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疫病预测的方法讨论

 caimin133 2021-11-15
1
什么是运气学说?
基于天人相应认识和阴阳五行理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问。界定范畴时依据内在精神而不是外在形式。运用运气理论未必在形式上搞干支推算。搞干支推算的也未必就是《黄帝内经》的运气理论。若以干支推算作为判断是不是运气研究的唯一标志,就将研究运气学说的许多文献排除在运气研究之外。

2
气象数据的统计分析验证五运六气规律
我们进行了大量气象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显示上述天干主运和地支定气有很高的符合率。例如主寒水太过的丙年的平均气温就比主火运太过的戊年要明显的低。
从《清史稿灾异志》统计的暖冬数据看,也是丙年的暖冬最少而戊年的暖冬最多。
图片 
统计主湿太过的甲年与主燥太过的庚年的平均降水差和相对湿度差,主风太过的壬年与主燥太过(燥属金克风木)的庚年的平均风级差等,也都得到了相似的正相关结果。
以上说明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对气候变化周期的总结有一定客观依据,值得我们去发掘研究。
3
五运六气用于疫病预测已凸显其价值
2004年笔者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疫病流行的研究”特别专项课题,对2004——2006年所作各次预测“与之后发生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初步证明了五运六气学说在疫病预测方面具有一定准确性,为重新评价运气学说提供了重要依据。”(引自专家组验收意见)
2008年笔者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传染病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课题“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研究”的任务。2009年3月5日,我们提交了“2009年需加强对疫情的警惕”的第一次预测预警报告,认为“2009年是疫病多发年”,“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有关领导部门加强对疫情的警惕,发扬中医'治未病”的精神,尽快展开对疫情的预警和防治研究。

09年3月24日我们发出第二次预测预警报告,判断即将发生的疫情“规模可达中等”。并分析了09年疫情与03年SARS的区别,认为“疫情的强度应比2003年轻”,但SARS在下半年就没有了,而09年的疫情发生后,“在下半年还将延续。

4月13日又递交了第三次预测预警报告。这时暴发了手足口病,有关方面发出了手足口病5-7月将进入高峰的预警,我们在报告中认为产生手足口病的运气条件将在5月份出现转折,故手足口病不会是全年的主疫情。预测手足口病“5月后可望缓解,不必担心5-7月会出现高峰。”实际情况也与我们的判断符合。
2010年的疫情预测报告也已得到验证。

4
科学看待五运六气疫病预测
过去对五运六气学说的最大误解,是认为该学说仅仅根据某年干支就去推断该年的气候和疫情(对运气预测的简单化、机械化、神秘化),违背了《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基木精神 (中医五运六气公众号 编辑)。
五运六气学说的精华是看动态变化,运气预测不能简单化、机械化、神秘化;
  • 把五运六气看成封闭的循环周期是机械化;

  • 仅用天干地支排列推算去预测是简单化;

  • 关在家里掐指一算就能预测就神秘化了!

五运六气不是固定的、封闭的、机械的循环周期,《黄帝内经》中反复讲了“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的道理,强调“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五运六气理论主要讨论的是自然变化中的阳阳五行规律。实践证明,运用五运六气理论进行疫病预测时,时时观察气候变化,采用多因子综合和从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取得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
古今许多医家之所以对运气学说提出质疑和批评,主要是针对这类机械预测而言的。
沈括《梦溪笔谈》的论述:“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今人不知所用,而胶于定法,故其术皆不验。
假今厥阴用事,其气多风,民病湿泄,其普天之下皆多风,普天之下皆病湿泄耶?欲无不谬,不可得也。
大凡物理有常有变,运气所主者,常也:异夫所主者,变也。常则为本气,变则无所不至、而名有所占。故其候有从、逆、淫、郁、胜、复、太过、不足之变,其发皆不同。
若厥阴用事多风,而草木荣茂,是之谓从;
天气明洁,燥而无风,此之谓逆;
太虚埃昏,流水不冰,此之谓淫
大风折木,云物浊扰,此之谓郁
山泽焦枯,草木凋落,此之谓胜;
大暑燔燎,螟蝗为灾,此之谓复;
山崩地震,埃昏时作,此之渭太过;
阴雨无时,重云昼昏,此之谓不足。
随其所变,疫厉应之,皆视当时当处之侯。虽数里之间,但气候不同而所应全异,岂可胶于一定?
熙宁中,京师久早,祈祷备至,连日重阴,人谓必雨,一日骤睛,炎日赫然,予时有事入对,上问雨期,予对日:雨候已见,期在明日,众以谓频日晦暗,尚且不雨,如此旸燥,岂复有望,次日果大雨。是时湿土用事,连日阴者,从气已效,但为厥阴所胜,未能成雨,后日骤晴者,燥金入候;厥阴当折,则太阴得伸,明日运气皆顺,以是知其必雨,此亦当处所占也,若它处候别,所占亦异。其造化之妙,间不容发,推此而求,自臻至理。”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自序称“医教要乎五运六气!”但又说:“观夫运气世传之书多矣,盖举大纲,乃学之门户,皆歌颂钤图而已,终未备其体用,及或有得失,而惑人志者也,.....妄撰运气之书,传于世者,是以矜己惑人,而莫能彰验。”

汪机《运气易览·学五运六气纲领》:“五运六气,须每日候之,记其风雨晦明,······体认纯熟,久久自然造其至极”。
明代学术通人宁王朱权在《乾坤生意》中说:“运气证治者,所以参天地阴阳之理,明五行衰旺之机。考气候之寒温,察民病之凶吉,推加临补泻之法,施寒热温凉之剂。古人云:治时病不知运气,如涉海问津,诚哉言也”

马莳:“其不知变者,日某气司天属阴寒,今又炎热:某运合太过,今反不及,此乃上古之天道,非可占之于今世也。······呜呼,有定纪之年辰,与无定纪之胜复,相错常变,今独求年辰之常,不求胜复之变,岂得运气之真哉。”

张介宾:“能先觉预防者,上智也;能因几辨理者,明医也;即不能知而且云乌有者,下愚也。……凿执者本非智士,而不谕者又岂良材!两者病则一般。故善察运气者,必当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如杜预之言历,曰治历者当顺天以求合,非为合以验天。知乎此,则可以言历矣。而运气之道亦然。既得其义,则胜复盛衰,理可窥也。随其机而应其用,其有不合于道者,末之有也。”

吴谦《医宗金鉴·运气要诀,运气当审常变歌》说:“近世医者,皆谓五运六气与岁不应,置而不习,是未达天道之常变也。”

运气学说内容较为复杂,有些人单单依据每年的岁运和司天在泉去预测和作统计分析,就过于简单化了。

如某人统计兰州地区气象与运气关系谓,“1933年(癸酉年),癸为阴火之运不及,酉为阳明燥金之气司天,故这一年总的气候特征是岁火不及,寒气大行,但从气象实测资料看,木年平均气温10℃,年最低气温-17.7℃,均分别高于观测年间之平均值9.3℃和-18℃,说明这一年的气温并不甚低,与运气理论的推测不符合。

故五运六气疫病预测不是简单的天干地支机械推算,而是要随时观察各种运气因子之间的生克和戾关系和动态变化的常异、强弱、顺逆等象态去作分析。
借助海量数据分析,发现高度抽象概括的运气理论存在着丰富复杂的结构内涵,当气象、天象、物候等宏观自然信息与运气间出现较大乖戾时容易出现疫病。

运气分析应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全面衡量各种运气因子的影响:除岁运、司天、在泉等主要因子外,一年中的五步五运,六步的主气、间气,年运的交司时间,南政北政,大司天等都不能忽略;各因子除观察其强弱变化外,还应注意到五运的太少阴阳、六气的正化对等。
2、注重各运气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运气产生的最终结果不是各运气因子的结果和,各因子与结果之间不是单一的因果逻辑,各种运气因子之间会形成各种组合后发挥作用。除一般讲到的运气同化、客主加临等关系外,还需要注意到前后运气间的胜复关系、上半年和下半年之间的刚柔关系等。
3、密切观察五运六气的动态变化。如升降、迁正、退位的状况及分析其动态过程为正化度还是邪气化度等。

人们习惯于单一因果形式逻辑思维,容易被忽视的间接关系、综合关系、动态关系,累积关系。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主导思想是努力探索自然规律,其方法是客观的、辩证的,毫无神怪迷信色彩。

有些使用的人搞迷信与学说本身无关,也是《黄帝内经》的运气学说所反对的。

《汉书·艺文志》:“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浸(渐)以相乱。”

前人经几千年实践观察总结出来的五运六气理论,尽管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不一定完全精确,但毕竟是许多代人经验的积累,代表了前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水平。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用辩证的方法去运用它,用现代科技手段去发展它,相信可以使中医五运六气疫病预测理论重放光芒,为现代防病治病及疫病预测作出应有贡献。
5
运气学说的基本精神
1、强调天人一体,万物一气,认为疾病的发生是自然变化的产物。
2、自然界“之化之变”的基本模式是阴阳五行。
《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3、各种事物的运动变化都存在周期性节律。
《素问·天元纪大论》:“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面守位,故六期而环会”。“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
4、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节律是有迹可循,可以求知的。
《素问·天元纪大论》:“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知迎知随,气可与期”。

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网络

本文选自:网络,作者:顾植山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