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肢冷敷,你需要关注这些~

 新用户21997065 2021-11-17
跌打损伤及骨折后,若能在损伤后第一时间进行冷敷,可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做到及时并正确冷敷,你需要了解这些~

四肢骨折后,由于创伤导致肢体疼痛、肿胀,在创伤后的24~72h内,肢体肿胀可达到高峰。若能在损伤后第一时间进行冷敷,可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

冷敷作为冷疗法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将制冷物质作用于患处,使局部或全身温度短暂性降低,进而使一定范围内的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充血和出血,降低末梢神经敏感性减轻疼痛。

此外,冷敷通过低温降低组织代谢中氧消耗,抑制组织液及淋巴液生成,减少渗血(液)和水疱形成,达到消肿作用,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已成为四肢骨折后的常用方法。

那么,你了解冷敷的观察要点吗,知道冷敷效果的影响因素吗?

01
有效面积
图片

冷敷效果与应用面积呈正比,但须注意面积越大,患者的耐受性就越差,且会引起全身反应。

02
冷敷时间与频次
图片

冷疗5min后血流灌注开始降低,20min后软组织灌注减少26% ,骨灌注减少19%。

短时间冷敷可使小血管短暂痉挛,但难于减少局部炎症渗出,一旦停止冷敷,痉挛的小血管再次舒张、出血;而较长时间冷敷使小血管长时间痉挛,有效减少出血、患处炎症渗出、局部肿胀,较多学者倾向于较长时间的冰敷。

也有学者指出,冷敷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持久低温,应该每 2h暂停20min以预防冻伤。

03
创伤的严重程度
图片

有实验显示,踝关节扭伤24h内用冰块冷敷15 min 与不冷敷疗效相近,且冷敷结束后患处出现烧灼感,而持续冷敷 6h疗效显著提高,提出创伤的严重程度与创伤后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冷敷时间应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进行调整。在一定范围内,对创伤严重程度大的患处可适当延长冰敷时间。

04
冷敷的温度
图片

皮肤温度在降至20℃以下,关节腔内温度才会下降,减轻手术造成的滑膜反应,皮肤温度降至15 ℃细胞代谢开始减退,13.6℃局部痛觉缺失,12.5℃神经传导速度下降10% ,10~11℃细胞新陈代谢下降50%,10℃以下血管进一步收缩、血栓形成及血液分流,可发生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冰敷时皮肤表面温度控制在 10~15℃是比较理想的范围,但个体差异不同,对冷的耐受度不同。

05
冰袋冷敷应用中应注意
图片

(1)冻伤

组织创伤后肿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此时冷敷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特别是在近关节处,皮下脂肪少,可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冻疮。

这就提醒临床冷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局部温度变化,每隔1~2 h观察局部情况,注意冰袋与皮肤不能直接接触,及时了解患者局部感受。如果直接将冰袋置于患处则可能引起严重冻伤。

(2)冷过敏

部分患者经冷敷局部会出现皮疹、关节疼痛、肌肉痉挛及寒战等症状,此种现象是一种冷过敏反应,应在发现后给予及时处置。


(3)禁忌人群

对于伴发有血管损伤或可疑血管损伤的患者,开放性骨折、休克及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征象患者,应禁止使用冰袋冷敷。

自身患有雷诺病、闭塞性脉管炎及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患者,也是冰袋冷敷的禁忌证人群。

(4)其他

注意冷敷袋有无漏水,冰袋融化后及时更换。

冰袋冷敷疗法作为急性创伤骨科早期行之有效、简便经济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冰袋冷敷能有效减轻患肢疼痛度、肿胀度,加快消肿速率。

与其他消肿止痛类药物相比,冰袋外用的安全性高,无全身不良反应。另外,冰袋冷敷法可有效延长低温持续时间,且使用简便,效果明显,成本低廉。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赵红霞
作者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