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科生误国:你以为你是谁?

 新用户31192307 2021-11-14

向来处于鄙视链底端的文科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你们理科生大不了只能误自己,我们却可以误国!不过,别高兴得太早,那只是几个文科生的意淫而已:你以为你是谁?慈禧太后,还是袁世凯?“误国”那活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文科生也好,理科生也好,恐怕最后都只能误自己罢了。

以前说清谈误国、文人误国、戏子误国,再说下去,就是女人误国、红颜祸水之类。其实,都是一个套路:因果不辨,本末倒置!究竟谁误谁?我们还是听听一百多年前的谭嗣同是怎么说,他在《仁学》里说:“三代以下之忠臣,其不为辅桀助纣者几希!况又为之掊克聚敛,竭泽而渔,自命为理财,为报国,如今之言节流者,至分为国与为民二事乎?国与民已分为二,吾不知除民之外,国果何有?无惑乎君主视天下为其囊橐中之私产,而犬马土芥乎天下之民也。民既摈斥于国外,又安得少有爱国之忱?何也?于我无与也!”顺便说一句,这儿的“节流”就是节约,类今之倡导全民节约。“与我何与也!”说得好!国是什么?我是谁?我何以能够误国?原来,我们对于君(国)与民之关系的认识还远远不及100多年前的谭嗣同,当然也不及300多年前的黄宗羲(《原君》),不及1000多年前的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甚至不及2000多年前的孟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知道他们的书是怎么读的?还好意思在这儿谈什么误国不误国,实乃“士大夫无耻,是为国耻”。

究竟谁误谁?那么多学生自杀、抑郁、心理障碍、人格紊乱,那么多骇人听闻的未成年人犯罪,那么多令人发指的校园霸凌事件……谁之过?谁毁了他们的生活,误了他们的一生?这不是什么文科教育和理科教育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的问题,当然也不是什么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问题。这是什么问题?这是教育的问题。如果一定要区分的话,那就是人的教育非人的教育的问题。

在“人的教育”里面,才有所谓文科理科之分。也就是说,教育,首先是培养健全的人,身心健康的人,人格完整的人,心胸开阔的人,精神自由的人,独立思考的人,终身学习的人,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开放、乐观、自信、勇敢的人,知道自己是什么、要什么而且知道该怎么做的人,然后,他学什么专业,做什么事情,学文还是学理,从商还是从政,随他自己去选择,去折腾,大不了误了他自己,还能误得了国?但是,我们的教育从来不对学生进行“人的教育”,而是书本教育、知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技能教育、工匠教育、工具教育,还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等等,说到底,我们的教育就是做题和背教条,背教条也是为了做题,做题是为了更好的背教条。它们完全背离现实,背离生活,背离一个人真实的生命和真实的人生。

要不要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当然需要,但首先是人的教育。就算是专业技能教育,也有一个专业思想和精神、职业道德和伦理的问题,这个显然是属于人的问题。人的问题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东西,比如说尊严,既有做人的尊严,也有做事的尊严,前者是人格,是精神,后者是职业操守和理想。前面说到的健全的人的所有方面同样体现在做事上,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做人和做事是一致的,因为是人在做事,而不是工具或机器在做事,是人在操纵机器和工具,而不是相反。独立思考或曰批判性思考是独立人格的最重要的方面,做人是这样,做事同样少不了,尤其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无论是文学艺术创作,还是科学技术发明发现。

只有健全的人,才有健全的事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全的人,至少整个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应以培养人,培养正常的人、真实的人为首要目的。在有些国家,一直到大学本科阶段,都是以通识教育为主。通识教育,就是博雅教育,就是人文教育,就是文科教育,就是通才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宽广胸襟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它们的目标不是没有灵魂的专门家,而是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教育就是教养,教育就是培养有教养的人。

理查德·莱文Richard Charles Levin19932013年任耶鲁大学校长)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而我们的教育,恨不得在幼儿园阶段,就迫不及待地把孩子培养成“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人,而他们到了大学,却缺乏本来在幼儿园就应该学会的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

我们再引用一段话——

《大学的观念》(《TheIdea of a University》)一书作者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阐明观点时有道理,表达时有说服力,鼓动时有力量。教育令他看世界的本来面目,切中要害,解开思绪的乱麻,识破似是而非的诡辩,撇开无关的细节。教育能让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

教育让我们“识破似是而非的诡辩”!

2017年哈佛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对新生的致辞里引用了哈佛艺术与科学学院已故的前任院长杰里米·诺尔斯(Jeremy Knowles)曾描述过他所认为的高等教育最重要目标:确保毕业生能够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

确保毕业生能够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这就是独立思考,这就是批判性思维,这就是自由思想和健全人格,这就是正常的人和真实的人,这就是大学教育的目的,当然也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核心所在。这样的人能看清世界和人生的本来面目,能撇开细节,抓住要害,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怎么做,能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能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方向,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学习和掌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我认为,中小学阶段培养人的教育有两个重要的途径,一是阅读,一是实践,也就是人文阅读和生活实践,这就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作较大的调整。理科的教学内容和难度要大大压缩和降低,理科教学的思路和方法要从根本上转变,要重思维和实践,要增加大量的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要加强人文阅读和通识教育,要有生活课程,可参照日本的“生活教育课”。总之,所有的课程,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无论是知识性课程,还是活动性课程,无论是学科素养,还是人生素养,全部以培养真实、健全的人,培养有教养的人为旨归。这才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2021418日星期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