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宰相”?读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cpu001 2021-11-14

文/公子弃疾

大家知道,《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右相李林甫、左相李适之,但是这“左右二相”居然只是三品官员。为什么三品官员就可以称“宰相”呢?那么一二品官员又是什么呢?这就要从政事堂说起了。

政事堂,是唐宋时期宰相办公的地方,也曾叫做中书门下(唐玄宗开元年间)、政事厅(后晋)、都堂(宋代元丰改制后)。唐高祖李渊代隋建唐后,进一步完善了隋代的五省制,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政治制度。以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长官(中书令、尚书令、侍中)为宰相。同时,规定宰相们在门下省议政,而将议政场所称为政事堂。

唐高宗时期,宰相裴炎与武则天结成政治同盟,大权在握。永淳年间,裴炎从侍中迁任中书令,为了方便掌握权利,于是将政事堂从门下省迁至中书省。从此,中书令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宰相之首。唐玄宗开元年间,名相张说担任中书令时,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并将政事堂细分为吏房、枢机房、户房、兵房、刑礼房五部分,进一步完善了政事堂的结构,自此,唐代的宰相制度得到基本完善。

政事堂既然是宰相办公的地方,那么我们就来探析下唐代的宰相制度。什么叫做宰相呢?《宋史·官志》说:“宰相者,总百揆”;《史记·陈丞相世家》则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备得任其职焉。”也就是说,宰相要辅佐天子,管理大小官员,协调大小政事,是百官之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派。

图片

但要注意的是,宰相并不是一个正式官职。在我国历史上,只有辽代有正式的“宰相”之职。而其他朝代,或曰丞相,或曰大司马,或曰录尚书事,等等。而到了唐代,为了加强皇权的威势,将宰相的权利分散,实行的是群相制。唐代的宰相制度也进一步复杂化,既有有宰相之名却无宰相之权的三公、三师,也有仅仅官居三品甚至四品,却有宰相之实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我们不妨将前者称之为“名义宰相”,将后者称之为“实质宰相”。

名义宰相身份尊崇但并没有议政权,不必多说。实质宰相却是要费点笔墨。唐高祖武德年间,初步规定以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为宰相。到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由于李世民曾经做过尚书令,于是这个职务就无人敢担任了。尚书省的长官实际上就成了本为尚书令副手的尚书左右仆射。这个时期,尚书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都是宰相。同时,唐太宗令礼部尚书杜淹、秘书监魏征进入政事堂参议朝政。从此,只要有参议朝政之权力的都称为实质上的宰相。

贞观后期,这类宰相有了一个正式官职:同中书门下三品,从此,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正式的宰相职务。唐高祖永淳元年,宰相队伍更加壮大,一些四品官员也获得进入政事堂参议朝政的资格。唐高宗将他们称之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正式称为宰相职务。需要指出的是,贞观年间,名将李靖也曾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此后并无人再用,也未形成定制。而其正式作为宰相官名,则是在唐高宗永淳年间了。

图片

从此,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的标配。而尚书省则逐渐被边缘化,到了唐中宗年间,尚书左右仆射已没有宰相之实了。到了唐玄宗年间,尚书左右仆射改名为尚书左右丞,成为官员被罢相后任命的安慰性官职,尚书省彻底名存实亡。唐肃宗时期后,中书门下重新被改名为政事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逐渐被淘汰,同中书门下三品于是成为了宰相的代名词。中书令也逐渐失去宰相的地位,通常被作为宰相罢相后,外放为节度使的加衔。

节度使加中书令(或侍中)则被称为使相。唐代的使相,在广义上,也是宰相的一种,但实际上并没有参赞政务的权利,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荣誉宰相”。使相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武周时期的大将王孝杰。当时武则天为了激励出征的王孝杰,特地任命王孝杰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武则天改中书省为凤阁,改门下省为鸾台,同凤阁鸾台三品其实就是同中书门下三品)。

唐玄宗开元二年,大将薛讷在率军讨伐契丹前则被唐玄宗任命为同紫薇黄门三品,这都是最早的武将加宰相衔的成例。安史之乱后,一些平叛有功的大将如郭子仪、李光弼等开始被加中书令、侍中等宰相头衔,这就是使相制度的雏形。

图片

在中晚唐时期一些割据藩镇横行,中央毫无办法,只能采取笼络、妥协等手段安抚。节度使加宰相头衔逐渐成为惯例,使相制度基本形成。比如李怀光曾经被任命为中书令,而跋扈不法的李茂贞更是曾经被任命为尚书令,与唐太宗李世民看齐,其僭越不臣之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同时,朝廷中的实质宰相罢相后往往被外放为节度使,这些外放的节度使也会被加上中书令的头衔,唐朝的使相制度彻底得到完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下唐朝宰相制度的几个特点。其一,唐朝实行的是群相制,在政事堂内,往往有七八个甚至十多个宰相参赞政务。这一方面可以集思广益,完善行政方针。另一方面分散了相权,无形中加强了皇帝的权力,皇权的威势得到大大提高。

其二,唐朝的实质宰相门槛并不高,品秩往往为三品。特殊时期甚至有四品宰相。宰相门槛的降低使得宰相的地位不再神圣,于是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宰相。比如说有一个人叫做韦什方的江湖骗子,自称活了四百多岁,来自三国时期,会制造长生不老药。一番乱吹之下,居然被武则天任命为宰相,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回到《长安十二时辰》,李林甫的右相其实就是之前的正三品中书令,李适之的左相其实就是之前的正三品侍中,但是中书令权力比侍中大, 加上李林甫还兼任从二品的尚书左仆射(尚书省实际领导人),所以李林甫地位自然也就在李适之之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