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铜箔行业的核心本质
对于铜材料的加工,行业的定价模式是铜价+加工费,铜箔企业核心利润来源于加工费。
铜箔行业特征是供需关系是决定加工费,判断供需,就是理解铜箔行业周期是关键。
1.2铜箔行业的周期回顾:
在最近的5年里,铜箔经历了两轮周期 。
2016年-2017年-供需决定的价格上涨
2016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拉动,铜箔需求强劲
每一轮周期都是讲相同的故事,锂电铜箔产能弹性小,供需跟不上。
1)扩产难,上游设备问题-阴极辊,交付周期需要半年。
2)保存难,库存周期短,铜箔易氧化,库存周期1-3月
锂电铜箔高景气,大家疯狂扩产,2017年扩产增速达到高点,供需关系发生变化,铜箔价格下跌。
2020年9月-2021年11月(未完待续)
需求端:新能源车爆发,磷酸铁锂价格提升。
供给端:上游设备交付困难,导致扩产困难,6Um以下铜箔有壁垒,产能提升困难,造成严重供需缺口。
目前当下环境下,重点关注在于需求端是否减弱,关注产能缺口情况。从测算情况看,明年铜箔有效产能同比增长30%+,需求端增长40%+,因此判断明年铜箔供给紧张度可能进一步提升,若加工费普遍提升,对于铜箔企业将贡献业绩弹性。

1.3目前铜箔行业壁垒与产能扩张受限梳理:
1)进入壁垒来源于1-2年的认证期,放大了原有企业的先发优势,核心下游锂电池厂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对锂电铜箔存在认证周期和专门的认证体系,一旦认定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来源于电池厂愿不愿意承担风险。
2)铜箔设备产能不足限制了铜箔行业的扩产速度,生箔过程中关键设备为阴极辊、生箔机,国内大部分铜箔企业主要进口日本设备,但交货周期长且价值昂贵,普遍交货周期在 18-24个月之间,且按照排序制提前一年以上订购设备,限制短时间内扩张产能。
阴极辊设备是生箔的核心设备,其质量决定铜箔的档次和品质,目前铜箔设备依旧主要被日本厂商垄断,全球70%以上的阴极辊来自日本新日铁等企业,订购需要提前下单排期,目前行业需求紧张扩产加速,而日本厂商出于谨慎的经营策略考虑扩张意愿并不强烈,因此设备订单交付时间长达2-3年以上。
国内阴极辊设备情况导入情况,诺德17/18年导入的时候吃了大亏,导致良率和排产不及预期,现在诺德说了一句我不再上当了。
目前从嘉元科技的口径来看国产阴极辊设备的生产出来的良率,比日本设备差了5%-9%左右。
综合来看国产阴极辊设备大范围的铺开还需要一段路要走。
1.4铜箔行业的上下游情况
上游环节:铜箔环节难以通过内卷获得竞争优势。铜箔作为锂电中游环节,上游原材料直接对接大宗商品,难以通过产业地位优势获得显著的议价能力。从成本构成来看,目前铜占总成本的比例已经到80%左右,叠加非铜材料后原材料成本占比已经达到80-85%,打价格战获取全面优势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下游环节:锂电铜箔环节自身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相反下游客户锂电环节则格局更加集中,这也意味着在对客户这一方面,铜箔企业也很难具备强势的话语权。
总结:先发优势带来的超额利润是最佳的获得领先的途径。铜箔领域技术迭代还在不断持续,由于高端产能相对稀缺,市场对于更薄的新产品给予了一定幅度的溢价,以4.5μm铜箔为例,目前加工费比6μm铜箔高40%左右,此对于铜箔环节来说,具备研发能力优势能够在技术迭代中占得先机,在代际切换中不断抢先分食阶段性的超额利润,通过局部优势获取结构优化带来的盈利提升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
持有中不要太有执念,这就是一个周期股,跟随需求和产能的情况,他也会出现周期的拐点的,这个务必清楚,只是目前的供需格局造成了现在紧张的情况。
1.5目前对于PET铜箔对于现有产业冲击的影响
PET铜、铝箔是指将极薄铜、铝层覆在有机物PET基膜表面,以实现传统纯金属箔的正负极集流功能。由于基材方面用PET膜代替了铜,因此PET铜箔理论上可以降低铜箔重量,提升能量密度且不容易断裂和产生毛刺。PET集流体并非近期的新技术,宁德已经和相关供应商在该领域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合作研发。从了解情况看,产品开发取得了一定进展,宁德计划明年推部分量产线。但我们认为,市场高估了PET铜箔对现有铜箔产业竞争格局的影响。一方面,新技术在动力产品上的认证尚需时间,能否批量应用仍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PET铜箔的主要加工企业如金美产能规模太小,扩产速度无法支撑大规模放量。从产业调研信息看,目前C给到下游的的订单估算未来3年内在30gwh内,对于现有铜箔的需求影响很有限。
产能还是太小,下游验证需要时间。
1.6核心观点
1.行业本质来源于供需错配导致的加工费提升,新技术的介入暂时不对现在的供需格局造成冲击,但是对于PET铜箔的新技术需要关注,
诺德对于pet的看法:讲人话,我们也在尝试,如果情况好,也可以做。

2对于诺德最大的估值影响,还是整个新能源产业链景气度的问题,对于新能源明年最大的问题大部分环节在今年扩产之后都不缺了,注意后面的结构性分化下部分环节回归合理估值状态的风险,带来对铜箔的环节的短期估值挤压问题。
3.对于商业模式问题,铜箔本身不是特别好的商业模式,都是比较辛苦的方式,上游不在自己手里,下游需求不受控制,像一个四处飘荡的游子,行业周期的控制权在于别人手中,真的是看着行业景气度吃饭,所以铜箔行业的核心又回到了供给和需求上。
结论:晚安,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