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和解剂

 壹亩莳 2021-11-16
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图片

 

1、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单选)

A、人参、生姜、半夏、甘草、大枣 

B、半夏、黄连、黄芩、甘草、大枣 

C、人参、黄芩、半夏、干姜、甘草 

D、柴胡、人参、黄芩、生姜、甘草 

E、半夏、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 

2、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属于小柴胡汤主治病证的临床表现(单选)

A、往来寒热 

B、心烦喜呕 

C、胸胁苦满 

D、泄利下重 

E、口苦咽干目眩 

3、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单选)

A、疏肝解郁,益血健脾 

B、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C、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D、清热利湿,逐瘀退黄 

E、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4、小柴胡汤的组成是(单选)

A、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炙甘草、大枣 

B、柴胡、黄连、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 

C、柴胡、黄芩、半夏、枳实、干姜、人参、炙甘草 

D、柴胡、黄芩、黄芪、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E、柴胡、黄芩、干姜、人参、茯苓、炙甘草、大枣 

5、和解剂应用时需注意(单选)

A、和解剂仅用于肝脾不和病证 

B、和解剂性质平和,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 

C、和解剂既可用于纯虚证,也可用于纯实证 

D、外邪在表,未入少阳者,可先以和解剂缓少阳之急 

E、和解剂偏于扶正补中之功 

图片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半夏泻心汤组成为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炙甘草。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辛开苦降消痞满,治在调阳与和阴。小柴胡汤组成是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二方共有的药物包括半夏、黄芩、人参、大枣和炙甘草。故选E。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小柴胡汤主治:(1)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之伤寒少阳证;(2)妇人中风,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之热入血室证;(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泄利下重为四逆散证之一。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4、【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小柴胡汤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5、【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和解剂使用时需注意:(1)临床依据病证不同,应分别选用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的治法与方剂。(2)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既祛邪又扶正,既透表又清里,既疏肝又治脾,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全面,所以应用范围较广,主治病证较为复杂。然而,该法毕竟以祛邪为主,纯虚证不宜使用,纯实证者亦不可选用,以免贻误病情。(3)凡外邪在表,未入少阳者;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使用和解剂。

图片


图片

和解剂

图片

图片
细目一 概述

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和解剂 

主要适用于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之证。和解剂原为治疗伤寒邪入少阳而设,因少阳属胆,位于表里之间,既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惟有和解一法最为适当。然而,胆附于肝,与肝互为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及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及胆,且肝胆疾病又可累及脾胃,导致肝脾不和;若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又可导致肠胃不和。因此,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也是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临床依据病证不同,应分别选用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的治法与方剂。

(2)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既祛邪又扶正,既透表又清里,既疏肝又治脾,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全面,所以应用范围较广,主治病证较为复杂。然而,该法毕竟以祛邪为主,纯虚证不宜使用,纯实证有亦不可选用,以免贻误病情。

(3)凡外邪在表,未入少阳者;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使用和解剂。


图片
细目二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黄苓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中风,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伤寒邪入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少阳经气不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所致。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治疗当以和解之法。方中以苦平之柴胡为君,入肝胆经,透泄少阳半表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气机得以条畅。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胡升散,黄芩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炙甘草助人参、大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诸症自除。原方“去弹再煎”,使药性更为醇和,药汤之量更少,减少了药液对胃的刺激,避免停饮致呕。

全方配伍特点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运用

(1)辩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苍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症,便可用本方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正如(伤寒论》所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2)加减变化

若胸中烦而不呕, 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硬,是气滞痰郁,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3)使用注意

方中柴胡升散, 芩、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禁用。

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三钱。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勒,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配伍意义本方病证因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生浊内阻所致。治当清胆利湿,和胃化浊。故方中以苦寒芳香之青,清透少阳邪热:以苦第之黄等,清微胆热,并能涉量。周药相合低可内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共为君药。竹茹清胆胃之热,化爽止呕: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化痰,宽胸畅膈。水获茶、管玉散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四药相伍,使热清湿化痰除,共为臣药。而去,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可使胆热清,痰湿化,气机畅,胃气和,诸症得解。


图片
细目三 调和肝脾

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十分。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1)阳郁既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配伍意义本方病证是因外邪传经人里,气机为之郁遏不疏,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所致。治宜透邪解郁,调畅气机为法。方中以柴胡为君,人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以白芍为臣,敛阴养血柔肝。柴胡与白芍配伍,补养肝血,条达肝气,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以枳实为佐,理气解郁,泄热破结。柴胡与积实配伍,一升一降,舒畅气机,升清浊;白芍与积实配伍,理气和血,调和气血。炙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益脾和中。四药合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能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原方配合白饮米和服,是借谷物之气以助胃气,取中气和阴阳之气自相顺接之意。由于本方有疏肝理脾之功,也可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胁肋脘腹疼痛诸症。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炙甘草半两、当归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各一两、烧生姜一块、薄荷少许。

功用:肝疏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瘦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病证因肝郁不舒,营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治宜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法。故方中以柴胡为君,疏肝解郁,条达肝气,臣以当归、 白芍,其中当归甘辛苦温, 养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白芍与柴胡配伍,补肝之体,助肝之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木郁不达而致脾虚不法,故佐以白术、获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实以御木侮,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少许薄荷,疏散肝经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遏之热;烧生姜温运和中,辛散达郁,亦为佐药。炙甘草亦为使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肝疏解郁、养血健脾之功。全方配伍特点:肝脾同调,以疏肝为主;气血兼顾,以理气为先,使木郁达之,脾弱得复,血虚得养。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疏肝健脾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郁金、陈皮以疏肝解郁;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组成白术三两、白芍药二两、陈皮一两五钱、防风一两。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必痛,得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细目四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三两。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配伍意义:此方所治原系小柴胡汤证误行泻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热之心下痞证。本方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错热,又有虚实相兼,导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治当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臣以辛热之干姜温中散寒,苦寒之黄芩、黄连泄热开痞。以上四药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又佐以甘温之人参、大枣益气补脾。佐使炙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使寒去热清,中虚得补,升降复常,痞满可除,呕利自愈。

全方配伍特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又是体现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湿热蕴积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

(3)使用注意

本方主治虚实互见之证,因气滞或食积所致的心下痞满者不宜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