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地药材 | 川麦冬

 369蓝田书院 2021-11-14

图片


READING
道地药材 · 川麦冬

川麦冬,产于以四川绵阳三台(花园乡、光明乡)为中心的三台涪江沿岸的冲积平坝和开阔谷地及周边地区。

以下内容节选自

T/CACM 1020.24-2019 道地药材 第24部分:川麦冬

图片

01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f)Ker-Gawl.的干燥块根。

02
品种沿革


麦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历代本草文献对其均有记载。《吴普本草》记载:“秦,一名乌韭。楚,一名马韭。越,一名羊韭。齐,一名爱韭。”《名医别录》描述麦冬为“叶如韭,冬夏长生。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云:“麦门冬……其大者苗如鹿葱,小者如韭叶,大小有三四种,功用相似。其子圆碧。”这说明在唐代,麦冬已有大叶、小叶、野生、家种等多个品种,但功用相似,都可以用。

宋代《本草图经》将麦冬描述为“叶青似莎草,长及尺余,四季不凋;根黄白色有须,根作连珠形。四月,开淡红花,如红蓼花;实碧而圆如珠。江南出者:叶大者,苗如粗葱,小者如韭。大小有三四种,功用相似,或云吴地者尤胜”,并绘有睦州麦门冬图和随州(今湖北随州)麦门冬图,其中睦州麦门冬与今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一致;随州麦门冬直立,花柄向上,与今山麦冬Liriope spicata(Thunb.)Lour. 一致。结合植株形态描述,说明在宋代,麦冬和山麦冬已被区分开来。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四月初采根,于黑壤肥沙地栽之。每年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粪及耘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晒收之。其子亦可种,但成迟尔。浙中来者甚良,其叶似韭而多纵纹且坚韧为异。”并在麦门冬条下新增一别名为阶前草,由于人们常将其栽种在门前阶旁,故又称其为沿阶草、家边草。其实沿阶草与麦冬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名称而已。

03
产地沿革


有关麦冬的产地记载,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载:“麦门冬,生川谷及堤阪。”但并未言明具体产地。《吴普本草》记载:“秦,一名乌韭。楚,一名马韭。越,一名羊韭。齐,一名爱韭……生山谷肥地。”则知此物在秦、楚、越、齐之地皆有分布。《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麦冬“生函谷、川谷及堤坂、肥土、石间久废处”。陶弘景注曰:“函谷,即秦关。”秦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据此推断,在唐代以前,麦冬主产于陕西、湖北、浙江、山东、河南一带。

在唐宋时期,麦冬的产区主要在江浙。《本草拾遗》记载:“出江宁小润,出新安大白。”江宁为今江苏南京,新安指隋代始置的新安郡,包括今浙江淳安、安徽黄山地区。宋代《本草图经》称麦冬“今所在有之……江南出者叶大,或云吴地者尤胜”。并绘有随州麦冬图与睦州麦冬图。北宋初年的睦州辖境约相当于今浙江桐庐、建德、淳安等地,随州辖境相当于今湖北随州、枣阳等地。由此可见,唐宋时期的麦冬主产区扩大到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省。

明清以来,四川的麦冬产量较大,使其渐渐成为麦冬的另一主产区。明代《救荒本草》称麦冬“生随州、睦州及函谷堤阪肥土石间,久废处有之,今辉县山野中亦有”。辉县乃古旧县名,明洪武元年(1368)改辉州置,治今河南辉县城关镇。《本草纲目》曰:“浙中来者甚良。”此今之浙麦冬。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记载麦门冬“处处有之,蜀中种以为业……滇有小园,护阶除者皆麦门冬也”,蜀、滇分别指四川、云南。《三台县志》记载:“清嘉庆十九年(1814),已在园河(今花园乡)、白衣淹(今光明乡)广为种植。”据清同治十一年(1872)《绵州志》记载:“麦冬,绵州城内外皆产,大者长寸许为拣冬,中色白力较薄,小者为米冬,长三四分,中有油润,功效最大。”可见,在明清时期,麦冬的产地进一步扩展至四川、云南一带。

今用麦冬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商品药材主要来源于栽培。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均适宜麦冬生长,麦冬主产于四川三台,浙江杭州、余姚,江苏无锡、镇江等地区。此外,广西、贵州、云南、安徽、湖北、福建等地亦产。浙江产者为浙麦冬(杭麦冬),四川产者为川麦冬,以四川、浙江所产麦冬为道地药材。

综上分析,我国药用麦冬的主要原植物为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麦冬原植物在我国分布较广,以四川和浙江所产者最为道地。其中产于四川的麦冬,被称为川麦冬,是四川著名的道地药材。川麦冬产地沿革见表1。

图片

04
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4.1 道地产区

产于以四川绵阳三台(花园乡、光明乡)为中心的三台涪江沿岸的冲积平坝和开阔谷地及周边地区。

4.2 生境特征

绵阳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三台涪江沿岸的冲积平坝和开阔谷地海拔460m左右,年平均气温16.4℃~16.8℃,1月平均气温5.2℃~5.7℃,7月平均气温26.2℃~26.8℃,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5212.7℃~5813.4℃,年平均降水量889.0mm~1004.4mm;相对湿度78%;无霜期275d-290d;土壤ph7.0~8.4,弱碱性,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上层为深厚的砂壤土。

05
性状特征


麦冬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cm~3.0cm,直径0.3cm~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川麦冬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cm~3.0cm,直径0.3cm~0.6cm。表面淡白色,有细纵纹。质较坚硬,断面牙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淡。少黏性。

川麦冬与浙麦冬性状鉴别要点见表2。

图片

图片

编辑/排版:万修福

审核:王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