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巧|掌握解读古诗的钥匙

 崔无容 2021-11-15
考重点,赢在语文!语文赢在思维能力!找准考点,胜券在握!Image2022高考诗歌鉴赏满分考点突破,汇集14个模块100多种题型,一册在手,不但确保诗歌满分,而且助力迅速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解题技巧!Image
Image

关于解读古典诗歌的技巧,各类教辅上介绍的可谓纷繁复杂,但大多数都未中肯綮,言之无物。本人基于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加之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实用的解读古典诗歌的方法。

Image
一、明意象、辨题材、析感情

教辅上给大家的方法多是从题目、作者、注释入手,讲究知人论世,这方法有用,但不全面。必须还原作者的创作历程,从典型意象入手,辨明是何种题材,再把握这种题材的典型感情,从而抓住诗歌鉴赏的要领。感情一明了,诗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把所有古诗分为十二种典型题材,教你从典型意象把握感情。

Image
1.羁旅行役诗

古代通讯工具匮乏,文人们或参军或游学或到地方任职,都要出门在外,很长时间才能归家,孤身在外漂泊久了,又没有手机电话,连邮局都没有,难免思乡怀亲,生出孤独寂寞之情。这类诗,就叫羁旅行役诗,羁旅之人多是怀才不遇之人。这是古诗中为数最多的题材。

Image
典型意象

车、船(舟)、

驿馆、旅舍、杜鹃(子规)

客、征人、征夫

浮萍、飞蓬、孤雁、月

在诗中见到这些意象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即可判定此诗是羁旅行役诗无疑。

Image
一般感情

孤身在外、漂泊无依的孤独寂寞

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对回乡与亲人团聚的渴望

怀才不遇的苦闷

对故国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专对陆游、辛弃疾等南宋词人)

可以直接写,如果不能判定是哪一种感情,就都写上。

Image
例子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Image
2.送别诗

古人重离别,因山高路远,交通不发达,一别可能成永别。另外,送别之人多为羁旅行役之人,不仅路途险恶,而且前途未卜,仕途凶险,这就在惜别之外,多了一份对朋友的牵挂与担忧,多了一份对朋友的鼓励与祝福。

典型意象

长亭(短亭)、古道、柳树

芳草(草)、天涯、劳歌

灞桥、灞陵、故人

在诗中见到这些意象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即可判定此诗是送别诗无疑。

Image
一般感情

与朋友惜别之情

对朋友前途的担忧与牵挂

对朋友的鼓励与祝福

这类诗比较简单,好判定,一般题目中都给出提示,如果不能判定是哪一种感情,就都写上。

Image
例子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Image
3.闺怨诗

古代男子或参军求功或任职外地或四处游学或英年早逝,他们的妻子在家中独守空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寂寞凄凉,难免生出幽怨。诗人们以人文关怀的笔触,替深闺中的女子道出了一腔幽怨,造就了古诗史中一颗奇葩——闺怨诗。

Image
典型意象

翠楼、画楼(倚楼、倚栏、上楼)、梧桐

珠帘(帘)、帷帐、漏(古代计时器)

梳妆、深院、砧、寒衣、捣衣、良人

在诗中见到这些意象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即可判定此诗是闺怨诗无疑。

Image
一般情感

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牵挂、担忧

对自己孤独寂寞、孤苦无依的凄凉出境的感慨

对亲人归来的热切期盼

无法排遣孤寂冷清的无奈

如果不能判定是哪一种感情,就都写上。有的闺怨诗与羁旅行役诗相结合,从夫妻两个角度写,相映成辉,这时就都答上。

Image
例子

宫怨 (唐)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 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 空逐春泉出御沟。

<忆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杂诗——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Image
4.隐逸诗

古人有的仕途不顺、屡次碰壁之后往往选择归隐山林,以求得心灵的宁静;有的人看透了官场的险恶,不愿为官,也选择归隐;还有的厌弃了公务的繁忙,寄情山水,求得暂时的解脱。这种情结,造就了大量的隐逸诗出现。

Image
典型意象

渔父(钓鱼的人)、渔樵

伯夷、叔齐(夷齐)、许由、严子陵(都是古代隐士)

式微、采薇

出现与世隔绝的场景

在诗中见到这些意象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即可判定此诗是隐逸诗无疑。

Image
一般感情

对黑暗官场的厌弃,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要保持自己高尚节操、独立人格的志向。

暂时得到心灵解脱的惬意。

如果不能判定是哪一种感情,就都写上。

Image
例子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万山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Image
5.伤春悲秋诗

由于春天美好的事物多但时间短暂,所以古人多伤春;又因为秋天万物萧索,百花凋零,又多悲秋。伤春悲秋不论男女,但女子多伤春男子多悲秋。这类诗歌在古诗中所占份额较大。

Image
典型意象

伤春:落红(落花、残红)、风雨

悲秋:霜、西风、落叶

Image
一般感情

伤春:抒发韶华易逝、人生易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时光总是逝去得太快的感慨。

悲秋:抒发青春不再,人生已老却功业未就一事无成的凄凉。

伤春悲秋情结往往和闺怨或羁旅行役交叉在同一首诗中,所以,要格外注意意象的组合,把握住多种感情。

Image
例子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浪淘沙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Image
6.怀古诗

古人忧患意识强烈,善于从历史遗迹或历史人物中得到启示,这就造就了大量的怀古诗。怀古诗分为怀古人和怀古迹两种,这类诗歌比较简单,多在题目中有明确提示,如“**怀古”,感情也比较好把握。

Image
典型意象

怀古人:古代英雄,如曹操、诸葛亮、项羽‥‥‥

怀古迹:历史遗迹,如赤壁、金陵、宫殿‥‥‥

没有固定意象,但一看就知道是怀古诗。

Image
一般感情

怀古人:凭吊古代英雄人物,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苦闷。

怀古迹:抒发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感;或讽谏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有的怀古诗是怀古迹兼怀古人,遇到这种情况就都写上。

Image
例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Image
7.边塞诗

边塞诗多见于唐朝,分为截然相反的两个阶段。初、盛唐时代国力强盛,许多青年梦想从戎边关,建功立业,此时的边塞诗多慷慨激昂;中晚唐战乱频仍,民多厌战,后方生产凋敝,民不聊生,此时的边塞诗多凄凉哀怨。

Image
典型意象

大漠、黄沙、长城、黄河、玉门关

天山、楼兰、兵器、军旗、战马、阳关

白骨、冰雪

Image
一般感情

初、盛唐: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戍边的辛苦之情。

中、晚唐:战乱频繁、环境恶劣给边疆战士带来的痛苦;连年的征战造成大量的牺牲,使无数家庭破败,后方民不聊生,控诉战争的残酷,期盼和平的到来。

Image
例子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Image
8.怀才不遇诗

古典诗歌中,大多数或多或少都有点怀才不遇的苦闷,我把它提出来专门作为一种题材,是因为一些诗人把这种感情表达到了极致。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怀才不遇 理想不能实现”这一母题,所谓“不平则鸣”么。

Image
典型意象

白首(白头、白发)

香草、嘉木等美好却没人欣赏的意象

羁旅、怀古、悲秋等题材中的怀才不遇情结。

Image
一般感情

报国无门,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

仕途不顺,功业未就的苦闷。

年事已高,一事无成的幽怨。

Image
例子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Image
9.民生诗

古代文人们作为儒家思想的传承者,“民为本”的理念肯定深入人心,他们以深刻的笔触,关注着底层民众的生活,并为之大声疾呼。

Image
典型意象

一般通过穷人与富人,底层与上层的强烈对比表达民生主题,无固定意象。

Image
一般感情

表达对普通百姓遭受普苦难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揭露,对统治阶层骄奢淫逸的大力抨击。

唐朝后期的边塞诗中也有民生主题,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百姓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Image
例子

李约《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宋·梅尧臣《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Image
10.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 。其实前面九种题材都是就事抒发感慨,我之所以把即事感怀诗单列为一个题材,是因为除上述事件外还有像遇雨 、观花、赏景忆景、他乡遇故知等事件,而往往给作者带来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或某种哲理启示。

Image
典型意象

无典型意象,但题目中都明示“**即事”或直接点明事件如“江南逢李龟年”,要求我们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事要了解 ,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诗中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和背景 。

Image
一般感情

抒发作者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或喜悦,或惊异,或者获得某种哲理启示。

Image
例子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行即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诗人以俊朗明快的风格,表达了自己山行一路精神愉快,神清气爽的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