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坡地:设计方法与策略|三大诀窍

 onedddda 2021-11-15
来源:POLY技术汇  ID:POLY-Technology

越过山丘似平川

三大诀窍打造山地项目中的“天空之城”

引子




山地项目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交通动线组织困难,项目开发过程中竖向规划带来的隐形成本较高。

我们在山地项目实践中,碰到的较为典型痛点和难题总结有以下几点:

1、如何减少较大地形高差引起的土石方、边坡挡墙等成本增量?
2、如何在坡度陡,高差大的场地中营造“平地感”,做出好产品?
3、如何处理多个台地与周边城市界面及道路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期向大家介绍保利重庆天珺C地块项目,通过分析设计方法与策略,探讨如何打造山地项目品质,优化城市界面并实现降本增效,为后续的山地项目提供指引。

图片

重庆保利天珺C49-7地块项目效果图


 项目背景(概况)

保利天珺C49-7地块项目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中央公园西南侧。

图片

 场地现状 

  • 场地地块南北向长约120m,东西向宽约200m,地形总体上呈南高北低,坡度约为30%;


  • 场地东侧、西侧、北侧均有规划道路。北侧市政道路已先于本项目进行了初步平场,场地东侧、西侧市政道路后于本项目建设,南侧为自然山体。


  • 现状最大高程:326.33m,最低高程289.39m,相对高差约为37m。


图片

场地现状平面

图片

场地现状剖面
 
 设计难点 

  • 现状地形平均标高远高于规划道路 ,整体挖方量极大


  • 场地高差大、分台地数量多,小区环境品质难以打造


  • 项目报批过程中,规划局对城市界面高挡墙的抗性


  • 东西侧道路未修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较高的支护成本



01. 顺应山势划分台地

压实土方、支护成本


在本项目中,我们首先沿原始地形坡度走向做分台处理,将场地分为两个主要台地,并在场地界面做放坡处理,有效抬高场地标高,台地之间高差约为10~15米;

以楼栋边缘划分台地边界,尽最大努力保持庭院空间的完整性
将标高较低的配套用房布置于原始地形较低的东北侧,减少开挖量


图片

图片


这种布局方式极大的减少土方开挖量(约29万方),项目土石方及边坡支护成本相较定位版方案节约近900万元

同时在有较大地形高差的情况下,将南侧山体挡墙降低至13m,改善朝向南侧山体的建筑空间环境问题。


图片



 竖向设计小结 

不同的原始坡度建议采用不同处理形式:

  • 缓坡地(3%-10%):利用较低一侧的吊层建筑或者放坡,让住区内部坡度平缓达3%以下;


  • 中坡地(10%-25%):住区应结合周边道路标高,以尽量减少改造为原则划分台地;


图片

  • 陡坡地(25%-50%):住区应结合周边道路标高,分组团划分台地,在台地内辅以设计缓坡(2%~3%)以降低台地间挡墙高度;


  • 急坡地(50%-100%):住区除了分台设计外,建筑设计还需作特殊处理。


图片

山地项目设计的首要原则是顺应原始山势地形,不仅可以避免较大规模的挖方量,也能有效降低场地边缘挡土墙高度,避免朝向山体一侧的建筑空间环境质量恶化。



02. 场所营造

在山地项目中的 “平地感”


按照上述分台及放坡后,首层台地与道路高差约10米,小区内台地间高差约为15米。

在场地高差较大的条件下,规划双层台地布局,利用台地优势,做出符合天字系气质的小区大门;化解台地间连接坡道与小区内部环境之间的矛盾,打造立体景观体系。



 小区大门设计 

1、将社区配套集中布置于吊层,最大化降低对小区的干扰,打造纯粹至极的——天空之城;

图片



2、利用首台与道路有接近10m的入口高差,并结合社区配套一并打造,呈现出殿堂级的归家感受。


图片

小区大门

图片

入口中庭

 分台处连接坡道位置选择 


位置一:坡道紧邻消防车道入口处,车道坡度较陡,会压缩下台地三拼单元的庭院空间,影响居住感受。

图片

连接坡道位置示意


位置二:坡道位于上台地转角位置,影响户数较少,但车道正对人行归家主流线,且对小区主要活动场地影响较大,归家感受不佳。

图片

连接坡道位置示意


位置三:上台地背靠挡墙位置,车道起点临近儿童活动场地,整体坡度较缓,对小区主活动场地影响也较小,保持中庭景观空间完整,位置最优。

图片

救援通道位置示意


 规划小结 

山地住宅应考虑地形特点,使方案与竖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好的产品。

项目应充分利用对场地的分台处理,统筹考虑建筑、道路和环境景观之间的关系,对场地进行合理的设计,提升居住环境及小区品质。



03. 柔和界面

巧妙化解外部矛盾



挡墙争取规划支持 

天珺C49-7地块项目,经过设计后最北面台地比规划道路高出约8米(规划要求临市政道路放坡后,挡墙不能超过1.5米)。

如何减少审批抗性,为项目争取最大利益,我们总结出三招:


1、改变常规做法:调整临道路挡墙处理方式,临道路先放坡,临建筑做挡墙,减少对市政道路压迫。


图片

临道路挡墙常规做法

图片

临道路挡墙优化做法


2、从大局出发:项目临山体公园,为保护南侧的山体公园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避免大开大挖对环境破坏。


3、变不利为有利:临城市道路挡墙通过挡墙上的花箱、绿植美化,形成临道路的特殊风景线。


图片

挡墙绿植美化示意

 道路施工磋商——达成共赢 


周边道路未修建,道路标高低,原始地形与道路有较大的高差。

与道路建设单位沟通后,明确建设时序为:我方项目先施工,道路建设后行。

因建设时序的差异,我方与道路建设方沟通后达成以下共识:我方建设时,向红线外开挖(减少道路修建方土方挖方量);道路修建时,临道路的挡墙由道路建设方施工(减少我方挡墙量)。


图片

市政修建挡墙范围

典型位置剖面分析:

图片

剖面位置示意

图片

 1-1剖面

道路建设方施工临道路约180米长支护挡墙,我方施工红色填充区域约0.65万土方量。



 小结 

山地项目在报建与实施过程中,应灵活运用设计手法,减少审批抗性。同时提前沟通,多边磋商

利用建设时序差异,明确交接处界面责任主体,达到共赢的目的。




 结语 




在山地项目方案设计过程实践中,如何破解竖向设计难题,我们的建议如下:

1.遵循原始山形地貌,合理运用场地地质条件,控制好建筑基础及边坡挡墙支护成本;
2.合理利用高差,变不利为有利,创造山地特色产品;
3.从场地需求、美化城市空间角度出发,争取到规划认可;
4.关注场地与临市政道路的接驳处理,做到提前沟通,互利共赢。
从场地、建筑、道路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场地对项目的有利因素,是山地项目提升品质、降低成本的重要原则。

责任编辑:王刘  覃思源

* 版权声明:本文为保利发展的研究成果,版权归保利发展所有,访问者可用于个人学习、研究,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如需转载必须经得POLY技术汇同意,对于未经得POLY技术汇同意转载全部/部分研究内容者,保利发展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