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粉丝的问题。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关于股权设计的培训课程,都是比较现代的股权设计方案,我不太懂。我这里只是和大家探讨一些比较基本的股权结构和设计思路,仅供参考。 在创业界有句术语,叫“股权分不好,老板关门早”,就是说原本很好的合伙创业项目,因为股权分配出了错,就会导致失败的结局。 那么,股权分配有哪些基本原则呢? 一,关于合伙人 我们在考虑股份问题的前提是什么?就是要先找到合伙人,判断其是否可以长期合作?是否可以共同进步?这个我认为比股份问题更重要。确定合伙人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找到比较靠谱的合伙人,那么股权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和轻松,而且公司出问题的概率也小。 我们这里先看一下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也叫“湖畔合伙人制度”,它有几个主要核心: 1,通过提名投票制来保证合伙人团队合理地更新换代; 2,赋予合伙人提名董事会的权力; 3,让合伙人参与公司管理决策; 4,离开阿里巴巴集团即失去合伙人资格; 5,合伙人任期内,股票减持不得超过40%,任职期满三年内股票减持不得高于60%; 以上这些主要核心就是通过提高合伙人参与度来建立企业的内在动力机制。保证公司有着一批始终秉持相同价值观,为公司发展不断努力的合伙人。 二,关于大股东 创业公司是一股独大还是多人平分股权?我的看法是,在创业早期,创业公司还是需要创始人有一定的“独裁”权力,也就是说,需要单一大股东。虽然说股权平分也有成功的例子,但仅限于有经验的创业者,这样做的好处是: 1,保证公司按照创始人的规划来发展; 2,保证有人为公司负责; 3,高效。 三,关于出资额 1,尽量减少干股出现; 2,初期不一定非要按照真实股本入股,可以约定比例和期限; 3,增加合伙人参与感。 四,关于技术入股和资源入股 对于资源入股和技术入股,能避免的话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些投入都非常难以量化,而且会为以后带来隐患。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公司收购,如果开始公司账面资金紧张,可以先打借条,等公司有钱了再补偿。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因为开始的技术或者资源损害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利益。 作为一个创始人,在公司组建初期,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尽量少用股份来解决,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阻碍与压力。 五,关于人才 这方面就是“留人”问题。 股权的分配的确能对团队起到稳定和团结的作用,也能让股权持有者对公司的发展和自己的发展捆绑在一起,赋予他们主人翁的精神。 但是要留住人才,不能单靠股份,人才激励形势可以多样性,这样效果会更好。 六,关于期权 期权是什么?简单理解,就是一种选择权,是某人在未来的某个时期,以某个价格购买股票的权利。 在我们目前国内的公司法,还没有期权这样一种说法,但很多公司都是变相在操作,针对创业早期的核心员工,通过期权池来制定激励计划。有些核心员工,可能早期不是合伙人,但可以通过期权激励。 七,兑现和推出 一旦股份划分确定,我们必须要有相应的股权兑现的约定,否则股权的分配就没有任何意义。这个期限可以是一年,二年,三年等等。 除了兑现机制之外,还要制定一个合理的退出机制,具体回收价格的确定,需要分析公司具体的商业模式。 八,公平原则 股权分配是什么?说到底是基于创始人的一个评估体系,包含了对人的判断,公司的规划。所谓的公平,其含义是指给适合的人以合适的股权。 股权分配比例的主要因素要考虑哪些? 1,经验和资历的丰富度; 2,未来成长的贡献; 3,获取资源的能力; 4,行业的了解; 5,态度和激情; 6,领导力; 7,人格魅力; 主要就是这么几个方面。 九,目前比较流行的参考分配方案 1,带头大哥型的; 创始人60%,其他联合创始人30%,剩余10%是期权池,由创始人代持。 2,兄弟搭伙型; 创始人占40%,联合创始人30%。小合伙人10%,职工期权20%,由创始人代持。 十,核心 我认为,股权分配的核心就是——找对人。没有合适的人,你创始人再怎么绕来绕去,没有人理你那一套,也是白搭。另外,如果创始人没有格局,再好的股权设计,也能给玩砸了。 同理,找不到合适的创业伙伴,只是临时搭凑草台班子,早晚也是问题,也是隐患。好了,今天就和大家交流分享这么些,感谢阅读。 我是实体经济守望者,关注我,有更多创业知识与你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