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周第三次权力下移,可家臣没能取卿大夫而代之,其根因是什么?

 思明居士 2021-11-17

在评价春秋时代时,郭沫若先生曾说过一段这么形象的话:天子倒霉了,诸侯起来;诸侯倒霉了,请大夫起来;卿大夫倒霉了,家臣竟然起来杀戮君主……。

文章图片1

西周覆灭后,周王室走向了衰落,列位霸主们纷纷趁势崛起,这是东周的第一次权力下移;诸侯国强大起来后,卿大夫权位日重,将国君逐渐边缘化,这是东周第二次权力下移;卿大夫控制国政之后,其身边家臣权力也越来越强大,一度威胁到家主的地位,这算是东周第三次权力下移。

在第一次权力下移过程中,郑国、齐国、宋国、楚国、晋国、吴国、越国等等,都是其中佼佼者;在第二次权力下移过程中,晋国各大卿族,鲁国“三桓”,郑国“七穆”,齐国崔氏、庆氏、鲍氏、高氏、栾氏、陈氏,宋国戴氏、桓氏,先后登上了各国权力的核心;在第三次权力下移过程中,鲁国叔孙氏、季孙氏家臣的数次作乱,都是其中典型。

虽然在东周出现了三次权力下移迹象,但三次权力下移的后果却不完全一样:自从周王室衰败后,就再也没能复兴,完全被诸侯边缘化;列国卿大夫们崛起后,虽然有些诸侯国国君还能存在,但有些诸侯国的卿大夫去成功取代了其国君——如晋国、齐国等等;可家臣们崛起之后,能成功取代卿大夫之人,贯穿整个春秋,都不曾出现过!

文章图片2

在评价“三桓”赶跑鲁昭公一事时,晋国史墨曾经说过一句话:“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这句话是史墨总结了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历史后,慎重给出了的结论,堪称历史存在的客观规律。

可为什么在第三次权力下移过程中,这句话就不起作用了呢?


公元前505年6月,鲁国正卿季孙如意去世,他的儿子季孙斯成为新一代家主。不过,此时掌控季孙氏家族大权之人却不是季孙斯,而是季孙如意的宠臣阳虎。

文章图片3

因为季孙斯更喜欢另一家臣仲怀梁,早就对仲怀梁不满的阳虎一气之下,悍然囚禁了季孙斯和他的堂兄弟公父文伯。为迫使季孙斯交出权力,阳虎还杀死了季孙氏族人公何藐,向家主发出了死亡威胁!

在阳虎疯狂压迫之下,为保住性命,季孙斯不得不作出了让步:不但把家政大权让给了阳虎,还驱逐了公父文伯和兄弟秦遄(chuán)。此后,假借季孙氏的势力,阳虎又进一步控制了鲁国国政,成为权倾一时的大人物。在阳虎掌权的时代,他把“三桓”家主都当成了下臣,随意颐指气使。

公元前502年10月,眼看“三桓”家族无人敢与自己相抗衡,阳虎暗中与三大家族中的失意者策划了一场阴谋:杀掉现有的“三桓”家主,然后由他们这批人取而代之。他们阴谋先杀死季孙斯,然后再去攻打孟孙氏和叔孙氏。众人计划,在季孙斯举行享礼那天正式动手。

阳虎等人的阴谋,季孙斯从种种迹象中察觉到了。但他整天都在阳虎等人的严密看守之下,丝毫不得自由,根本无法逃脱。到了举行享礼之日,阳虎率领大批人簇拥着季孙斯前往蒲圃(曲阜东门外),准备就在那动手。

站车上的季孙斯看到这情形,心知不妙。他死死抓住最后一丝希望,怂恿给他驾车的家臣林楚:“您的先辈都是季氏良臣,你也应学习他们啊!”林楚深知家主处境危险,但却害怕阳虎:“已经晚了,现在阳虎当政,鲁国上下无不服。谁敢违抗命令,就是死。我死了,对您也没什么好处!”见林楚有心帮忙,季孙斯怎么能让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溜走:“有什么晚的?把我带到孟氏家去吧!”林楚答道:“我不是怕死,怕的是您不能逃脱!”这时季孙斯再没有其他选择了,果断地答道:“去吧!”在最危险的关口,季孙斯侥幸地收买到了一位家臣!

当队伍行进到十字路口时,林楚突然猛抽战马,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时,把马车赶往早有防备的孟氏家中,让季孙斯逃过了一劫。

文章图片4

此后,阳虎与孟孙氏大战一场,却没能战胜,只能先逃出了鲁国都城曲阜。一年后,在鲁人强大攻势下,阳虎被迫逃到了齐国、之后又逃到了晋国,最终被赵简子给收留了。

阳虎阴谋取代“三桓”的计划,可谓是功败垂成!


不光是阳虎,鲁国“三桓”历史上还遭遇了多次家臣内乱。

公元前505年7月,叔孙氏家主叔孙不敢病重,临终前决心立叔孙州仇为嗣子。不想,这却遭到了族人公若藐的强烈反对。可叔孙不敢坚持己见,最终还是立了叔孙州仇。

文章图片5

叔孙州仇正式继位后,表面上对此并不介意,还将公若藐派到郈邑(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去做邑宰,以示大度。数年过后,叔孙州仇地位逐渐稳固。这时,始终耿耿于怀的叔孙州仇才派人去刺杀了公若藐!

可不想,公若藐在郈邑做宰期间却深得人心。原本叔孙州仇私命郈邑马正侯犯去刺杀公若藐,可侯犯因为信服公若藐,迟迟下不了手。如今见公若藐被叔孙州仇杀害,侯犯一怒,立刻就煽动郈邑民众起来造反了!郈邑是叔孙氏封邑,侯犯不过是一个管马的低阶官员;因为公若藐被杀郈邑之人竟纷纷起来造反,可见叔孙州仇确实不得人心。

自家封邑之人造反,这让叔孙州仇颜面尽失。

公元前500年夏,叔孙州仇与孟懿子不得不率兵前往镇压,结果未能成功;同年秋,两家人又联合齐国军队前往攻打郈邑,再次无功而返!

至此,叔孙州仇已经是束手无策。无奈之下,他只得私底下找到郈邑工师(掌管工匠之官)驷赤,求他帮忙。驷赤答应了,叔孙州仇竟激动万分地对着自家家臣行起了稽首大礼!

在向家主允诺之后,驷赤立刻开始了行动。他先是唆使侯犯求助于齐国,然后四处宣扬侯犯投降齐国后,齐人会将郈邑民众集体迁徙而走。一听说要迁离故土,郈邑民众顿时慌了神。作为普通百姓,原本是因为邑宰被杀而造反;现在为此要付出离乡背井的巨大代价,谁还能承受?

文章图片6

因此,在齐国使者到来那几天,郈邑百姓激愤不已,人人怨声载道。这时,驷赤又故意劝侯犯与齐人交换城邑,然后多备甲兵以防不测。侯犯不觉有诈,一一听从了。就在侯犯与齐国使者正要达成交易时,郈邑民众突然发起暴动,抢过了侯犯备下的甲兵,然后强行将他赶出了郈邑!

叔孙氏和孟孙氏两大家族出动大军都未能平息的叛乱,在驷赤一人努力之下,轻轻松松地平息了。


公元前530年秋,季孙氏家臣南蒯占据费邑(今山东费县西北),发起叛乱。南蒯之父南遗,又是上一代家主季孙宿的亲信,为季氏家族贡献良多。可季孙如意继位以来,始终对南氏不加礼遇。这引发了南蒯对家主季孙如意的高度不满,因此早在数年前,南蒯就私下与公子憖(yìn)、叔孙氏的叔仲小结盟,试图赶走季孙如意。

文章图片7

因为季孙氏实力雄厚,公子憖还前往晋国,想借晋人之力来扳倒季孙如意。就在一切按计划进行时,南蒯一时忍耐不住,抢先发起了叛乱。不想,公子憖一听说南蒯叛乱,一时胆怯,竟然不顾一切地逃到了齐国。倒季孙如意联盟中的最强大者溜走了,叔仲小也就不敢再闹事。因此,现在只剩下南蒯一人在支撑。

南蒯顿感压力巨大,为此特地宴请费邑的所有乡人,以鼓舞士气。可在宴席之上,就有人放声高歌:“我有菜园,却生杞树!从我者君子,背我者小人,叛友者可耻!无奈啊无奈,他非我类!”所谓“乡人”,就是士人。士人公然说南蒯不是自己同类人,他又能得到多大支持?

尽管如此,南蒯还是率领费邑人坚持了下来。

在叛乱长达三年后,南蒯又联系齐人,想把费邑献给齐国。原本不想参与叛乱的季氏家臣老祁、虑癸,此时却突然说要参与结盟,怂恿南蒯重新举行盟誓。可在盟会之时,老祁、虑癸却劫持了南蒯,斥责他道:“众人都不忘旧君,因为害怕你才抵抗到今天,到如今已有三年了。您如果不考虑后路,费人又都不愿背叛季氏,那么恐怕您就会遭遇灾祸!您到哪不能得到施展?请您离开费邑吧!”

文章图片8

一位季氏家臣,凭借一己之力率费人叛乱三年,令鲁国始终无可奈何,足见南蒯影响力之大。无奈,南蒯想将费邑送给齐国,却遭到了大多数难离故土的费人反对,引发了费人的倒戈。

南蒯见机不妙,只得服软,请求给予五天时间的宽限。五天后,见费人彻底变了心,南蒯只得自己孤零零一人逃到齐国去了。


这三次家臣作乱,都是典型的东周第三次权力下移事件。家臣们在旧家主时代获得了权力,在新家主威望不足时,发起了叛乱,试图挑战家主的地位。在这些抢班夺权的斗争中,阳虎应该是最接近成功的人,可最终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东周第一次、第二次权力下移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少成功者;而第三次权力下移过程,却没有成功者?

文章图片9

这是因为三次权力下移过程中,其主导者的政治基础存在本质性差异。

东周第一次权力下移的主导者是诸侯,第二次权力下移的主导者是卿大夫,第三次权力下移的主导者是家臣。

诸侯是由周王室分封,卿大夫是由诸侯分封,二者都是分封制的长期受益人。分封制下,诸侯与卿大夫们在自家土地上世代生存,一旦时机成熟,就有充足资本来挑战君主的地位。

可卿大夫们的家臣却是任命制,并非世袭制。

阳虎在季孙如意时受宠,季孙斯上台后就明显受到冷落;南蒯父亲在季孙宿时期受宠,南蒯本人却在季孙如意执政时失宠;郈邑马正侯犯,叔孙氏更是随时都可撤换他……。因此,无论家臣再怎么能干,始终难以完全取代其家主的影响力。所以,阳虎作乱时,另一家臣林楚却选择忠于季孙斯;南蒯作乱时,老祁、虑癸主动出来帮季孙如意平息了叛乱;侯犯作乱时,驷赤又帮叔孙州仇赶走了侯犯……。因为家臣不是分封而来,他们无法得到家族中人的集体效忠,其政治基础也就显得极为薄弱。

文章图片10

正因如此,在东周第三次权力下移过程中,家臣们的造反才绝少有成功案例,没人能真正取代卿大夫。

第一次权力下移,周天子倒了霉;第二次权力下移,周王国诸侯倒了霉;可第三次权力下移,卿大夫们会倒霉吗?或许,他们不过是受到了一次惊吓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