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说湘菜 91 临湘菜 湘北口味

 张效雄 2021-11-14

闲说湘菜91 临湘菜,湘北口味

张效雄

我的学弟刘演林是临湘人,湘潭大学的新三届优等生,现在湖南开放大学担任领导工作。他在湘潭、娄底和长沙学习工作了三十多年,对故乡念念不忘,多次和我推荐临湘菜。

我也是湘北人,对临湘菜不敢说情有独钟,但也特别留意。

不久前浏览网络信息,得知临湘市举办了首届名菜评选活动。经过网络投票和评委评分,评选出首届“临湘十大名菜”10个,分别是桃林封锅、江南三蒸、十三村榨菜炒肉、聂市和菜、忠防肚包鸡、白羊田绿豆泥、八味豆豉蒸排骨、坦渡灌肠、黄盖血鳝、长塘渣豆渣。另外还有“临湘特色菜”9个,即竹乡烟笋、桃林豆腐、詹桥粉皮、黄盖鳜鱼、大坝刁子鱼、腊肉炖油豆腐、坦渡鱼糕、詹桥清炒茴粉、黄盖风味稻虾。

这些名菜,全部是湘北民间乡村的土菜,一看名字就闻到了一股来自湘北的香味,让人直吐口水。我尝过其中多款,纯粹的洞庭湖区食材,地道的湘北口味,经过百十年的传承,精益求精到了至善至美的程度,饱含湖湘美食文化内涵,展示临湘名店名厨名菜和品牌特色,使我们感觉到了湘菜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一款封锅菜,是为临湘菜的头牌。

封锅菜也叫丰锅菜,字面上为封锅,也意寓丰盛美满。这道菜是唐代长安人南下带来的美食,至今临湘城关还称长安,可为佐证。传说封锅菜与古时祖宗们躲避频繁战乱有关。流离中的老祖宗们把寻到的能吃的东西,放进一锅炖熟,与东北的一锅鲜、东北乱炖十分相似。不同的是,厨师们巧将鱼、肉等荤菜放在锅底,面上用普通蔬菜和素食层层封盖,表面上看似一锅青菜、豆腐,没什么诱惑力,其实“乌龟有肉在肚里”,好东西都被盖起来了。在没有冰箱的年代,一锅这样的菜煮熟后,可以吃两三天。战事吃紧时,人们盖上封盖端起锅子跑路,所以叫“封锅”。战乱结束后,封锅又被写成“丰锅”,寓含着“丰富、丰收”的意思。即锅里的菜越多,来年越丰收,哪种菜品煮得熟烂,来年这个菜品收成就越好。久而久之,这道菜也就成了临湘人年节时必吃的大菜。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天还没亮时,一家人将锅架上,燃火煮熟,围着锅吃,食客慢慢吃,天色慢慢亮。即使刮风下雨,冰天雪地,这种习俗也不改变,至今临湘还有“田畈上的封锅团年饭”的说法。

封锅菜的具体做法,是将大块的腊肉或其他荤菜放于锅底,再在上面一层层铺上油豆腐、萝卜、香菇、白豆腐、白菜、粉丝、黄花菜等,荤素搭配,营养恰到好处,相互补充,荤而不腻。

一锅多种美味交织,总保持着腾腾热气的“封锅菜”,吃得食客们汗流浃背,热血沸腾,给舌头的每个味蕾带来大大的享受,这样的境界真是妙不可言。

正宗的封锅菜,不是一碗一碗地上菜。客人来了,先上了几碟凉菜,如油炸花生米、蓑衣萝卜之类,然后端上来一只大陶缽。缽身白净的大陶缽,一上来就让人感觉有新鲜,看上去沉甸甸的。揭开盖,一片热气冒过,只见大陶缽里一层层地摆放得十分齐整,一丝不乱,既有整体的、混合的荤素菜香,又有各自不同的鱼、肉、豆腐味,香菇、黄花菜味,细嚼慢咽,静心体味,感觉就更好了。垫底的腊肉或鸡鸭蛋鱼,无论肥的精的,全都切得方方正正,看着就舒心。肥的雪白,精的绛红,咬一口,肉片一丝一丝的,浓浓的腊肉香,夹杂着酽酽的熏鱼味,清新的豆腐、白菜味。缽子里的其他菜,都浸透了腊肉香,热气腾腾,喷香喷香的。

另外一款江南三蒸,即蒸肉、蒸鱼、蒸菜。蒸鱼蒸肉自不备说,蒸菜的原料是青菜、苋菜、芋头、豆角、南瓜、萝卜、茼蒿、湖藕等数十种,根据时令和食客喜好选择。临湘还有粉蒸菜的做法,将米粉和着菜肴一起上牒笼蒸熟,味道透鲜。至今临湘民间请客或年节、宴会酒席中,还保留着必有3个粉蒸菜的习俗。临湘在长江南岸,故有“江南三蒸”之名。

江南三蒸中粉蒸肉的做法是:

猪肉1千克,按口味选择肥瘦,一般是五花肉,切成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厚3毫米的片,放入器皿内加盐,酱油少许,红腐乳汁,姜末,白酒少许,与胡椒粉、味精拌匀腌渍约10-15分钟。

用100克大米粉裹匀后,一片片摆入蒸笼内,加盖用旺火蒸约60-70分钟取出,翻扣盘内。

另用1小碗,放酱油、陈醋、胡椒粉、味精、葱花、麻油,加少量热开水冲成卤汁,淋在蒸肉上即成。

这样做成的粉蒸肉,鲜美融润,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美极了。

作者张效雄,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区)。湘潭大学1977级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集团原副总经理。大学特聘教授。新闻阅评专家。湖南开明书院执行院长。年轻时获得过湖南省青年文学竞赛一等奖,有《谁来当股东》《新闻文化随想》等多种著作。代表作:畅销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