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解剂之中药

 新用户58273692 2023-07-09 发布于山东

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真题】[2007.45/180;2010.44;2011.44/55;2012.44]

【原文】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小柴胡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结热;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

【组成】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枣。

【用法】水煎服,去滓再煎。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

【临床表现】

a.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b.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c.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

*君:柴胡—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

*臣:黄芩—清泄少阳之热。

*佐使: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扶正祛邪,御邪内传;

炙甘草—扶正兼调和诸药 。

【加减应用】

*胸中烦而不呕者,为热聚于胸→-半夏、人参,+栝蒌→清热理气宽胸;

*若渴,是热甚伤津→-半夏,+栝楼根[天花粉] →止渴生津;

*若腹中痛者,为肝郁乘脾→-黄芩,+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若胁下痞硬,是气滞痰郁→-大枣,+牡蛎→软坚散结;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是水气凌心→-黄芩,+茯苓→利水宁心;

*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人参,+桂枝→解表;

*若咳者,肺寒气逆→-人参、大枣、生姜,+干姜、五味子→温肺止咳。

【注意事项】

*原方去滓再煎,使汤液之量更少,药性更为醇和。

*若少阳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正气不足,服用本方后,可见先寒战后发热而汗出之“战汗”,属正气来复,祛邪外出之征。

【配伍特点】

*柴胡、黄芩相合,乃和解少阳法之基本配伍;且升降并用,邪正兼顾。

【辨证思路】少阳四大主症[背条文]。

【交叉→方剂】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人参、甘草+大黄、枳实、芍药。

格式-3 15px, rgb(249, 110, 87)

方剂02

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

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真题】[2011.55;2012.44;2014.56]

【组成】青蒿 竹茹 半夏 茯苓 黄芩 枳壳 陈皮 滑石 甘草 青黛。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

【临床表现】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痛,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方解】

*君:青蒿脑、黄芩—清胆祛湿。

*臣:竹茹—化痰止呕;

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陈皮—理气化痰,宽胸畅膈。

*佐使:赤茯苓、碧玉散—清热利湿。

【加减应用】

*若呕→+黄连、苏叶→清热止呕;

*湿重→+广藿香、白豆蔻、薏苡仁→化湿浊;

*小便不利→+车前子、泽泻、通草→利小便。

【注意事项】

*本方纯属祛邪之剂,体虚者不宜单独应用。

【配伍特点】

*本方以清透为主,降利共施,畅少阳之枢机,化湿郁之痰浊。

【辨证思路】胆热+胃气上逆+湿。

【交叉→中药】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广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泽泻:利水渗湿;泻热;化浊降脂。

*通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

【交叉→方剂】

*碧玉散→滑石+青黛+甘草[六一散→滑石:甘草=6:1]。

方剂03

达原饮☆《温疫论》

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

辟秽化浊达膜原,瘟疫疟疾寒热作。

【真题】[2014.56;2016.155]

【原文】

*《瘟疫论》: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嗣后但热而不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脯益甚,头疼身痛。

【组成】草果 槟榔 厚朴 知母 黄芩 芍药 甘草。

【用法】水煎服,午后温服。

【功效】→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

【临床表现】

*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加减应用】

*胁痛耳聋,寒热往来,呕而口苦→+柴胡[少阳]。

*腰背项痛→加羌活[太阳]。

*目痛、眼眶痛,鼻干不眠→+干葛[阳明]。

【注意事项】

*本方偏于辛烈温燥,瘟疫与温病属于热盛伤阴者,当忌用。

【辨证思路】瘟疫或疟疾、有湿+热[寒热往来]。

方剂04

四逆散☆《伤寒论》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真题】[2007.45/90;2010.44;2011.44/49/56]

【原文】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五味子、干姜],或悸[+桂枝],或小便不利[+茯苓],或腹中痛[+附子],或泄利下重者[+薤白],四逆散主之。

【组成】炙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临床表现】

a.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b.胁肋胀痛,脘腹疼痛,脉弦。

【方解】

*君:柴胡—透邪升阳以疏郁;合枳实升降调气;合芍药调肝理脾。

*臣:白芍—养血柔肝。

*佐使: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

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加减应用】

*若咳者→+五味子、干姜→温肺散寒止咳;

*若悸者→+桂枝→温心阳;

*小便不利者→+茯苓→利小便;

*腹中痛者→+炮附子→散里寒;

*泄利下重者→+薤白→除下重;

*气郁甚者→+香附、郁金→理气解郁;

*有热者→+栀子→清内热。

【注意事项】

*热盛厥甚的热厥和阳微阴盛的寒厥者,忌用。

【配伍特点】

*主以调和肝脾,疏畅气机,且升降同用,气血并调。

【辨证思路】

*肝郁[必有脉弦]+乘脾[有脾的症状]+四逆[手足不温]。

【注】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芎香[香附]陈。

【交叉→中药】

*芍药: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方剂05

逍遥散☆《局方》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真题】[2007.90;2009.47;2010.44/54;2011.44;2016.53]

【原文】

*《局方》: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组成】炙甘草 当归 茯苓 白芍 白术 柴胡生姜 薄荷。

【用法】加生姜3片,薄荷6g,水煎,去滓热敷,不拘时服;丸剂,每服6-9g,日服两次。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临床表现】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干咽燥,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方解】

*君:柴胡—疏肝解郁。[助肝用]

*臣:当归—养血和血;[补肝体]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佐使: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使气血有源,并防肝乘]

煨生姜—增其温性,温运和中;辛散达郁;发散水湿;

薄荷—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

【加减应用】

*肝郁气滞较甚→+香附、郁金、陈皮→疏肝解郁;

*血虚甚者→+熟地→养血;

*肝郁化火者→+丹皮、栀子→清热凉血。

【注意事项】

*阴虚阳亢者慎用。

【配伍特点】

*肝脾同调,疏肝为主,气血兼顾,理气为主。使木郁达之,则脾弱得复,血虚得养。

【附方】

*丹栀/加味逍遥散→+丹皮、栀子{+清热凉血}[肝郁脾虚化火证]。

*黑逍遥散→+熟地{疏肝健脾,养血调经}[肝郁脾虚,临经腹痛证]。

【辨证思路】肝郁+血虚+脾虚。

【交叉→中药】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栀子:[生]: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凉血止血。[外]:消肿止痛。

*熟地: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方剂06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又腹痛,治在抑肝与扶脾。

【真题】[2007.91;2014.100]

【原文】

*《医方考》:泻责之脾,痛则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组成】白术 芍药 陈皮 防风。

【功效】→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郁之痛泻。

【临床表现】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而右缓者。

【注】

*防风之意→a.升清[脾之清阳]燥湿;

b.散肝之郁[风气通于肝];

c.合白芍以疏肝;

d.合白术以理脾;

e.“补脾胃非防风为引不能行”→药引。

【配伍特点】

*本方补脾燥湿为主,柔肝止痛为辅,药性平和,共调肝脾。

【辨证思路】肝郁+脾虚+湿泻+腹痛。

方剂07

当归芍药散☆[新]《金匱要略》

当归芍药散川芎,茯苓白术泽泻从;

妊娠血虚少腹痛,养血行气并止痛。

【原文】

*妇人怀妊,腹中疠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组成】当归 芍药 川芎 茯苓 白术 泽泻。

【功效】→疏肝健脾。

【主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盛,腹中疠痛。

【配伍特点】

*肝脾同调,补清同用。

方剂08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真题】[2008.100;2009.157;2010.99/152;2011.99]

【原文】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黄连 大枣 甘草。

【用法】水煎服,去滓再煎。

【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

【临床表现】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方解】

*君:半夏—散结除痞,降逆止呕。

*臣:干姜—温中散寒;

黄芩、黄连—泄热开痞。

*佐使:人参、大枣—益气补脾;

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寒热并用→和阴阳。

*苦辛并进→调升降。

*补泻兼施→顾虚实。

【附方】

*生姜泻心汤→+生姜{和胃消痞,散结除水}[水热互结]。

*甘草泻心汤→+甘草{益气和胃,消痞止呕}[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眠]。

*黄连汤→去黄芩+桂枝{平调寒热,和胃降逆}[胸中有热,胃中有寒]。

【辨证思路】痞证+寒+热。

【交叉→中药】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补肺气;益肾气;助肾阳]。

引用青竹医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