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盛体质者若兼有肺病当如何调节饮食?

 人老颠东 2021-11-18

新冠病毒最容易侵袭湿盛体质者,因其性质为湿毒。所以,湿盛体质者当及时调节饮食以改善体质。

《内经》里有一套完整的饮食理念,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病和养生。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之需,也是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饮食的协调,关乎人体健康,也合乎《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我的观点是,要想保持健康,要想让疾病早日康复,就一定要用《内经》的理念来调节饮食。因为《内经》的这一套理论是最合乎天地之道的,是最符合生命与健康规律的,也是最适合于中国人的体质与血脉的。

一、《内经》饮食理念的总原则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顺应四时,益养五脏,使气血旺盛,阴平阳秘。

《内经》大讲特讲四气五味,其实都是讲饮食,不是讲中药。在《内经》里也只有十三个简单的药方,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方药体系。

在《内经》看来,人要想健康,就要使脏腑和调,气血旺盛,而这源于饮食的调养。

如何调节饮食才能最大限度地益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呢?当然是根据脏腑的阴阳气血偏虚偏盛,调节饮食的四气五味,使之合乎脏腑的虚实寒热,最终使脏腑归于和谐。

《内经》认为“人以五谷为本”,因为五谷得天地五行之正气,最能滋养五脏。另外,《内经》还将食物归为“酸、苦、甘、辛、咸”五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越是天然的食物,其越吸收了天地之精华,具有丰富强大的生命力,最能益养人体。

二、湿盛体质的特点

湿为六淫之一。大体说来,湿为阴邪,阻碍气机,易伤阳气,其性重浊粘滞、趋下。

湿盛最常见的症状是:肢体困重、胸闷、腹满、口淡、纳差、腹泻、小便不利、水肿等。

湿邪也有“浊”的特性,除去大便较稀不成形或黏腻不爽以外,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有着秽浊不清的特性。比如小便浑浊不清、妇女白带增多、湿疹等。

正常舌苔应该是薄白的,若苔质偏厚,望之无法见底,为厚苔;若苔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看上去似有一层油腻,为腻苔。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照照镜子,看一下舌苔,若见厚或腻苔,即属湿盛。

湿阻的乏力带有“困重”的特性,就好像被湿毛巾裹住沉重而无力的感觉。《内经》也有“因于湿,首如裹”之说,喻指头部胀满沉重,如有物裹住。

湿盛之人,其往往身体酸重,兼见关节疼痛,乃至屈伸不良,无法转侧,尤其在阴天、雨天会加重。

湿盛之人往往口中觉腻,即便是面对美食佳肴也往往没有胃口,食之也索然无味。

三、湿盛之人若兼有肺病的特点

湿邪容易犯肺。这与肺的生理特点相关,一方面,肺喜燥而恶湿;另一方面,肺喜清肃。湿邪犯肺,根据体质的不同,容易表现为寒湿或湿热。一般来说,若体质偏于阳虚,则往往化为寒湿;若体质偏于阴虚,则易化为湿热。

一则,寒湿郁肺

寒与湿皆为阴邪,阴盛则伤阳,导致阳虚。故寒湿多表现为两个方面的症状,一方面是寒的症状,如畏寒、肢冷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湿的症状,如纳差、便溏、体重等。

以新冠肺炎为例,其早期即有寒湿郁肺证,以发热,乏力,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紧憋气,纳呆,恶心,呕吐,大便粘腻不爽,舌质淡胖齿痕或淡红,苔白厚腐腻或白腻,脉濡或滑为主要表现。

二则,湿热蕴肺

湿为阴邪,热为阳邪,湿与热相合而侵袭人体,最容易出现发热,往往是低热,且持续不退。肺既恶湿,亦恶热,湿热熏蒸于肺,会导致诸多肺部不适症状。

以新冠肺炎为例,其早期亦有湿热蕴肺证,表现为发热或不发热,微恶寒,乏力,头身困重,肌肉酸痛,干咳少痰,咽痛,口干不欲多饮,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者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便溏或大便粘腻不爽。舌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

四、寒湿郁肺的饮食调理

寒湿之邪密闭于肺卫,肺失宣降,气机升降失调,应予以辛温解表之品以温化寒湿,鼓邪外出。

可用生姜15g、薤白15g、红糖50g、红枣15g(切开),煎水频服。

分析其机理:生姜辛温,能发散风寒,温肺止咳。《本草经读》言:生姜“以辛能利肺气,气行则水利汗止,肺为水之上源也。”

薤白辛温,能理气,宽胸,通阳。《本草备要》言:薤白“利窍,治肺气喘急。”

红糖甘温,有补中、缓急、活血作用。红糖色红入血,能补血养血。其味甘,能补脾益肺。

大枣甘温,养脾养肺。《本草从新》曰:“大枣甘温,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生津液……和百药,伤寒及补剂中加用之,以发脾胃升腾之气。”

五、湿热蕴肺的饮食调理

湿热之邪蕴于肺脏,导致肺失宣降,化为诸症,当湿热化湿以宣畅肺气。

清代大医薛生白在《湿热论》中曰:“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这就明确地说明:患者先有湿邪滞留中焦的内伤,再受热邪侵袭,导致湿热蕴于肺中。

其一,可用藿香10g、薄荷10g、枇杷叶30g,煎水频服。

分析其机理:藿香,归肺、脾、胃经,功效化湿、止呕。叶天士《本草经解》载:“肺主气,薄荷味辛润肺,肺润则行下降之令”。枇杷叶有清肺胃热,降气化痰的功用。

其二,亦可食用薏米赤小豆粥,能清热利湿。其方:薏苡仁30g、赤小豆30g,二味先加水煮烂,再加大米30g,同煮粥食用,每日一次。

分析其机理:薏苡仁味甘,性微寒,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薏苡仁总湿热,故入上下五经”。赤小豆甘淡,能利湿热、消水肿;大米味甘,黄元御《长沙药解》载:“入太阴而补脾精,走阳明而化胃气……利水而通热涩。”三物合食,可达清热利湿之功。

小结

湿盛体质者若兼有肺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建议配合食疗,可有效改善症状,兼能改善湿盛体质。

另外,湿盛体质者一定要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并且忌食油腻肥甘食物。建议不要吃大鱼大肉以及煎炸、烧烤类的食物,一方面,油腻食物性粘腻,易内生痰湿,与外邪相搏结,邪气留恋不易祛除。另一方面,煎炸烧烤类食物不易消化,会消耗脾阳导致脾虚而湿邪加重。且易扰动火气,会增加湿热。

今时新冠病毒还在蔓延,新冠病毒的性质即以湿邪为主。所以,凡是湿盛体质者都应该及时调理体质,或用汤药,或用饮食,使体质改善,就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本文所论的饮食调理方,既用于治疗,亦用于预防,而预防的意义更大,更值得引起重视。

点击图片预约膏方“一人一方个体化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