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六经注我”,什么是“我注六经”?

 菌心说 2021-11-14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这两个词汇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到底什么意思呢,今天就谈谈这个话题,从根源上给出一个解答。这里面的“经”指的是经典,哪些经典呢?是儒家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统称为六经。由于《乐》已失传,目前只有“五经”的说法。

为什么要注解这些经典呢?就要从汉武帝“独尊儒术”说起。汉朝取代秦之初,汉高祖刘邦虽然也重视儒家的礼乐制度,重用了陆贾、叔孙通等一些儒者,但是在国家意识形态上,还是以“黄老之学”治国理政,儒家学说作为诸子的一种,并没有上升到独一无二的地步。

文章图片1

到了汉武帝时,情况开始转变。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登基时,汉朝已建立了六十多年,国家承平已久,他为了加强集权,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显现是不能实现的。他听从一代儒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思想当作国家治理的主导思想,直接导致了“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实施。

文章图片2

儒学由此开始上升为官学,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在都城长安创立了专门从事儒学教育的学府“太学”。从此天下的读书人要想做官从政,就必须熟读儒家经典,在研究这些经典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就是“经学”。

经学的产生,完全是时势造成的,或者看成是儒学主动靠近政治的结果,也未尝不可。到底是儒学利用政治,成为一家独大的思想学派,还是政治利用儒学,而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这个问题今天先不论,接着说说“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各自特点。

文章图片3

儒家的典籍相比其他诸子学说虽然多一些,不过也只有几种,研究来研究去,还是那些书籍。一个一统的王朝,天下之大,学者众多,都去研究这些典籍,最后注解经书的书就会越来越多,注解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这也是必然结果。由于这些注解经书的书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言,一个读书人从孩童时期开始专于一门,到头发都发白了才终于有了见解,能够开始说经了,这就叫做“皓首穷经。”

文章图片4

繁琐的注解,是很费时费精力的,由于研究的过程太过保守,教条主义严重,很多注解只是文字的堆砌,毫无新意而言,对人的创新思想也是一种严重摧毁。此时,在汉朝儒家内部就产生了一些分歧,形成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阵营。

今文经学派采取“六经注我”的方式,以解读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为借口,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知,不拘泥于经典本身,对各家的思想学说都有所吸收借鉴。古文经学派,认为“六经皆史”,所以要严谨考据,非常重视名物训诂和考证,虽然对认识历史有帮助,但是过程繁琐枯燥,称为“我注六经”。

文章图片5

到了今天,我们会用“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来比喻对一本书的态度,这是学习的两种方法,不论选择的哪一种,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