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未来亲家书,看似调侃实则心酸

 大同一片云 2021-11-18

近日,一封“致未来亲家书”网络刷屏。

家有女儿的这样写:“送房送车包办酒席,不要彩礼,自带嫁妆,唯一要求是现在立刻马上就接走,把孩子的作业辅导一下!”

家有儿子的这样写:我儿子有房、有保险、会游泳,年满18会配车,过年随便去哪家,结婚可以不要嫁妆,送房送车包办酒席,礼金全给孩子!唯一的要求:能不能把他现在接走?学习什么的都辅导一下!谁家的女婿谁养!

自己的一个已经让人心力交瘁,还要再添一个爷爷奶奶供着,看过信后,未来亲家们表示亚历山大。

信的内容看似调侃,在网友调侃的背后,其实是心酸,是父母们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纠结与焦虑。

教育的重要性没人能反驳。在某种程度上,教育甚至寄托着一个家庭美好的愿望。

也正因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许多父母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当成家庭的核心,于是乎各种各样的辅导班、高昂的开支、各种变相的投入……

然而,所有这一切的背后,投射的都是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

卢梭早有言: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

然而现实中,当我们看到别人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业优异八面玲珑,又能有谁不跟风随从,逼着孩子转场在不同的兴趣班。

因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们急功近利的也比较多。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正如纪录片《出路》,它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没出路。

导演用6年时间跟拍了3个不同阶层孩子在社会上的挣扎。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法则面前,孩子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学区房,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而孩子们在各种压力下,也是一个实足的焦虑症患者。

焦虑的背后,其实不是亲子教育出了问题,而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

现在从城市到农村,从一线到三线,随便问个有还在在上学的家长,都能跟你吐槽学校、老师N 个小时。

都说陪写作业是道“送命题”:头痛、咽炎、血压升高……谁陪谁知道。

前段时间,有家长在班级群里质问老师:“你睡了,我孩子还没睡呢!”,表达了对家庭作业的不满。辅导孩子作业,那真是写作业前母慈子孝,写作业时鸡飞狗跳。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斯宾塞说:父母无意间说出的许多话,都可以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并储存在潜意识当中,而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成年生活中不断地支配他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深深令行为者本身都迷惑不解。这样的话越多,被埋藏得越深,越被逐渐成为他们自我评价的标准,其结果就越使孩子成为被父母咒骂的那种人。

所以,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确实会伤害到孩子。

而在学校里,现在的孩子骂不得,更是打不得,学校一方不仅要成绩,还要在同类学校中靠前的排名,老师也不容易啊。

其实,老师这个职业,说得形象点就是每天带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下水,有的学生一下水就喊救命,而下水的老师畅游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你一个人上岸了!然后你还得返回去,一个一个去捞。有些吧,昨天才捞上来,今天又掉下去了。在你喘息之际,你会惊恐发现,还有往回游的。

其实,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焦虑。

我家姑娘现在让我担心的不是学业,不是是否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对于她的身心健康却是我特别关注的。

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的长大、上学、结婚、生子,才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每当听到有孩子跳楼自杀,每当听到有孩子深陷网络贷款连坏套,每当听到校园有欺凌,每当听到女孩子深夜被性侵……我的心就猛的一揪。

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

子不孝父之过,子不教母之惰。谁也不希望被人骂作:“有人生没人养”。

所以,我总是会一遍一遍的或者旁敲侧击,或者直言不讳的唠唠叨叨,希望一切防范于未然。

近日一段《岳父挥棍当街暴打女婿:我女儿养这么大被你打?》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女儿遭家暴,岳父当街暴打女婿。视频中,气急的岳父一边挥舞棍子,一边“教育”女婿:“你爸爸没有教你,你妈妈没有教你,今天我来教你!”

如同视频中一样,我也担心我的姑娘遇人不淑。

孩子的教育不是某一方单个的责任。现代的婚姻中有多少丧偶式?又有多少巨婴式?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而妈妈们大多担任了教育子女的重任。实际上,有很多的妈妈比爸爸会更加焦虑。

因为妈妈不仅要带娃,还要收拾房间,还要做饭,还要替老公打理行装,应付七大姑八大姨的日常琐碎,还要担负起所有孩子的教育。个个简直就是变形金刚,变身成老师、医生、厨师、心理导师,还要被要求做一个懂事的老婆为老公着想……

都说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陪写作业不过是日常小磨难而已。面对亲子教育的普遍性焦虑,自嘲解压未尝不可,心态淡定更为可贵。

爱迪生说: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教育植根于爱。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教吧!

作者简介:

一片云:文字的堆砌者,语言的搬运工。时光可以慢慢苍老,时间却永远不会为谁停留,它是最好的写者。

如果喜欢识别

二维码关注我

我的《得胜堡三部曲》:

穿越得胜堡(一)

穿越得胜堡(二)

穿越得胜堡(三)

穿越得胜堡(四)

穿越得胜堡(五)

穿越得胜堡(六)

穿越得胜堡(七暂结篇)

春临得胜堡(一)

春临得胜堡(二)

春临得胜堡(三)

春临得胜堡(四)

春临得胜堡(五暂结篇)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