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草篇——关于川贝母的品种渊源

 王挺军 2021-11-18

大概许多人都曾经服用过川贝止渴糖浆,或者川贝枇杷膏,其中所用的川贝母即为治疗肺热咳嗽的常用中药,具有良好的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贝母川产者味甘,最佳,西产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其中的西,指的是新疆等西北地区,象山者即浙贝,说明贝母中川贝母疗效最佳,其次为伊贝母,再其次为浙贝母。

川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州、甘肃岷县、青海玉树等地。

一、川贝母的药用标准与品种来源

1963年版《中国药典》开始收录川贝母,植物来源为罗氏贝母F.royle 卷叶贝母F.cirrhosa。其中的卷叶贝母,后来中文名改为川贝母。川贝母分布较广,形态的变化也较大。例如,花的色泽可以从紫色逐渐过渡到淡黄绿色,小方格、条纹和斑点的多寡,也有很大的变化,难以分开。《西藏常用中草药》等专著曾把本种黄绿花类型鉴定为罗氏贝母F.royle,但《中国植物志》还是把罗氏贝母归入川贝母中。故,罗氏贝母F.royle 或卷叶贝母F.cirrhosa均为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

1977 年版药典收载川贝母来源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和梭砂贝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因太白贝母、瓦布贝母的种植技术渐趋成熟,适宜于低海拔地区种植,产量较大,在2010版药典中,新增为药用川贝母的植物来源。

自此直至最近的2020版《中国药典》,川贝母均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var wabuensisS.Y.Tang et S.C.YueZ.D.LiuS.Wang et S.C.Chen的干燥鳞茎。

二、川贝母的习用规格

川贝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两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通常说来,松贝的等级最佳,青贝次之,炉贝再次之。松贝和青贝,主要来源于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炉贝,主要来源于梭砂贝母,过去多在康定(打箭炉)集散,故名“炉贝”。

川贝母之“松贝”,怀中抱月、缕衣黑笃特征明显,还有“观音坐莲”,放在平面上就能看出来。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川贝母之“青贝”,扁球形,高0.41.4cm, 直径0.41.6cm顶端开裂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合抱,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日常经营中,常见的川贝母为松贝与青贝。两者只是按外观性状的来区分,植物来源是没有区别的。而炉贝,马牙嘴特征非常明显

太白贝母、瓦布贝母,习惯称为“栽培品”,与炉贝类似,因品相稍差,通常主要作为加工川贝粉的来源,或中成药投料的来源。

以前,还有冲松贝、岷贝等商品规格,现在已不太采用了。

三、形成松贝、青贝外观差异的原因

川贝母的代表性种类有川贝母、暗紫贝母和甘肃贝母,这3个物种不仅在地理分布上有重叠交叉,而且生态环境完全一致,生产于海拔3000~4500m 的山坡草丛或阴湿的小灌木丛中,许多川贝母未开花植株的鳞茎与甘肃贝母和暗紫贝母的鳞茎在大小上无法区分。因此在这3种贝母均有分布的地区,它们是混在一起被采挖和出售的。最后,按外观性状,分成松贝与青贝。那么,为什么会造成两者的外观性状不同?

有两种说法,其一,不同生长期的缘故。贝母属的植物发育规律,前23年之间,地上部分只有从鳞茎盘长出的一片鸡舌形小叶,鳞茎中心没有茎,更没有茎生叶,此时地下的外层鳞茎都是一大一小,都是大抱小的形态,也即“怀中抱月”,只不过不同植物品种抱合紧密程度不同。此时采挖,是松贝。若3年后采挖,外层2瓣鳞叶,长成差不多大小了,从而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此时即为青贝了。

其二,海拔与环境温度因素。在海拔高、温度低的生长环境,或植株密度高,不利于发育成熟,是松贝。若海拔稍低、温度稍高的产地,发育成熟度较高,是青贝。当然,因个体差异,生长期并非完全一致,故采收后,松贝里面有青贝,青贝里面也有松贝。

所以说,松贝与青贝原本就混在一起,只是人为的挑选了出来。许多人误以为,松贝与青贝是不同的植物来源。如,有时听人谈起,这批松贝怎么掺有青贝啊。其实不是掺有青贝,只是青贝没有挑净而已。

又,由于松贝尚未完成发育,西贝母碱的含量相对较低,或许这也是松贝常会发生含量检测不达标的原因吧。

四、川贝伪品小平贝

因川贝母、暗紫贝母和甘肃贝母生长于高寒环境,难以人工栽培,大多为野生,较为名贵,故一直以来价格较高。于是产生了许多川贝伪品,如平贝母、伊贝母、天山贝母、湖北贝母、东贝母等。其中,小平贝为松贝的主要伪品,较为常见。

平贝母为地方习用品种,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药典也有收载,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干燥鳞茎。

平贝母味苦,入药同样也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但川贝多用于肺阴虚咳喘,平贝多用于风热咳嗽。

平贝母的鳞茎呈扁球形,顶端略平或微凹入。小粒平贝,即小平贝不像大平贝,反而更像松贝,也有怀中抱月的模样。

小平贝的主要特征,直径仅约0.5cm,呈圆锥形,形似松贝,但顶端较圆,鳞叶2瓣大小亦极为悬殊,大抱小,但小鳞叶仅呈米粒样,只在中部显现,多不到基部。味苦。

因其形似,小平贝的价格要远高于大平贝,网络上、旅游景区、农贸与参茸市场等地,很多都用这种小平贝来冒充松贝销售。

五、其它

前段时间,我在介绍川贝母时,有位前辈插进来侃侃而谈,大抵是说,川贝母主要分松贝、青贝、炉贝3种不同的物种来源,2020年新版药典增加了太白贝母、瓦布贝母咋的,松贝底部平,能平坐,等等。

仔细分析该说法,或有几处失实之处,大概也算是民间类似的一些误传吧。其实,如松贝、青贝、炉贝等,只是按性状不同来分的,为习用名称,不是物种名称。即使同样的来自暗紫贝母的鳞茎,也可按性状不同分为青贝与松贝的。太白贝母、瓦布贝母也不是最近的新版药典才增加的,而是2010版,等等。当然,抱着尊重前辈的想法,我也不必去当面纠正了,以后还是会有机会的,再去解释下吧。

我们需要尝试的是,澄清川贝母的品种渊源,人云亦云是要不得的。对于其它中药品种也是一样,需要抱着审慎的态度。

知识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也要靠不断地潜心学习的,就像俗话所言,日新日新日日新嘛。于此,与诸位共勉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