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词人中成就最高的当推李清照和朱淑真。就总体论,朱稍逊于李。但朱淑真的诗词清新婉丽,情真意切,亦不愧为一代名家,她的《断肠集》可与李清照的《漱玉集》相提并论。 自明代以来,盛传朱淑真《生查子》(“去年元夜时”)一词,其实那并非朱的手笔,而是出自欧阳修。据考证,宋本欧阳修《近体乐府》已收有该词,而宋曾慥《乐府雅词》也将此词归于欧阳修名下。 胡云翼编《宋词选》也已纠正了这一错误,可是现在还是有人把它误作朱淑真。 ![]()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朱家境优裕,出自仕门,从小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懂音律,工书画,善诗词,少女时期就才情横溢,梦想着找一位能诗善赋、才貌双全的夫婿。 但是,造化弄人,朱淑真最终还被父母作主,嫁给了一个天天想着升官的俗吏。一个文艺女青年的爱情之火遭到了无情的打击。她在自己的诗词中哀叹,“山色水光随地改,共谁裁剪入新诗”、“对景如何可遣怀,与谁江上共诗裁”。 特别是在《愁怀》中,朱淑真发出“了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的怨恨不满之言。后来,她毅然决然地摆脱了丈夫的束缚,返回母家,而且又有了另外的情人。她究竟是在和丈夫离异后才另觅爱人,还是在无爱的婚姻中就已经出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明确的记载。 她的第二段爱情生活也没能长久,不知是什么原因,她的情人和她分手了。后来有人考证她的去世就是因为和情人分手而“悒悒抱恨而终”,而且说“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又有人跟据这些描述猜测她有可能是投水自尽的,死于湖中,尸骨都不能安葬。也有人说她的墓就在杭州青芝坞。 ![]() 相传在朱淑真死后,她作品都被她的父母手烧掉了,后人把她流传在外的作品编辑成了《断肠集》。淳熙九年(1182)有一个名叫魏仲恭的人,将朱淑真的残存作品辑录出版,并为之作序。序文开头说:“比在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颂朱淑真词,每茄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 朱淑真的婚姻虽然不幸福,但还是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流传了下来。 她刚刚出嫁的时候,丈夫在外地做官,两人很久也不能见面,只能靠书信来表达情意。有一次,朱淑真在信里夹了一张纸,丈夫打开一看,纸上没有字迹,全是一些圈圈点点。丈夫左看右看,前思后想,也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他就顺手把信放在桌上,巧的是,一股风从窗户外吹了进来,把信纸吹到了地上,掉进了一个水盆里。丈夫赶紧把信从水里捞出来,纸早就湿透了,却看见刚才的那些圈圈里现出了一行行的蝇头小楷,写的是一首《相思词》:“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是别离。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还有数不尽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儿圈到底。” 丈夫看了词,才明白了妻子那些圈圈所表达的情意,他不禁被妻子的玲珑心思和对他的思念所感动,第二天一早就雇了船回家团聚。 原来,朱淑真在信上画了那些圈圈点点后,怕丈夫不理解,就用笔蘸着米汤写了这首《圈儿词》。晾干后,米汤写的字就看不见了,只有沾到水后才会再次显现出来。 ![]() 朱淑真平生最爱梅竹二君子,也许她从这两种植物中看到了自己几张夫君的身影。 爱就爱了,恨就恨了;爱就一爱到底,恨就一怒而去。她绝不随波逐流,任人摆布,委曲求全,苟且偷生,哪怕死无葬身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