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草篇——关于艾叶及艾近似种

 王挺军 2021-11-18

一、艾草飘香

艾草青青,艾香悠悠。每年的春夏之季,应是艾草飘香的时节。

在清明期间,民间用艾草嫩苗制作清明团子或青饺,如今已成为一道地方习用美食。到了端午节,人们又会把艾草与菖蒲叶插于门楣,取其僻邪驱魔之意。

各地常见的艾植物来源,除了艾,还有野艾蒿、五月艾、蒙古蒿、红足蒿、魁蒿、宽叶山蒿、南艾蒿、朝鲜蒿等艾组植物,民间统称为艾草,均可供食用。

《中国药典》收录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釆摘,除去杂质,晒干。艾叶煎服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则祛湿止痒。

前段时间,发觉有批新到的中药艾叶,叶型狭小,腺点及柔毛亦有异,疑为非药典品种,为了慎重起见,遂作拒收处理。鉴于该品种在业界存在日久的混乱现象,感觉或有梳理下该品种的必要性,遂而尝试之。

今把本地常见的几个艾叶品种,分而简述之。

二、药用之艾:

艾,药典艾叶之原植物,即菊科蒿属植物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又名家艾、医草、灸草、艾蒿、蕲艾、香艾等。

艾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圆形有沟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不裂、35深裂或浅裂。中下部叶不规则互生,具短柄,叶片光宽,一回裂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先端钝尖,基部下延,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

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均为红色管状花。

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分布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遍及全国。

干燥的艾叶饮片,以叶面有腺点、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其质柔软,气清香,味微苦辛。

“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有胶艾汤,用其治疗经寒不调、宫冷不孕或妊娠下血、胎动不安等症,取艾叶之暖宫止血作用。

《孟子·离娄篇》曰:“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古人以为,艾叶入药,以陈艾为佳。用陈艾的目的,或为降低非有效成分,保留有效成分的目的。

艾叶含多种挥发油,如桉叶精、α-侧柏酮、龙脑等。挥发油的成分比较复杂,至于发挥药用价值的是具体哪些成分并不确定,药用成分当然含量要高些,但非药用成分含量应以降低些为宜。新货的挥发油含量相对高些,药典测挥发油含量的实际意义,或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蕲艾,为艾的道地品种,湖北蕲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蕲艾的植株较为高大,叶也较大,叶下面绒毛较厚。

三、艾之近似种:

艾叶的地方习用品种较多,在植物分类学中,均在菊科蒿属艾组(Artemisia)中。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叶掌状分裂、背白、有艾蒿的特殊气味。

为了与药用艾叶(菊科艾)相区别,我们通常把同属的野艾蒿、五月艾等统称为野艾,民间均可食用。

1、野艾蒿(细叶艾)

菊科蒿属植物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又名细叶艾。多年生草本,有时为半灌木状,植株有香气。茎直立,高3090cm,具纵肋,被密短毛。产全省各地,东亚地区均有分布。

民间入药,作(家艾)的代用品,有散寒、祛湿、温经、止血作用。嫩苗作菜蔬或腌制酱菜食用鲜草也可作饲料。

野艾蒿叶的主要区别特征:叶片一回至二回羽状全裂,侧裂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顶端尖,上表面被短微毛,密布白色腺点,下面有白色密短毛。中部叶片小裂片无裂齿。叶柄基部具12对假托叶。

2、五月艾

菊科蒿属植物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 Willd.,又名印度蒿、白艾、野艾蒿、鸡脚艾等,为亚洲南温带至热带地区的广布种。

半灌木状草本,植株具浓烈的香气。高80150cm,褐色或上部微带红色,纵棱明显,分枝多,开展或稍开展,枝长1025cm;茎、枝初时微有短柔毛,后脱落。

五月艾,在本地多有栽培。嫩苗作菜蔬或腌制酱菜,民间也作为艾入药,有清热、解毒、止血、消炎等作用。

五月艾叶的主要区别特征:上部叶片无柄或具短柄,上部叶一回裂片披针形或椭圆形,中部叶片一回裂片椭圆形或倒卵形,中裂片较侧裂片宽大,小裂片具钝齿,中部叶具长柄。(叶柄基部通常1对假托叶。)

3、蒙古蒿

菊科蒿属植物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 (Fisch. ex Bess.) Nakai,又名狭叶蒿、狼尾蒿,多年生草本,根茎木质化。浙江有产,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均有分布。

除了以艾入药,另可提取芳香油,供化工工业用;全株作牲畜饲料,又可作纤维与造纸的原料。

蒙古蒿叶的主要区别特征:羽状深裂,侧裂片通常2对,顶裂片又常3裂,裂片披针形至条形。上部叶片无柄或具短柄,上部叶一回裂片椭圆形,中部叶片一回裂片椭圆形,小裂片具锐齿,中部叶柄短或具长柄。叶柄基部具34对条状披针形裂片或假托叶。无腺点。

4、南艾蒿

菊科蒿属植物南艾蒿Artemisia verlotorum Lamotte,多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主根稍明显,侧根多;根状茎短,常具匍匐茎,并有营养枝。具纵棱,中上部分枝,枝长5-6(-8)厘米,斜向上贴向茎部;茎、枝初时微有短柔毛,后脱落无毛。

叶纸质,上面浓绿色,近无毛,被白色腺点及小凹点,干后常成黑色,背面除叶脉外密被灰白色绵毛。中部叶卵形或宽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34,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稀线形,长35cm,宽35mm,先端锐尖,不分裂或偶有数枚浅裂齿,边反卷,叶柄短或近无柄。

南艾蒿,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山坡、路旁、田边等地为旧大陆南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广布种

在《中国植物志》、《华东种子植物检索手册》等资料中,均记录浙江有分布,但在《浙江植物志》中未收载,或归入近似的野艾蒿中。

野艾蒿与南艾蒿的区别:前者的茎、枝、总苞片背面被灰白色蛛丝状柔毛,而后者的茎、枝、总苞片初时微被柔毛,后无毛。也即一个毛多,一个毛少。

5、魁蒿

菊科蒿属植物魁蒿Artemisia princeps Pamp.,江苏又名五月艾、艾蒿。多年生草本,茎紫褐色或褐色,纵棱明显,茎、枝初时被蛛丝状薄毛,后茎下部毛渐脱落无毛。

叶厚纸质或纸质,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绒毛。茎中部叶长610cm,宽48cm,羽状深裂,侧裂片常2对,裂片矩圆形,顶端急尖,边缘无齿或有疏齿。

分布于我国北部、东部、西南部一带,产区部分地区以其叶作为艾叶入药。

6、艾组几种在分类学中的位置及其它

在植物分类学中,上述艾叶原植物之种类,均位于蒿属艾组(Artemisia),按林有润的分类法,大体位于该组之真艾系(艾、朝鲜艾、宽叶山蒿等)、艾系(五月艾、蒙古蒿、魁蒿、红足蒿、北艾等)、野艾蒿系(野艾蒿、南艾蒿等)中。(见表1

大多数艾组植物,生长在温暖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路旁、林缘等,与艾蒿组植物相比,更偏于南方及低海拔地区分布。世界有100多种,欧、亚、北美都有,我国有55种,9变种,其中包括药用植物艾、野艾蒿等。

以前曾看到过一篇文章关于浙江金华地区出产的艾、野艾、细叶艾的区别,其中野艾Artemisia dubia Wall. ex Bess.,按其拉丁名应为蒿属牡蒿组牛尾蒿,但牛尾蒿未见浙江收录,或为同组相近的牡蒿,也是全株有类似香气。未见原植物,不能确定。

翻阅《植物名实图考》,见其分别收录艾与野艾蒿,艾与今之艾无异。但其中的野艾蒿,类艾而细,又多花叉,盖为今之五月艾。

按浙江等地方炮规,菊科植物野艾蒿、五月蒿、艾或同属(艾组)数种植物的干燥叶,可以加工成艾绒。即本品捣烂如绒,制成艾卷、艾柱,可做灸法之用。

四、艾叶与艾灸

艾灸,又称灸疗,即用艾制成的艾条艾柱,艾火的温热及药物的药理作用集中在穴位上,并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调动经络调节作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艾灸的作用机制与针灸有相近之处,如《灵枢·经脉》曰:陷下则灸之”通过艾灸,以外火引内火,能升阳举陷,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总的原则是阴、里、虚、寒证多灸;阳、表、实、热证少灸。

古人以灸百病,艾条所用的药物中,艾是必不可少的。艾含有的挥发油成分和辛辣素能够对表皮细胞产生刺激,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便于吸收药物。

《本草纲目》提及:“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至于陈艾、新艾,若入汤剂有剂量控制,若制成灸,则以捣成熟艾为佳,陈放日久,待其燥气解,性温和,乃用之。今人以艾行灸时,或可参考之。

近些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艾叶研究的持续深入,艾脐贴、艾灸贴、艾熏仪、艾尖茶等一大批艾制品不断涌现,艾的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艾的产业堪称方兴未艾。

五、结语

艾组(Artemisia的其它近似种类,本地分布不多,如红足蒿、北艾、宽叶山蒿、朝鲜蒿等植物,大概产量也较为有限,在中药艾叶中混入的情况相对较为少见。

几个艾近似种的简单区别:艾的叶片基部下延,楔形,叶柄很短;五月艾,下缘小裂片多;野艾,上缘小裂片多,披针形;魁蒿,小裂片少,多全缘;南艾蒿(蒙古蒿),小裂片线状披针形,多分枝。

另外,艾与野艾蒿的叶上表面均具密集的白色腺点及小凹点。艾的叶上表面被短柔毛,野艾蒿、蒙古蒿、五月艾的叶上表面初时疏被蛛丝状柔毛,后毛稀疏或近无毛。红足蒿与魁蒿叶上表面近无毛。

若就茎枝而言,艾的茎枝均被密绒毛,野艾蒿的茎枝被短柔毛,蒙古蒿、五月艾与魁蒿的茎枝初时被薄毛,后渐稀疏或无毛。

由于《中国药典》为中药的法定标准,除了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以外,其它种类的叶子是不能作为艾叶入药的。至于朝鲜艾作为艾的变种,应也可为艾叶的植物来源。

但各地常见有多个习用品种,有着由来已久的使用习惯与一定的药用价值,故要在短期内、完全杜绝使用是存在较大的难度的。这就需要饮片生产企业从源头上从严把控,购进合格的药材品种,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总而言之,无论是作为艾叶,还是最终加工成艾绒,使用的艾叶应具备几个特点,即叶较大,掌状中裂或深裂,叶背面白色,具艾蒿的特殊香味。

最后,借用东坡先生的诗句“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在艾蒿飘香处,祈愿天下安康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