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虑妈妈变形计

 忧郁的妖精 2021-06-01

焦虑妈妈

变形计

2021年5月,小妖参加了“幸福双翼·焦虑妈妈变形计”14天培训班,获得干货满满,在此与朋友们分享一下这些天学习的成果。

01

孩子的五大类“问题”,根源是什么?

解析——

1.学习:父母对孩子的成绩与作业过于关注,忽略了“学习”二字背后的动力基础,即兴趣与成就感,导致学习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任务。

2.习惯: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A.上行下效。

B.心态出了问题。总是一厢情愿去要求孩子,却忽略了与孩子共同达成一致目标,没有让孩子感知到“为什么要建立这个习惯”。

C.方法不当。策略、技巧、反馈都很重要。

3.沉迷电子产品。孩子在游戏中能轻松获得在网络以外难以获得的成就感、价值感、荣誉感等种种正向感觉,因而沉迷其中。

4.无法沟通。父母不懂倾听,不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去尊重,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问题。

孩子情绪反复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三:

a.孩子对父母情绪处理模式的复制;

b.父母对界限的把握不足——温柔而坚定,才是最理智的态度。

c.孩子内在安全感缺失。

5.自信心不足:一是缺乏允许犯错的机会,二是每一次的尝试都未被肯定。

02

家庭教育指北针

这张图如果用几个数字来概括,分别是:1-2-3-12。

1代表一个目标,也就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终身幸福能力。

2代表两个领域,培养孩子终身幸福能力需要兼顾事业领域与家庭领域的培养。

3代表三个维度:

23字口诀:亲情第一,人格第二,知识第三,按次序进行,一个都不能少。

12代表有12个子领域我们需要关注且下功夫。

如果说把孩子的成长比喻是一棵树,那么亲情则是树根,人格成长即是树干,知识增长就好比是枝叶。

03

专业术语

性格4D法

美国研发的PDP性格测评,是目前世界上测试性格最精准的的性格测试,最初只有四种性格——老虎、考拉、孔雀、猫头鹰。四种特质兼有,称为变色龙。

【延伸】被称作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多血,粘液和抑郁。胆汁就是冲动型,敢为人先,欠缺冷静,如张飞;多血就是活泼,好交朋友,善于维护人际关系,缺乏毅力,如王熙凤;粘液就是慢,但目标性和持久性强,如唐僧;抑郁,容易想太多,陷入其中不可自拔,如林黛玉。

小妖总结的性格应对通用法则:制定计划要与孩子充分沟通,给孩子表达和参与的权利,与孩子建立共同目标;不要只盯着结果,对孩子在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也要给予充分肯定,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尊重孩子的节奏,过多的催逼和压迫只会适得其反,商量好的计划也尽量不要随意改动;不要轻易给孩子定过高的标准,要用事实依据和案例数据来说服孩子。

生命铁三角

夫妻关系、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0-100接纳法

接纳孩子在起点后的每一次进步,而不是一直以100的标准去看孩子的缺失。

世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只有在父母的关爱和正确引导下越变越好的孩子。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所谓的自信、勇敢,都是在心底充满力量的前提下,才能主动生发出来……而这种力量,源自父母的爱与接纳。

341肯定法(黄金沟通法)

先通情,再达理,旨在培养孩子自动自发的内驱力和学习能力。易操作、应用广,专治孩子各种“不配合”。

3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件(无论对错)”,都以肯定的态度来解决问题。这里的肯定,与表扬不一样,指的是一种更尊重的交流方式,而非上下级的命令式口吻。先了解孩子的情绪是什么,来源于哪里,并且接纳、肯定这种情绪,当他的情绪平复了,冷静了,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

4指我们可以肯定的4个要素:情绪、动机、做得好的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1指唯一的检验标准:是否找到正向感觉。

能力形成四步法

能力不仅仅只是“我学了怎样的知识”,而是“我学到了,并能做到了。”

能力源于经验,经验不分对错,每一份经验都是形成能力所必经的,而经验来源于尝试。尝试的核心基础就是正向感觉。重视保护孩子的正向感觉,是培养孩子能力的基础。

正向感觉:新鲜、好奇、有成就感、得到他人接纳与认可的归属感、帮助到他人而产生的愉悦感、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等;

负向感觉:挫败感、被嘲笑产生的羞愧感、担心做不好丢人的恐惧感等。

如何表扬和批评

批评或表扬的目的都是引导孩子的正向三观。

批评句式:我看到,我感觉,我希望……

eg.孩子丢了香蕉皮在地上,我们可以说:我看见你把香蕉皮扔在地上了,如果奶奶经过踩到可能会摔跤,我感到有点担心,我希望你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总结要点,批评孩子应该只在行为层,切忌在身份层贴标签。

表扬句式:我看到……(描述孩子的行为)我感到……(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正向的身份定位)

eg.孩子把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我们可以说:宝贝,我看到你把玩具分享给了其他小朋友,妈妈感到很开心,因为我看到我的孩子是一个乐于分享的孩子。

每日一赞基本公式:描述事实(实事求是)+可贵性品质+表达感受

不良行为赞美公式:描述事实+挖掘对方内心需求+可贵性品质+表达感受+需求帮助

eg.孩子做作业半天都写不完,但他仍然在坚持写。我们可以说:妈妈看到你做了这么久都没有做完,但仍然在坚持,你太有毅力了,好棒!是做作业累了所以效率降低了,要休息会吗?还是有难题,所以暂时没有写完呢?需要妈妈帮忙吗?如果需要,要妈妈怎样来帮助你?

只有当你每时每刻都在赞美孩子,孩子好与不好都用正确方式去赞美他,深挖可贵性品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起来,练起来,夸起来,把孩子夸成你想要的样子,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吗?

学会情绪管理

情绪来源于我们的看法;情绪是一种移动的能力,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建设性与破坏性之分。

孩子情绪来临,如何转变为可教时刻?(当孩子愿意学习、愿意听取建议或指导的时刻,也就是可以有效引导孩子的时刻)

四种无效做法:

1“只要你……妈妈请你吃雪糕!”(交换型)

2“你再这样老子揍你!”(惩罚型)

3“你要哭就自己哭个够,懒求管你!”(冷漠型)

4 “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已经很懂事了……”(说教型) 

情绪管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表达(承认,而非宣泄)情绪、积极暂停。学会换位思考,用341肯定法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也非常重要。

正确步骤:觉察——接纳——表达——转化

当你把自己当下的情绪如是表达出来,其实就是一种疏解。而暂停是给自己一个时间与空间,去思考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情绪,我的看法是什么,当自己有了新的看法时,再去与孩子沟通,就会变得很有效、很轻松。

eg.当孩子让你感到不舒服时,你可以表达:我现在因为你刚才说的一些话,有些不舒服,我想稍稍停一下,我们晚上再交流可以吗?

暂停的时候,尽量多说一句:

妈妈要平和一下自己的情绪,但是妈妈很爱你哦!

04

毕业晚会上的发言

2021.5.30

大家好,我是神编小妖,来自贵州贵阳。我的职业是报社文学编辑,喜欢写小说。同时,我还是一个七龄童的妈妈。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然而,我在艺术的世界如鱼得水,可以凭借想象去缔造传奇的故事,可以驾驭那些虚构人物的心理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却时常感觉举步维艰,对自己和家人的心理世界一无所知。这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呢?

我的爱好十分广泛,除了写作,音乐、舞蹈、摄影等都有所涉猎。当妈以后,也把这些爱好充分运用到了育儿的过程中。

总的来说,我这个人还是比较阳光的。虽然家里有个不懂浪漫、木讷又喜欢葛优瘫的钢铁直男,但我能在很多地方找乐趣,也就不太计较了。

这种平静的生活发生风云突变,是在孩子上学以后。从幼儿园的纯玩进入到节奏骤增的小学生活,一系列不适应的反应接踵而至。曾经看到新闻说年轻麻麻辅导孩子作业当场心血管爆裂住院,我还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这个残酷的现实很快就落在自己身上。因为孩子的“不配合”和“愚笨”,我因为耐心丧失不知做了多少暴烈的事情:怒吼、砸东西、撕作业本,都有过,就这么莫名其妙从别人眼中的“温柔妈妈”变成了一只自己都不认识的“野兽”。而我先前从未意识到这点,只是不断用“别人家的孩子”标尺来衡量自己孩子,觉得自己倒霉,别人家孩子都是来报恩的,我家的是来复仇的。还常常抱怨别人家爸爸都是好搭档,我家的是猪队友云云……各种莫名其妙的逻辑占据了我的大脑,使我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

如果不是学习了幸福双翼的课程,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意识到:很多问题的根源,都在我自己身上。尤为重要的就是,情绪其实都是自己“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受迫害妄想症和偏执狂吧。

孩子不爱学习,明明是我的引导方式有问题,我却认为是孩子天生顽劣;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学习成绩下降,其实是大数据时代来临后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挑战,我却认为是孩子“不省心”,还将矛盾焦点对准孩子他爸,责怪他是猪队友,因为是他教会孩子游戏……

不接纳现状,总是怨天尤人;不重视情绪管理,任由家中鸡飞狗跳;不擅长正向引导和化解矛盾,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恶性循环……虽然“做多错多”说起来也是一种辛酸,但一味的抱怨和焦虑又有什么用呢?我的情绪状况越来越差,严重到开始用离家出走、砸手机等“出格”行为来宣泄,其结果是,孩子越来越讨厌作业,脾气越来越暴躁,对游戏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而我呢,越来越焦虑,连续几个月要靠精神类药物来支持睡眠,而且时不时以泪洗面……那些纠结痛苦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

也许是那句老话: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就在生活快要走入死胡同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焦虑妈妈变形计”的一个推广信息,“沉迷游戏”那几个字吸引了我。其实当时报名纯属病急乱投医,根本不抱希望,心想去医院挂个普通号都不止这点钱,怎么可能天上掉馅饼,9块9就把焦虑治好了?于是带着怀疑的心情走进这个班,直到被班委们的尽职尽责和温情付出打动,被一个个实用而走心的课程和案例所震撼,且将学到的理论迅速运用于实际很快就看到了成效,我彻底服气了,成了训练营的忠粉,并且主动进阶高级班的学习。其实进阶前还是犹豫了一阵,主要是考虑时间的问题。因为我平时很忙,要上班带娃搞创作,每天上下班开车路程60公里,平时连刷朋友圈和陪朋友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我根本没有信心学完这些课程。可是,我最后还是越过了这道心理障碍,报名了。因为,我已经懂了,这样的学习看似占用时间,其实当我们掌握了驾驭生活的技巧以后,可以为自己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家和万事兴,家不和,现在的一切忙碌都是白瞎的。

14天很短暂,尽管现在我还没完全从焦虑的状态走出来,学到的知识也还没能很好地化为实践,仍然时不时有情绪的爆发和对生活的困惑,但是,我已经明显感到自己和之前不一样了:我明白了从亲情发展、人格成长到知识增长的正确排序,懂得了生命铁三角的重要性,开始积极与猪队友结成同盟,而非互相拆台;开始注重情绪管理与孩子的亲情连接,尽量不再插足他的精神世界,不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置于人格培养之上;懂得了教育的终极意义是要让孩子拥有终生幸福的能力,而能力的行成需要四个步骤,欲速则不达;开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情绪困扰,按照341肯定法教的那样,学会接纳和肯定,帮助自己和对方找到正向感觉;从心灵成长阶梯图里面学到了如何表扬和批评,不再随便给别人贴标签,感觉和儿子、猪队友的沟通慢慢变顺畅了……最重要的是,我终于明白了:要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只有自己快乐了,孩子才会快乐。

借用幸福双翼经常提到的这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幸福的人生,为了我们一家有个更美好的未来,也为了让自己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美丽,这点付出,算得了什么?

感恩的话就不多说了,祝愿超有爱的班班、学姐们,还有同学们,家庭和美,永远幸福。


05

我的心路历程

2021.5.15

过去的30年,仿佛是虚度过去的,常常闲到找不到方向。有了孩子以后呢,忙到晕头转向,却发现自己变得爱学习了——热衷写作,是从记录生娃经历开始;学习摄影剪辑视频,是为了记录孩子的成长;爱上历史,是为了从历史中攫取生活的智慧,帮助孩子少走弯路……正如本文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现在,我要拼上心理学这块地图,帮自己走出育儿焦虑这座迷宫。努力吧,学习吧,乘风破浪的妈妈……我不是超人,却为你变成了万能。 

分享一个今天战胜神兽的小心得:《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大禹父亲鲧采用堵的方式治水失败,大禹改堵为疏,出奇制胜。今天对付神兽,俺也采取了这招。小屁孩儿不知为啥总是崇尚低趣味,近来老把屎尿屁挂嘴上,训斥多次无效,今天我故意说反话:“你肯定想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高雅有内涵,让大家都佩服你喜欢你,对吧?那就坚持天天说屎尿屁吧,最好见人就说。别人听见肯定特崇拜你,心想,哇塞,屎尿屁这么高深的茅厕学问,他都掌握得这么好,真是位高人啊,我一定视他为偶像!说不定老师校长听到了,都要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夸奖你,你将成为全校的屎尿屁巨星!妈妈100%支持你,加油吧,将屎尿屁进行到底……听完这话,孩子说:我不要那样,我再也不说屎尿屁了……啊哈哈哈,学历史就要运用于实践,和神兽斗其乐无穷啊!

再分享一个今天学习的小成果:神兽有两大毛病让我十分头疼,一是拖拉,二是不爱收拾。晚上经常因为这些问题着急上火。今天尝试了一下新学的方法,尽量把怒气压下来,不再催促、怒吼,而是和颜悦色地跟他说:“小朋友,我看你这些玩具堆得满地都是,肯定是不要了哈,那妈妈就直接帮你收到垃圾箱了哟?”孩子着急地说:“不要丢,我马上收!”这是用他害怕的事情不动声色地威胁他就犯;二是督促他早点睡。孩子睡前喜欢我给他按摩。我就说:“10点以前没上床,取消按摩,倒计时19分钟、18分钟……”孩子迅速跑去洗漱,提前10分钟就乖乖躺在了床上……这是用他喜欢的事情来诱惑他就犯。终于没有发火的自己,好像也没有出现平日里那种青筋暴跳头脑发热心跳加速的症状,感觉有信心走出焦虑了!

2021.5.16

我想对今天的教育现状吐吐槽:2000多年前,在那个教育堪称奢侈品的时代,孔子老前辈就提出了十分“潮”的教育理念——因才施教。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物质条件是不断进步的,可扪心自问,为什么人们的思想却在倒退呢?今天的教育理念,早已放弃了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这样的育才捷径,却带着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把每一个原本可以在捷径上脱颖而出的好苖子生生碾压成了干瘪的枯草。学校就像一个巨大的复印机,孩子们像一张张白纸一样被塞进去,然后变成一张张看似一模一样的复印件,上面印了同一个字——累!更为糟糕的是,身为父母的我们,曾经一次次发誓要让孩子快乐,最后却成了这种功利至上、碾压天性的教育模式的迂腐践行者。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无可厚非,可我们往往不可自已地随了大流,把教育成败等同于分数的高低,而忽略了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引导,这就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了。看到过一段话,很有启迪意义:一个人能走多远,不取决于他是不是从小成绩优秀,而是他是否在某一天,忽然明白了学习的意义,开始对知识充满好奇心。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自主性,开阔一个人的视野,让他见识更多人生的可能性,然后心甘情愿地选择某一种生活,过好它。达芬奇曾经连一个鸡蛋也画不好,马云曾经是个学渣,连父母都预示他未来一事无成,可是,结果呢?那些很多曾经的尖子生、学霸,后来成了厌学的抑郁症患者,低龄自杀率的高升,尖子生弒师杀母……这么多的负面案例,难道还不值得我们警醒吗?一个孩子未来能成为怎样的人?可以肯定的是,和分数没有半毛钱关系!求知的主动性、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和自律性、爱的能力,才是为孩子在未来人生中乘风破浪保驾护航的几大法宝,这才是父母应该传授给孩子的本领。

分享一个斗神兽的小细节:四不像喜欢上了玩手机游戏,绝对禁止似乎是行不通的,我为这件事也是绞尽脑汁,堪称引发我焦虑的十宗罪之首罪,于是只有适当放宽。比如刚刚答应让他收拾完书包玩十分钟,又怕他耍赖皮,就用手机录音,让他自己说:我玩到8:10,然后到了8:10我就放他自己的录音,他听到后就马上停止了,放在平时要不停耍赖。不过我也不知道,这种“保留证据”的方式实不实用,能奏效多久。近来最想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他的手机瘾。在无法堵住源头(网络游戏泛滥),和有“猪队友”做不良示范的情况下,如何把他拉回正轨,这是我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也希望大家能介绍点先进经验。

2021.5.17

每一个自卑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情商堪忧的母亲(父亲)。哪怕这个孩子天赋异禀,在越挫越勇中赢得一片天地,他的内心,也总有一块越不过去的心障,或许哪一天,就会成为压倒骆驼的那一根稻草,譬如走上不归路的作家三毛。赞赏是种美德。《弟子规》里有句话: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意思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别人听到你的称赞,就会更加勉励行善。对于陌生人,我们尚且愿意示以善意,为何对自己的孩子却那样吝啬呢?总是挂在嘴边的“别人家的孩子”,把孩子一切行为和作品都归为“幼稚”的惯性思维,往往是割裂亲子关系的一把利刃。想想最近,老师布置了一份作业,要求想象画一幅图:我把荷叶当……孩子天马行空,在荷叶上画了几个“幽灵”,我毫不客气一顿嘲讽加呵斥,用橡皮擦掉,命令他重新画只青蛙上去;再比如,他考试没有A同学分数高,足球没有B同学踢得好,背诗没有C同学背得快,我也曾用“别人家的孩子”论调打击他。事实上,他足球比C同学踢得好,性格比A同学开朗,字比B同学写得规整,这些优点被我忽略了,或者即便发现了也不愿以此作为赞赏他的依据……多么愚蠢的妈妈!从今往后,我要洗心革面,用笑,用爱意,去温暖孩子。就像李焕英对女儿说的:我的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行!同时,想对我的妈妈说一声谢谢:正是因为一生中你对我的任何一次选择和作品,都予以支持和赞赏,甘愿做我最忠实的“粉丝”,我才能够坚持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分享下今天斗神兽的一点小成就,是关于手机游戏的。对于这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过去我一直是采取发火和压制的态度,就在上个星期我还砸过手机……当感觉到自己已经情绪失控,知道那是很危险的事情。通过近期的学习,努力转变观念,已经有了明显成效。今天又为完成作业才能玩游戏的事情,孩子不高兴,我这次没发火,问他:为什么不高兴?他闷了半天才说:爸爸一直玩游戏,所以我生气。于是我发现了问题的核心:你是不是觉得不公平,所以不高兴?他承认了。我就说:我知道了,因为爸爸玩游戏的时候却不让你玩,所以你觉得不公平,对吗?他说是的。我就为他分析了:每个人每天有三个基本任务,一是工作,二是吃睡,三是休闲。每个人都必须先完成工作再休闲,不同年龄段的人时间分配是不一样的。你爸爸上完班,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任务,进入休闲时间合情合理。而你的作业还没写完,工作任务没有完成,就不能进入休闲时间。你如果还觉得不公平,那想想,经常你在玩的时候你爸在加班,那你爸会不会觉得不公平呢?当你完成了所有工作任务,妈妈是允许你玩手机的。只是要控制好时间,不然会伤眼睛。如果近视戴眼镜了,你喜欢的足球可就再也不能打了哟……反正扯了一堆,最后孩子情绪平复了,还很高兴地跟我聊了会天。还有重要的一点,以前娃娃只玩微信小程序里面那些垃圾游戏,现在我经过考察以后,为他安装了编程类以及英语方面的益智游戏,有些还是花钱买的,这样即便他玩游戏的时间有点久,起码还是能得到锻炼的吧……继续总结,继续完善。

同样的招数不一定永远奏效,反正就是不停和神兽斗智斗勇吧,我总结下来,不管用什么招,万变不离其中的精髓是:放下姿态、心平气和,平等交流,给孩子表达、选择、决定的权力,改物质奖励法为精神奖励法,因为父母的爱比一切奖励都重要。精神奖励是理智的爱,物质奖励就成了溺爱,功利的爱。

2021.5.19

这样的情景,你是不是也觉得很熟悉呢:每次与娃发生矛盾,情绪一来要么忍,要么爆,要么逃,结果每次都是把自己和孩子弄得痛苦不堪……昨天晚上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孩子心里念着手机游戏,做作业就一直不耐烦,念念叨叨,后来又发脾气,我一开始还强压着怒火尽量语气平和地劝他,到后面绷不住了火噌的一下窜上来,像个疯子一样尖叫了一声,那一瞬间我看到儿子惊恐地睁大眼睛捂住耳朵,然后就大哭起来。我也无力地坐在地上,痛哭了半天(这是我第一次在孩子面前哭),后来还是孩子过来劝我,还抚摸我的头发……好在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内心是明白道理的,尽管情绪失控还是忍住没说责备他的话,而是诚心诚意地向他道歉,说:对不起,宝贝,妈妈难过,不是怪你,而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你是妈妈最重要的人,明明我爱你爱到骨子里,可我却不能让你快乐,还总是伤害你。要求你做作业,是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完不成,怕你受惩罚;催你早点睡,是因为睡晚了伤身体,怕你生病……明明都是为了你好,可因为妈妈不懂怎么做,每次都伤害你,让你痛苦。你能不能教教我,妈妈应该怎么办?孩子很怯懦地说: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我不玩游戏了,好好做作业。我说:不是这些。你看到了,刚刚妈妈发脾气的样子很可怕,你感到受到了很大伤害对吗?那换位思考,你今天一直在对妈妈发脾气,是不是你的样子也很狰狞,也对我造成伤害了呢?孩子点头说:是的。我又问他:你觉得以后我们该怎么相处,才能避免发火,避免伤害呢?他想了想幼稚地说:以后谁发火了,就深呼吸30下,然后就能消气了(这也是我以前教过他的)……等我们都平静下来以后,孩子还是乖乖地完成了作业。我想,虽然整个过程非常煎熬,但我的表现还是有进步的吧?从明天开始,应该会更好吧?再用今天看到的一段话来鞭策自己:当孩子遇到挑战时,带着爱和理解接住他,在他心底建立牢固的亲情链接,给他支持和陪伴,而不是带着焦虑和担心去责骂和推开他,这才是家庭教育真正要做的首要的事情。

2021.5.20

小时候的我,孤独而怯懦。当有一天,忽然发现,那个喜欢开玩笑的daddy不在了,跟着他一起消失的,还有我无忧无虑的童年。之后数度搬家、转学,使原本内向的我更加惶恐不安。那时的我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做事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不幸中的万幸是,我没有遭遇过校园霸凌,同学们都很友好,使我的心理阴影不至于扩大。糟糕的是,在最重要的高考前期,分到文科班后,新的班主任成为扩大这块阴影面积的重要推手。因为频繁转学,而且是跨省,适应能力较弱的我从曾经的学霸(初中的语文老师曾预言我以后不是清华就是北大,或许这句鼓励也是我初中一直成绩拔尖的动力吧)变成了现在这所重点高中中流水平的学生,自信心大减。而班主任也许是认为我们这种人纯属拖后腿,恨不得踢得远远的。报志愿时,我填了中山大学,结果班主任在班里公布大家填的志愿结果,提到我时刻意加强语气,还顺带翻了个白眼,同学们于是哄堂大笑(后来几个同学跟我道歉,说是班主任的反应太夸张了,他们忍不住才笑的)。我到现在还能记得自己很想钻入地洞的那种窘态。从那以后,我索性彻底厌学,甚至开始了逃课,再后来我告诉妈妈我实在读不下去了。好在我妈非常理解我,不但没责怪我,反倒自责是她让我转学造成的,于是帮我请了病假。就这样我舒舒服服地告别了那所令我烦闷、窒息的高中(若干年后,当我走近那所学校,都能远远地产生一种窒息感)……总之后来我没考上北大、清华,经过一些波折,还是顺利上了本地一所普通高校。大学室友对我很友好,两个爱唱歌的美女还拉着我组了个组合,经常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我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就业的过程中,有过挫折,但遇到的更多是温暖。在广州上班时钱包丢了,一分钱也没剩,那时没有手机转账,我妈远在外地十分焦急。后来同事主动借钱给我,已经辞职的公司没计较我半途当逃兵,还提前把当月的工资支付给我,这样我才算平安回了家……啰啰嗦嗦絮叨半天,就是想说,支撑一个人健康成长、顺利发展的动力,一定是爱。而一次不经意的伤害,却可能伴随终生……给孩子多一点爱吧。还有,一定要给他一个完整的、温暖的小家。今天是5.20,下班回家以后,我一定要抱抱孩子,对他说一声:我爱你。

说说我自己:高中以前,遇到的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都对我很好,我的语文和英语一直拔尖,至今仍然热爱写作和英语;初中的数学老师很坏(全班同学都觉得她很坏,当时还商量毕业以后要打她一顿),从那以后,我的数学成绩直线下降,到现在,偶尔梦见考数学,还会害怕得出一身冷汗。高中的政治老师简直就是噩梦中的噩梦,致使我至今厌恶政治到了骨子里……这种反应或许很偏激,但至少说明了,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打击和恶意,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噩梦。

更悲催的是,那个初中的数学老师和那个高中的政治老师还是班主任,不知道有多少可怜的学生毁在他们手里啊……不过,听说那个数学老师后来因为贪污受贿被撤职了。我现在终于明白,我当时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她却要整我了。

剖析往事,也是在思考,如果当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如何引导他,才能让他及时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以至于一言不合误终生,留下难以愈合的心伤,抑或造成其他负面影响。因为生活中处处有挑战,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永远充满善意,但必须要让自己拥有应对挑战的能力。

记得高中班上有个男生,一直被班主任(政治老师)贴着问题少年的标签,经常遭到训斥和嘲讽,他每次都咬牙忍着。终于有一天,上政治课的时候,班主任从他抽屉里抽出一本小画书(这位老师在教室门上挖了个小洞,别的老师上课时他也要躲在门口,通过那个小洞监视学生们的一举一动。真不愧是学政治的,这心得有多细呀?没生在文革时期当个红卫兵啥的真是屈才了!)男生抢回去,老师又抢,于是男生终于发狂了,还推了老师几下,后来就从我们读的这所很难考的重点高中退学了……再后来我也跑了(前面提过,请长期病假,但是没有退学)。没想到,我们俩竟然在艺校碰面了,也许都在重新寻找一条捷径上大学。以前我俩在班里都是沉默的人,互相也没有说过话,但这个一直让我以为很阴冷偏执的“问题少年”,当时却很热情地主动跟我打招呼,脸上也出现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真诚的笑容。我才发现他其实人长得很帅,心地也很好。只不过那次碰面以后,就再也没见过了。这个故事,是不是有点像周冬雨和易烊千玺演的《少年的你》?只不过,施暴的主角不一样而已。另外,结局也不一样。

2021.5.21

拖拉、撒谎、不爱学习、叛逆……孩子总是不让人省心,忍不住会想:咱家这头小驴怎么那么多毛病呀,多得跟筛子一样,哪哪都是眼儿。而对于他的毛病,除了焦虑还是焦虑,看到一个眼儿就拼命去堵,结果不但堵不住窟窿还越捅越大。读完这篇文章,算是醍醐灌顶了。其实孩子生来都是一张白纸,他唯一与生俱来的能力就是模仿,也可以说孩子是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看到的那些或美或丑的东西,其实正是身边人投射的影子。通过今天的早读明白两件事:1.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大人给的,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2.面对孩子的问题,比起焦虑和惩罚,淡定和接纳才是最好的方式。文中那句话令人印象深刻: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以前,因为我的焦虑、茫然、紧张、暴躁,生生把儿子的心灵港湾变成了噩梦之源……从今天开始,我要重新清扫这个港湾,用爱与接纳的扫帚,扫走我的焦虑与孩子的不安。让孩子也能骄傲地对同学说:我就是考0分,我妈也不会骂我!

孩子一直不喜欢阅读,是我颇为揪心的一件事。我也是人过而立,才懂得读书的重要性。为此努力了很久,收效一直不明显。昨天,总算有了一点小进步,和大家分享:先让他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我再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方式,尽量挑起他的兴趣。他不愿意跟读或者有其他情绪,我不强迫、不谴责。他愿意看也好,听也罢,我都配合。自己采取声情并茂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把他逗乐。以前他一发问,我总是粗暴打断:别吵,听我读就行了!或者“我不知道,你往下听就有答案了!”他听着没兴趣,总走神,十分钟都很难坚持。这一次,当他打断我时,我不再表现出不耐烦,而是停下讲述,耐心解答他一个个看似幼稚的问题,并与他进行探讨。没想到,他兴趣大增,到了讲好的十分钟还要求再多读一会,最后进行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整个过程中一点没走神,而我问他的问题也全部能答上。如此一来,我也开始有信心了。看来,真的不是孩子天生不爱学习,而是我们的引导方式有问题。

我总结的,解决孩子所有“问题”,放之四海而皆准、通用的方法是:亦疏不亦堵,改强迫、控制为引导、商量,给孩子平等交流、表达自我和自主选择的机会,用关爱和陪伴去感化孩子。

2021.5.22

原来每个妈妈都是相似的,都是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难免失控,难免犯错……但是,犯错后的我们该怎么弥补呢……“那个无论我怎么收拾永远都是乱糟糟的家,那两个每天上演大闹天宫的淘气包孩子,那种每天分分钟爆血管的日子,我真是受够了!”……这一幕太熟悉了,前几个月,几乎每到晚上,这样的念头就会在脑子里爆一次,连续三个月要靠吃药才能入睡。一直以来,孩子的日常,学习、运动、交友、娱乐我几乎全包,还要外带工作赚钱做家务,自己还要看书学习、搞文学创作,实在是忙得焦头烂额。孩子上小学以后,作业又成为一座新压上来的大山。可z队友呢?常常帮倒忙,教会神兽打游戏、看抖音,让我看来都是无比堕落的事情。于是每到晚上,我就要面临作业恐惧症和孩子晚睡恐惧症,为此焦虑不堪。我甚至把这种焦虑寄托在了文学当中,写了一个《猪队友》的故事,在故事中我化身武艺高强的女侠,带着一只笨头笨脑的猎狗(猪队友)去执行刺杀任务,因猪队友连连搅局而行动不断受挫……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发了一通火以后离家出走,后来他俩打了好几次电话我才回去。还有一次,和z队友因为教育理念不同争吵起来,当着孩子的面吵得很凶,我一怒之下又离家出走了,孩子过来拉我,我一把推开他:说你D有能耐,你这辈子跟他过吧!孩子瞬间大哭起来。我还是走掉了,还关了手机……过了好几天我妈跟我说,孩子偷偷告诉她,每天一想起爸妈吵架和我推开他的这个画面就想哭,令我心碎不已……这几天的课程,有几个要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心理位置的排序,原来应该把自己和z队友排在孩子前面,而我一直排成了倒序;还有就是亲情发展这一块的重要性。尽管到今天,对于如何维护家庭铁三角的稳定性依然很迷茫,但至少意识到了自己先前的错误。以后,我不会再当着孩子面和z队友互相拆台,也要努力修补那次争吵在孩子心里留下的阴影。这些天,我已经尽力改变自己,不再对爷俩说谴责和讽刺的话,并且每天将学习心得分享给z队友(只是他好像压根没看)。我这么努力,也许有一天,也能感化z队友吧……

2021.5.23

“孩子犯错、老师告状”是我们在生活中见怪不怪,也是颇让人头疼的事情。如何掌握好“胡萝卜”和“大棒”的度,是很多家长都感到困惑的。不管,怕孩子会一错再错成为人人喊打的“熊孩子”;管,又怕伤了亲子关系。文中妈妈的做法非常理智,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由于文中叙述较复杂,我简单提炼一下,以方便记忆:孩子跟同学打架,被老师告状了,气得直接跑回了家。于是我先以关心的语气问他:你是不是很气愤很伤心?孩子点点头,知道我感知到了他的情绪,已经开始信任我。再问他:你情绪这么不好,是为什么呢?孩子说,因为老师一来就很生气地吼他,而且认为只有他一个人有错。找到原因了继续引导:妈妈知道了,你觉得不受尊重不公平,所以生气对吗?这时孩子已经完全放下戒备,可以接受意见了,接着引导孩子放下情绪、换位思考和寻找解决办法。告诉他,因为你突然生气跑掉,老师非常担心你的安全,所以跟我说了这件事,其实老师还是很关心你的。事情发生了,逃避可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哟,应该怎么处理?我相信你自己知道。但是我不会逼你,你自己决定。孩子觉得受到了尊重,而且内心也想解决问题,就主动提出跟老师语音道歉。这场矛盾就这样轻松化解了。如果这件事情重来一遍,我们想象一下:老师对孩子一顿斥责,而且可能偏心另一个孩子,只怪他一个人。孩子委屈地跑回家,想找父母倾诉。可因为老师的告状电话已经先一步打来,妈妈也不问清楚就一顿怒吼。孩子肯定火上浇油,更不愿意承认,而且对着干。于是妈妈吼得更凶,最后儿子一怒之下又从家里跑出去离家出走了,或者直接从窗子跳下去……这样类似的案例,这几年已经发生很多了,看似极端,其实离我们并不远。直接斥责+强迫道歉,是不少家长惯用的处理方法,即便这一次孩子被迫妥协,但他并非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和父母、老师、同学积压了怨气,说不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爆发出来…… 前一个妈妈自己先放下情绪,积极和孩子沟通,并且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再把解决矛盾的权利交给孩子自己,不逼他道歉,孩子也是会思考的,也不希望和老师、同学继续结怨,当他回到稳定的情绪中来,就会理智选择最佳的解决办法。家长可以适当引导,但不要替孩子做决定。如果逼他道歉,他是不情不愿的,内心不一定真正意识到错误。弄不好因为这次感到憋屈,下回见到那个同学还会变本加厉,直接打残对方。非常同意文中的观点:一个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爱和支持的孩子,一个情绪爆发后有办法舒缓自己的孩子,一个在问题发生后能够找到解决方案的孩子,才有能力跟这个世界好好相处。以后,我也要充分运用情绪管理的办法,在自己和孩子都不受情绪困扰的前提下,再来解决矛盾。

对于自杀低龄化现象,一些人归结于“生活好了,闲得!”“温室里的花朵”等等,反而对这些游走在情绪边缘的孩子加重一层打击。事实上,如果我们面对现实,就会发现,如今这个科技普及的年代,对人的要求前所未有的高,也对人的心理系统提出了巨大考验。这时候,父母的教育理念如果不进一步提升,去适应这个复杂万变的社会,类似的悲剧还会一再上演。

 一个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爱和支持的孩子,一个情绪爆发后有办法舒缓自己的孩子,一个在问题发生后能够找到解决方案的孩子,才有能力跟这个世界好好相处。

2021.5.24

很多时候,身体出问题的人,都是情绪出了问题。有数据表明,70%以上的疾病都是情绪引起的。而且情绪是可以累积的,不及时处理,日积月累,终会碰倒“最后一根稻草”,伤人伤己。因此,学会管理情绪至关重要。而情绪是每时每刻都在伴随我们的一种移动能量,并没有对错之分。我们虽然要有意识地“筑堤”,以防“泄洪”造成巨大损失,却也不能一味去“堵”,否则只是治标不治本。与其压抑和逃避,给自己戴上一副假面具,不如勇敢接纳并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驱散“情绪阴霾”。对于我而言,有效的方式有写作、音乐、舞蹈等。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的小小空间里,我们可以与内心的自己做一次灵魂接触,也可以通过与自己友善对话来开导自己。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只有自己。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认识并接纳自己藏在冰山下的另一面(冰山理论),便是学会管理情绪的第一步。

惊喜哟~以后我是不是可以考虑转型写教育心理学著作?通过最近的学习,我明白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爱孩子,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只有自己快乐了,孩子才会获得幸福的能力;教育孩子,也要先教育好自己,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快乐的优秀的自信的妈妈,才能培养出一个快乐的优秀的自信的孩子。以后每天都要对自己做心理暗示:你很优秀,你要快乐!

2021.5.25

孩子起床、睡觉、做作业总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而且越催越慢,怎么办……读完今天的故事,我不禁笑了。这多么像儿子的每一个早晨。不管是过去的我,还是家里老人,总把他当成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小娃娃,事无巨细,都恨不得抓在自己手里。孩子从清晨睁开眼睛,就开始面对一家人的不停催促。除了催,老人家还要一切包办,帮他穿衣服、叠被子、洗脸,饭吃得慢了干脆亲自喂;出门穿鞋,爷爷帮他穿左边,奶奶穿右边……其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慢,越来越拖。早晨在一家人的眼中,不再是清爽的晨风、绚丽的朝霞、悦耳的鸟鸣,而是充斥着大人的唠叨和抱怨、孩子的不耐烦和不配合……其实这样的情景也是每个家庭的日常,如果我们能像文中那位妈妈一样去理智应对,先接纳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再坦诚地与孩子交心,表达自己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心声,最后充分给与孩子信任,放手让孩子去安排自己的生活,相信未来的每一个早晨,都将是绚丽多彩的。正如文中所说:“父母的爱必须以给予自由的方式呈现,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才是孩子需要的支持,而不再是照顾和包办。”

2021.5.26

孩子作业不会做,有了畏难情绪,哼哼唧唧,怎么办……感谢这篇文章又堵住了我一个错误的念头:用强加的挫折来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我们这边刚刚发生一个悲剧:一个“顽劣”的孩子被父母送到一所军训学校“改造”,结果惨死在军官的棍棒之下……一到假期,各种军训、挫折体验培训班广告不断,我差一点就动心了,万幸还没有付诸行动。文中提到黄教授的这段话令我深受触动:孩子就像一颗刚种下的小树苗,你不停摇晃它,希望它更加强壮。但是,刚种下的树苗,你摇晃越多,树苗越容易枯萎!小树苗只有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不断长大、根深叶茂,长成参天大树后,它自然就可以迎接狂风暴雨。” 来自家长的肯定、欣赏与爱,就是孩子成长的阳光雨露,就是提升孩子抗挫力的“秘密武器”。诠释得太生动形象,太有哲理。以后,面对孩子畏难的小情绪,我也要参照文中这位妈妈的“抗挫四步骤”:看见与肯定、反馈与建议、引导与轻推、庆祝与锚定,帮助孩子战胜一个个困难,用一次次的成就感树造他的自信心。相信下次孩子再抱怨作业多和难的时候,我不会再跟着着急,而是能理智引导了。

这个心理排序,对二孩家庭来说十分重要:按先到优先原则,先疼大宝,再带着大宝一起去疼二宝,才是最理智的选择。思路摆正,方法用对,一切二孩家庭的矛盾便能迎刃而解。举个例子,当大宝和二宝抢玩具时,习惯性说教:你是哥哥,应该让着弟弟!大宝肯定不情不愿,心里也会累积怨恨。如果换种说法:宝宝,这玩具本来就是给你买的。你有权利选择,拿不拿给弟弟玩呢?只要你懂得分享,别人也会愿意跟你分享。以后你和弟弟都同时有两份玩具玩了……多引导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孩子们逐渐从争抢变为谦让,当然也会从争宠变为互爱了。

2021.5.28

孩子不爱学习、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原来这些毛病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解决不了的……一个新的案例再次提醒我们,学会341肯定法多么重要。未雨绸缪容易,亡羊补牢太难。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觉察到了危险,而不是一直凝视着深渊却无动于衷。今天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两个新的知识点:当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时,我们运用341肯定法,也不能只攻一个方向。在与孩子达成和解以后,还有同学家长和自己老公这两个关卡需要迈过去。虽然对象不同,方法是一样的:拒绝简单粗暴,表达自己、接纳对方、肯定情绪,友善沟通,正向引导……学会举一反三,“打”遍天下无敌手!当然,我们的武器不代表暴力,而是一种叫做智慧的东西。古有一人雄辩胜过百万雄师,今天的我们,一样能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战无不克,攻无不胜。与神兽斗,其乐无穷!

2021.5.29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在金钱和时间的分配上存在严重矛盾:每天快递接到烫手,却不见桌上有一本书;有大把时间拿来追剧看抖音,却抱怨想学门手艺,就是没有时间。其实,那是在用一种短浅的眼光来看待资源。在他们眼里,只有实实在在的商品才能体现价值,然后衣柜鞋柜塞得满满的,快递堆成山,有的甚至几年都没拆。其结果就是,生活越来越挤,人却越来越空……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曾经也是自己吐槽的这类人。30岁以后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平时也喜欢把钱用在购买资源和知识上。我们应该学习吕不韦的投资智慧,用金钱换资源,才可能以钱生钱一本万利。不然钱再多也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因为只有拥有智慧,才能拥有丰盈美好的人生。智慧是无价的,你能买得起,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今天这堂课,听得我内牛满面……天知道,为了手机游戏这个我曾经的敌人,操了多少心,发了多少火,流了多少泪,自以为天资聪颖的我,差点就在日日升级的焦虑中自取灭亡了……到最后才知道,连对手是谁都没搞清楚。原来要打赢这场仗,不是和“敌人”死磕,而是要和所谓的敌人握手言和。好吧,游戏们,诱惑们,我的朋友们,欢迎来我家做客,我一定会好好招待各位,让你们离开的时候,都能带着友好的笑容。

06

证书&奖状

07

故事卡&学习卡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扫二维码关注我  

公众号:神编小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