。在窖中再培植半个多月,还会慢慢萌生芽菜,这就是著名的黄芽白菜,早在清朝就有了“嫩于春笋”的美誉。 天津的冬菜,同样久负盛名。这是大白菜切成碎块,加工炮制成的一种佐餐调味品,既可用来冲汤,又可配合炒制各种菜肴,天津人的厨房里可少不了它。 ![]() 西北的冬天,和东北、华北一样,吃白菜实在是寻常事。 在陕西,陕北人喜欢腌白菜,陕南人在用白菜做爽利的浆水菜。在关中,宝鸡农村喝玉米榛子,常吃的凉菜是胡萝卜丝拌焯熟的白菜,西安的一道金边白菜,做成了经典的陕菜,咸鲜酸辣,脆嫩爽口。 到了甘肃,腌白菜更是别具风味。酒泉人用茴香水、辣椒面腌渍酸白菜。到了甘肃中部的白银一带,腌酸菜要放盐和花椒,腌好的酸菜,最适合做酸烂肉,再加入洋芋粉条等佐料,肥而不腻,酸辣可口。 再到陇东南,酸菜炒粉条,依然是许多人的最爱,再加点猪肉,更是念念不忘。腌酸菜也少不了,挑好的白菜腌酸菜,剩下的碎小白菜,用细麻绳串起来挂在屋檐下阴干,干白菜开水锅里焯过,以蒜泥凉拌,柔韧劲道,是吃馓饭的绝配。 “白菜豆腐报平安”,“百菜不如白菜”,这是藏在中国人心中对白菜的热爱。在温室蔬菜落地之前,北国千里冰封,只有大白菜经霜而立,一身风骨,凭一己之力拯救冬季北菜荒漠。它如此频繁地出现在生活中,早已超出食材本身的意义—— 白菜遍布全国各地,是中国栽种面积最大的蔬菜 对于北方来说,它是冬储最重要的蔬菜。 制图 / 孙璐、吴玖洋 形容一件东西物廉价美,就说这是“白菜价”;“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嚼白菜根可以是君子安贫乐道,也可以是官员两袖清风;玉白菜,与“遇百财“同音,是普通人心照不宣的祝祷吉物,也是一件故宫珍藏的无价之宝。 大白菜既可以霸气地铺满街头巷尾,也可以温和地容纳无数风味,给这落寞的季节平添了许多生气,也悄悄填满了北方人的记忆。时常想起来,那一抹绿色,也是一份涌上心头的温情。 ![]()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 ![]() 为“百菜之王”,点个“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