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天多吃这种花,不仅养肺阴、止燥咳,还缓解抑郁失眠、早醒

 牛妈古法育儿 2021-11-16

百合花,有云裳仙子之称
寓意“百年好合”
其鳞茎即宁心润肺的中药“百合”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百合,适合秋冬季节养生
是“药食同源”的养阴之品
 
上焦心肺,在上者宜降
下焦肝肾,在下者宜升
中焦脾胃,能升能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而百合花的归经为入上焦的心、肺
 

心和肺的关系,就是血和气的关系。
心主血脉,而“肺朝百脉”,心主血,肺主气,心血和肺气是相互依存的。血的运行,有赖气的推动;气的输布,也需要血的运载。如果血无气的推动,则血凝而不行,称为瘀血。
心若不宁,焦虑上火,很可能肺部咯痰带血丝,在心肺关系中,这是心克肺的表现。
中医里的百合,既能够滋肺阴,强肺气,又能够养心安神。
百合能润肺止咳,润肺实际上是包括了补肺阴、清肺热或润肺燥这三个方面,所以肺阴虚、肺热或是肺燥都可以用百合,中医有一个方叫百合固金汤,治疗肺肾阴虚又有燥热的咳嗽,或痰中带血。
需要注意的是,百合性微寒,所以“寒咳”不要用百合,阴虚的有热的咳嗽,或者由于心烦(有心火),火克肺金,导致的咳血、咳嗽等,用百合最为适宜。

百合的第二个功效就是清心安神,除烦。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百合之根,似众瓣合成也。或云专治百合病故名,亦通。”大概意思是说,百合的名字是因为它能治“百合病”而得名。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个病名就叫百合狐惑证,也就是“百合病”,要用百合来治。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这个百合病,张仲景认为,可能是“平素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
和现在的现代的精神疾病和情志病类似。而且在工作、学习压力下,抑郁、焦虑、失眠、乏力……现代人患上百合病,屡见不鲜。
有些人虽然能入睡,但是晚上梦多,睡着半夜易醒,多梦,烦躁,早上也醒得特别,洗脸刷牙时,还常常吐口带有血丝的痰液,这都是心阴受损的表现。
百合能够清心、安神、养阴,很早就用来治疗失眠,比如张仲景的百合地黄汤,就用百合+生地黄,很简单的两味药,用于心肺阴虚的失眠。

 推荐食疗方



百合鸡子汤
原料:鸡蛋两个,百合60
做法:百合60克,用水浸泡一夜,取之加水3碗,煎煮2碗,然后取鸡蛋2个,去蛋白,蛋黄捣烂,倒入百合汤中拌匀(慢火煮),再加白糖或冰糖适量。分2次,1天内服完。
说明:具有养阴润燥,清心安神的功效。原治癔症,现适用于多发性抽动症,伴心脾不足,心神失宁,症见抽动,少眠的宝宝,疗效尚佳。
 
百合银耳羹  
原料:百合50克,去心莲肉50克,银耳25克,冰糖50 
做法:百合,莲肉加水适量,煮沸,再加银耳,文火煨至汤汁稍黏,加冰糖,冷后即可服用。
说明: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多发性抽动症,阴虚火旺,抽动兼见脾气急躁、大便偏干等症的宝宝。

百合莲枣粥 
原料:鲜百合40克(干品减半)、莲子30克(含莲子心)、大枣10枚、炙甘草 5 克、粳米60克。
做法:莲子、大枣用温水浸软,将甘草用纱布包好,同煮。煮至莲子半熟,取出纱布包丢弃。再加大枣、粳米大火煮沸,沸后加百合小火 煮烂即成(干百合需与莲子、红枣温水浸软后,再煮)。粥成可酌加白糖调味。早晚分服,温热食之。
说明:适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或癔症、神经衰弱等,所致心中烦乱、心悸不安、精神恍惚、情绪易于波动及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

薏米百合粥
原料:薏米40克、新鲜百合40克、蜂蜜适量
做法:新鲜百合洗净,薏米洗净沥干。先把洗净的薏米倒入锅中,调入适量清水,煮半小时左右;然后倒入浸泡的百合,连二次浸泡的水一并倒入,煮至熟;调入适量的蜂蜜(或冰糖)拌匀即可。
说明:可以保护皮肤水润,减少皱纹,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的作用;还能安神静心,促进睡眠。

近期阅读:
既降糖、又降血脂的几种食物,除了这个,其余的你几乎天天见!
中医降糖穴:不花钱的“控糖术”
每天换着花样做山药  大人孩子都叫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