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滩记忆

 江北大汉 2021-11-15
站在外滩最北端外白渡桥东侧的黄浦江边极目远望,浦东的轮廓线清晰而美丽,让人感受到了新浦东的魅力;而沿着黄浦江缓步南行,试图寻找昔日外滩的踪迹,除去以海关大楼为代表的老旧建筑,有很多从前标志性的建筑已经难觅踪影,比如说十六铺码头,陆家嘴轮渡码头等。
记得1986年的国庆节,我曾经与新婚妻子一起在外滩的十六铺码头的一间类似废弃库房的建筑里待过一夜。那时候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四五十元,而住很普通的旅店一夜,就需花大约六七元。因为看的那家旅店地点远离外滩而设施又很老旧,同时价格还又不低,我们斟酌了一番之后决定就在码头上随便找个地儿熬过这一夜,省下这笔钱。半夜时分,温度急剧下降,而我们的衣服相当单薄,所以,我们只得两个人蹲在地上相互拥抱以抵御寒冷。与我们相似,以这样的方式在这库房里过夜的旅客,还有很多多很多。可以说那一夜在我的记忆中,比一年还要漫长。
2000年,我因故只身一人还到过外滩一次。那次因为从上海到南通的客轮起航的时间是在晚上,所以,这天下午我早早的办完事后,便在外滩漫步。与10多年前那次来上海相比,这次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外滩上的游人甚多,而老外所占的比例更高。与这里游人甚多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这里的治安管理似乎问题不小:在如织的游人中,一些看得出来属于有组织的三只手——小偷很不少。这些人有人瞭望,有人打掩护,有人下手偷盗。一有动静,一个信号便如鸟兽散。
那时候双肩包已经流行。不过,外滩上的外国游客的双肩包几乎无一例外都跨在胸前。起初,对于老外们这样的做法我无法理解,但很快我就明白了:一位白人妇女双肩包以正常方式背在身后,结果,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在跟踪了她一段路后,悄悄地伸出了他罪恶的手——打开双肩包的拉锁,从包里面取出了一只钱包,然后飞也似地跑下台阶,眨眼功夫就不见了。回过神来的我,上前比划着告诉那位白人妇女她的钱包被偷了。那白人妇女大惊失色,最后电话报了警,并请我一起去派出所做了目击证人。而让我十分感慨的是,那时候的外滩上是有治安岗亭的,但岗亭里值班的那位戴着“辅警”臂章的中年人对我的回答是,在这里这样的事儿太多了,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
今天的外滩可谓完全变了样。也不仅是这里的环境、建筑变了样,十六铺码头变成了游轮码头,陆家嘴轮渡也消失了——诸如苏通大桥等长江大桥的建成,让长江客轮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黄浦江隧道以及诸多大桥,也让轮渡成为了鸡肋,因此变身为观光游。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治安管理显然更加有序与有效:虽然我在这里没有看到治安岗亭之类,甚至于也没看到警察或者辅警,然而,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却也再也没看到那些鬼鬼祟祟的三只手。这无疑可以让游客在这里更尽兴、更无忧,并少一些让人不愉快的记忆。
外滩无论是从前还是今天,都是上海的一张脸。从这张脸上,我们可以读到大上海的发展、变化以及这座国际化城市的管理水平等等。而与昔日的那张脸相比,我无疑更喜欢它今天的这张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