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练习

 家有学子 2021-11-15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闻子规啼夜月”中的“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双双金鹧鸪”“只今唯有鹧鸪飞”中的“鹧鸪”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因其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就成了哀怨的象征。

B.“徘徊于斗牛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斗”“牛”“参”“井”“翼”“轸”均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星宿名。此外,我国古代占星家还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作分野,如参星对应蜀,井星对应秦。

C.“空聞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宵柝”是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筹”是更筹,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另外,“筹”也是古代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

D.“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观太学”中的“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答案】D(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胜,赵国的平原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B.“黎民不饥不寒”“穷年忧黎元”“氓之蚩蚩”“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中的“黎民”“黎元”“氓”“氓隶”“布衣”都是指平民百姓。

C.成语“端木遗风”中的端木是指孔子的学生端木赐,字子贡,善经商,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同样善经商的还有春秋时越国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经商而成巨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的“句读”是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花中四君子”一般指梅、兰、竹、菊。

【答案】A(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此外,它还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当垆卖酒”说的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哭倒长城”是指孟姜女,“莼鲈之思”是指西晋张瀚(字季鹰),“塞上长城”说的是李广,“隔江犹唱后庭花”指的是陈后主。

C.“鳏寡孤独”分别是指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

D.“上卿”是战国时最高的官阶,周朝除天子外,官制大体上分为卿士、诸侯、卿大夫;“稍迁至栘中厩监”中是“监”是指管事的官员。

【答案】B(“塞上长城”说的是檀道济。《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陆游《书愤》诗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是授予名位或官职,“辟”是帝王征召并授予官职,“再迁”是两次升迁,“再转”是两次调动官职;而“权”“署”“摄”“行”“领”都有代理官职的意思;“下车”是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休回家,“丁忧”是指官员居丧守制。

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中的“章台”是秦宫名;而“楼高不见章台路”中的“章台”则是指西汉长安街名,因是当时妓院集中之处,后人常以章台代指娱乐场所;“奉宣室以何年”中的“宣室”是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汉文帝曾在此召见贾谊。

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中的“寿”是指奉酒祝人长寿;“设九宾于廷”中的“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会盟而谋弱秦”中的“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

D.“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臣请就汤镬”“其极刑”“其绞缢”“惟大辟无可要”中的“炮烙”“汤镬”“极刑(凌迟)”“绞缢”“大辟”均是古代的刑罚;“刺配到这里”中的“刺配”是在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的一种刑罚。

【答案】A  领(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官职)表示兼职。

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中的“节”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C.“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大理寺”是古代掌刑狱案件审理官署;“礼部”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务的官署。

D.《滕王阁序》是一篇用骈体文写成的宴集序。骈体文也称骈骊文,多以四六句为主,兼用杂言,唐宋以后亦称“四六文”,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

【答案】A(《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台隍枕夷夏之交”中的“夷”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而“夏”则是对古代汉民族的称谓;“匈奴”“鲜卑”“契丹”“突厥”“女真”“党项”“吐蕃”“大食”“波斯”等均是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名。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中的“棨戟”是古时皇帝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

C.“序属三秋”“有三秋桂子”中的“三秋”均泛指秋天;“况阳春召我以烟景”中的“阳春”是指春天;“十旬休假”意谓恰好赶上十日休假的日子,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作旬休。

D.“扶辇下除”中的“辇”是古代帝、后所乘的车,“除”是指宫殿的台阶;“金城千里”的“城”是指城墙;“多于九土之城郭”中的“城郭”是指内城和外城。

【答案】C(A项,“大食”和“波斯”国名。B项,棨戟,指打仗的人或者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D项,“金城千里”指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险固可靠。)

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中的“钟鸣鼎食之家”是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闾里之家皆宗之”中的“闾里”是指京城。

B.“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彭泽”“邺水”“临川”分别是指陶渊明、曹植、谢灵运。

C.“四美具,二难并”中的“四美”分别是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D.“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笏”是指代官职,其中“簪”是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答案】A(闾里:乡里。)

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路请缨”“有怀投笔”“叨陪鲤对”“抚凌云而自惜”“奏流水以何惭”“梓泽丘墟”等典故分别与终军、班固、孔子、司马相如、俞伯牙、石崇有关。

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羊角”都是指旋风,“九”是虚数,不是实指。

C.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就是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分别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D.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察”就是“察举”,“孝廉”“秀才”等就是察举的科目。

【答案】A(“有怀投笔”指的是班超。)


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乘”亦作“骖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中的“斥候”是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

B.“误入罗网中”中的“罗”本指捕鸟的网,“数罟不入洿池”“罾何为兮木上”的“罟”“罾”均是指捕鱼的网。

C.“正襟危坐”是整理好衣襟,严肃、恭敬或拘谨地、端正地坐着,而“坐”则是席地而坐,双膝着地,以臀部着足跟;“因跪请秦王”“府吏长跪告”中的“跪”是古代的一种坐礼,需伸直腰股,以示庄敬;“项王按剑而跽曰”中的“跽”亦是“长跪”;“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中的“箕踞”是一种极其愤怒的姿态,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稽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燕王拜送于庭”中的“拜”是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再拜献大王足下”中的“再拜”是拜二次,一种隆重的礼节。

D.“高渐离击筑”“十五弹箜篌”“请奉盆缶秦王”“今以钟磬置水中”“鼓瑟吹笙”“千载琵琶作胡语”“客有吹洞箫者”“客驰下,吹觱篥数声”“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筑”“箜篌”“盆缶”“钟磬”“瑟”“笙”“琵琶”“箫”“觱篥”“羌笛”均是古代乐器。

【答案】C(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10.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如“孔仲尼”的“仲”,“群季俊秀”“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伯仲”又可比喻事物不相上下,如“千载谁堪伯仲间”,还有成语“不相伯仲”亦是此意。

B.“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八州”是指除“秦”地雍州之外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等八州。

C.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然后以六合为家”,“四海”“八荒”“六合”均指天下;“朔气传金柝”中的“朔气”是指北方的风;“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中的“京畿”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的“中国”是指汉民族统治的地区。

D.我国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叫“五更”。如“五更鼓角声悲壮”“夜夜达五更”中的“五更”也叫“五鼓”,即十二时辰的“平旦”,是指凌晨3点至5点的时候。

【答案】C(“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的“中国”是指中原地区。)

1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河东、柳柳州分别是以籍贯、任所称柳宗元;“独惭康乐”中的“康乐”是以爵位称谢灵运;“靖节先生”是以私谥称陶渊明。

B.“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是指唐代女子所画的小山眉,“懒起画蛾眉”中的“蛾眉”是指女子又细又弯的眉毛,“花面交相映”中的“花面”是指花和女子的容颜。

C.“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中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彼路斯何”中的“路”是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坐的车;“流血漂橹”中的“橹”是指船桨;“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中的“藩篱”是比喻边疆上的屏障;“渔阳鼙鼓动起来”中的“鼙鼓”是我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也指代军队或者战争;“樯橹灰飞烟灭”中“樯橹”指代水军。

D.“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人名,其中“庖”是职业,“丁”是名字,这种取名的方法在先秦颇为普遍,如“弈秋”“轮扁”“盗跖”等。

【答案】C(“流血漂橹”意思是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櫓:盾牌。)

1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中的“幸”即是此意;“御”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如御膳、御笔、御酒、御弟、御状。

B.“锱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忽微”也是古代的度量单位,“忽”是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忽微”连用形容极微小的事,如“祸患常积于忽微”;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长叫寻,如“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C.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五代”是唐亡后中原地区依次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五个政权。

D.“牺牲”是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的牲畜,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牛为“少牢”,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答案】D(古代祭祀宴飨用羊、豕各一者,叫作“少牢”。少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中低于“太牢”。)

1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中的“跬”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舍,古时行军以五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

B.《诗经·小雅》中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之句,后即用“怙”指父亲,“恃”指母亲,如“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C.隋创三省六部制,后一直沿用至清代,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刑部掌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最高司法机关,如《狱中杂记》“余在刑部狱”。

D.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答案】A(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1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羁晷刻”中的“晷”是日影,依日影测日高度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日晷,“晷刻”即时刻。

B.“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四个学生的名字分别是仲由、曾点、冉求、公西赤。

C.“千乘之国”中的“乘”是指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为一乘。

D.“之子于归”“吾妻来归”“始适还家门”“吾妻归宁”中的“于归”“来归”“适”“归宁”均是指女子出嫁。

【答案】D(“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1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又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的“东宫”就是太子,而“除臣洗马”中的“洗马”则是指太子洗马,是太子的侍从官。

B.“拜臣郎中”“除臣洗马”“过蒙拔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拜”“除”“擢”“陟”“徙”“出”都是指授予官职。

C.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都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都是以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题目中的“歌”“传”都显示了作品的体裁特点:古体诗、小说。

D.“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皇”非指汉代皇帝,而是指唐玄宗,这是唐诗中的“以汉代唐”现象。如杜甫《兵车行》中“武皇开边意未已”。

【答案】B(“拜”“除”是指授予官职,“擢”“陟”是指调动官职,“徙”“出”是指贬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