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讲了】温健康想讲就讲之27:我独顽且鄙

 健康晓语 2021-11-17


从老家上城,出村时有人搭车。路上闲聊,人问我多大了,我说半百了。人问在单位管啥?我说啥也不管。人问我还上课?我答嗯。然后一路无语。

但我的内心却涌动如潮,无法平定。工作近三十年了,竟还在一线昏昏噩噩,不求上进,不禁想起老子的一句话:“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语出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章。

《道德经》第二十章是老子的思想独白,也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堪称本书的灵魂。同时,本章在文字风格上也与其他章节有所不同,老子以诗一般的语言对甘守无为的道理进行了深刻剖析。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唯,唯你是从,是绝对的恭敬。阿,阿谀奉承,是表面的恭敬。有人把“唯”解作唯唯诺诺,或唯道是从,把“阿”解作“呵”,取怒斥之意,本人以为牵强。荒兮:无边无际,形容其广大。未央:无边无际。

这几句的意思是:绝对的恭敬和与阿谀奉承,相差有多远?美好和丑恶,相差有多大?人们都所畏惧的,自己也不可不畏惧。宇宙是广大的啊,它永远是那样无边无际,没有尽头。

本章开篇这一节,是老子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社会和人生,也不是用“小我”来认识的。如果你用“小我”,用自己的眼光来认识,那你眼中永远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并不是世界的全部。所谓的善与恶,不都是以审美者自己的标准来判断的吗?标准一变,判断的结果也径庭不同,天壤有别。如果以胖为美,那丰腴就十分赏心;如果以瘦为美,那骨感就万分悦目了。可人们都以这种“小我”来认识世界,从而定了一系列道德原则来敬畏遵守,那“我”也只好如此了,但敬畏遵守的却远不是世界的真实。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

太牢,祭祀时牛羊猪三样齐全为太牢,只有猪羊,称少牢。如享太牢,是说像赴大宴之时的畅快。泊兮:浑朴、淡泊的意思。兆:征兆,迹象的意思。沌沌(dùn):不清楚。孩:婴儿的笑声。儽儽(lěi):疲倦的样子。儽,通“累”。

这几句的意思是:众人欣喜若狂,就像参加盛大的宴会,享受丰盛的筵席,又像春和日丽之时登上高台观赏仲春的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我”混混沌沌,如初生的婴儿连笑也不会笑。“我”疲倦闲散啊,像长途跋涉的游子无家可归。

这是本章的第二节,第一次用了对比,比较“我”与众人的追求不同。世俗之人纵情于声色,“我”却淡泊无为,以求精神的升华,而不愿随波逐流。众人都沉浸在春天般的美景、享用着丰盛的美餐,“我”却独自甘守寂寞,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就如同刚出生的婴孩一般无欲无求。

其实,众人借助外在的事物而享乐,一旦外在的事物消失了,他们的快乐也就不存在了。而得道之人明白外在境界转瞬即逝,所以他们要保持淡泊恬静的心境,这也正是“我”与“众人”的最大不同。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有余,有富余,用不尽。遗,遗失、遗缺。

这两句的意思是:众人自得自满,似乎有用不尽的才智和能力,还有可以傲人的财富和权势,而独有“我”却好像匮乏不足,一无所有。“我”呀,真是一副愚人的心肠呀!

这是本章的第三节,第二次运用对比,从物质生活诸多方面,让众人和“我”作了一番对比。“众人”都有强烈的占有欲望,他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你争我夺,在混乱的世道里大有收获。而“我”却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一般。“我”在“众人”的眼里是多么愚笨的人啊!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dàn)兮,其若海;飂(liǎo)兮,若无止。”

昭昭,明亮之意。察察:苛刻之意。闷闷:昏浊,不清楚的意思。澹(dàn)兮:辽阔、辽远的样子。飂(liǎo):狂暴的风。

这几句的意思是:别人都在光耀自炫的时候,只有“我”却昏昏昧昧,无资格炫耀;别人都清楚精明的时候,只有“我”昏浊不辨,无所识别。“我”恬淡宁静,像辽阔的大海,茫茫无边;“我”无系无絷,如肆虐的狂风一样,没有目的,没有归宿。

这是本章的第四节,第三次运用对比,“俗人”和“我”进行对比。所谓聪明的“俗人”,凡事都要争出个所以然来,以不知强为知,不聪明强装聪明。他们凡事都要斤斤计较;而“我”却哑口无言,闷闷不语。“众人”都要有所作为,而“我”却清净寡为,这在“众人”看来,“我”是多么冥顽不化、卑鄙下贱啊!老子对众人的思想没有作出任何批判,他只是通过众人的贪婪来反衬自己的淡泊名利。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以,在这里作“用”字解;也有“能耐”意。贵,重视。母,哺育万物之道。食母,即守道。

这两句的意思是:众人好像都很有作为,有所能耐,只有“我”显得愚顽不化又笨拙鄙陋。“我”和众人如此与众不同,因为“我”以守“道”为贵。

最后作结,“我”之所以与人不同,是因为“我”是守道之士。老子追求“沌沌”、“昏昏”、“闷闷”的思想境界,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和众人思想不同,就是因为自己注重以洞察万物的根源来充实自己。万物之根源就是“大道”。老子整日处于大道之中,无言无为、无欲无求,自然也就无忧无虑、无伤无痛、逍遥自在,这就是真正的至乐境界。

《道德经》第二十章,老子用自嘲式的语言写自己与世人的明显不同,通过一组组生动形象的对比,描绘了一幅安于“无为之道”者的自画像。表面上看,“众人”是那样的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相形之下,自己则显得愚笨无能,不合时宜。实际上,老子正话反说,世俗之人堙没在声色犬马、滚滚红尘之中,自己则是安住淳朴自然本性、持守生养万物的大道,袒露的是一颗纯朴澄澈的赤子之心。

如此说来,我“半百而不立”,是否是老子所说的“顽且鄙”之人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虽不能,然我心向往之!

附:《道德经》第二十章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dùn)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lěi)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dàn)兮,其若海;

飂(liǎo)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作者简介:温健康,中学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