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15天|《论语》•笔记|培养孩子,要先做人再做学问

 Fendsomowrqc4g 2021-11-18
【经典导读读原文·悟原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图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于学习增长文化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以更高层面的心为心,不断的学习仁者身上的优良品质,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

如果我们能够成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父母师长应当给孩子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孔子在这里给出了明确的回答,那就是做人应当先修德,再学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做人或者说建设心灵品质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将做人的根基打好了,再学习文化知识也不迟。

现如今,学校和家长都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对于孩子的品性人格却没有给予同等的重视。古圣先贤就不一样了,他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孩子他们的启蒙教育都是从学习圣贤经典开始的,从读四书五经开始。以前的私塾里都是读四书五经,目的就是把圣贤思想的正知正见,这些优良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田里,让孩子扣好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虽然学习知识、学习技能也很重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建设心灵品质、开发心中无尽的宝藏,才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现代社会,享受义务教育成了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人们掌握的文化知识越来越丰富,但是衡量一个人不能只看文凭和学历,更应该看他的行为,看他的言谈举止。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好仁德像喜好美色一样的人。”

爱好美色是心态健全的表现,爱好美德是仁义君子的追求。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关键不在于美色,而在于美德。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而所学的东西也不会牢固。为人应该以忠厚诚信为主,不与忠信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勇于改正不能畏怯。”

自尊自爱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品格。只有尊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导。每个人都必须自重,自重是自信的基础,而有了自信心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当然,做人只懂得尊重自己还不够,真正有修养的人还能时时刻刻做到尊重别人。日子久了,我们就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完善。 

【成长故事|砥砺前行】

一位来自河南商丘的学习者

通过学习,他真正领会了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真理,反省到自己的过往,发现自己已经41岁了,还一事无成。他感到害怕,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女儿18岁、儿子10岁)再走自己的这条道路。因此,他立志要认真地改变自己。 

【明心净心|存天理·去人欲】

真正的爱,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牵手圣贤,我觉得你会成为一个无愧于孩子的父亲,乃至于成为孩子的贵人。 


深深地祝福大家! 

2020.07.20

图片

阅读是一种习惯,分享是一种美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