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仲成||学用中医五十年回望

 文史艺苑 2021-11-18

学用中医五十年回望

文/韩仲成

   

1954年夏,我母亲因狂犬伤患破伤风,被庸医误治而早逝,年仅26岁;次年奶奶患臌胀,医治无效离世,继而,我腹部长疖肿臁疮三处,以草药内服外用治愈,至今仍留三大伤疤。这几件事激发了我学习中医的意愿,立下了济世救人之志向,曾祖父是针药兼施的土郎中,擅长针灸医治常见病。家藏有《针灸甲乙经》和一本手抄本《集验良方》,这是我最初见到的中医启蒙书。

1966年初中毕业,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我把《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白话解》和《濒湖脉诀》背诵的滚瓜烂熟,从此走上自学中医之路,至今已50余年。

1971年,我借调到山西省卫生厅药械处,搞医疗器械装备工作,期间结识的大多是文革前的老牌大学生,医学院校尤多,优越的人文环境,是我的成长的导师。特别是中医处罗永康处长,五台人,是德高术精的名老中医,他平易近人,很关心年轻人的成长,罗处长将自己珍藏的《中医学概论》奉赠给我,他说这本书是受卫生部委托,1957年南京中医学院印会河任主编的全国首部系统的中医高等院校教材。我如获至宝,从此,印会河的名字也铭记心中。在卫生厅,我用三年的业余时间自学完北京中医学院七二级教材。对四大经典选读熟记,遇到问题随时请教身边的老师,释疑解惑,生活很充实。

每个人的成才过程虽然不同,但都离不开自身的勤奋和努力,同时,还要有远大的理想,这是思想的动力。对待中医要钻进去,跳出来,要勤于读书,读书是自学的基本功之一。对于重点书籍和篇章,反复读,认真读,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伤寒心法》并结合临床实践,读到自然成诵,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976年最后一批选拔工农兵上大学,组织上推荐我上山西医学院,我毅然放弃此机会,走进山西省第八期西学中班。王世民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授课老师都是山西名老中医。贾得道研究员讲《中医基础、医学史》,王世民教授讲《中药学、方剂学》,朱进忠,王宁主任医讲《伤寒论、金匮要略》,罗国钧教受讲《内科学》,邢维萱教授讲《妇科学》,费荣华教授讲《儿科学》,赵尚华教授讲《外科学》,王玉良研究员讲《诊断学》,师怀堂、杨占林教授讲《针灸学》。当年的课堂笔记,实习病案,至今完好无缺的珍藏着,偶尔打开,都有心得体会。勤于笔记,写读书摘要,读书心得,积累了2000余张分类读书卡,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提升了自学能力。

求   师

1978年,全国统招一万名中医(药)师考试,我录取后调忻州卫校任中医教师。1981年,我有幸参加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全国方剂师资班学习,首届国医大师王绵之兼班主任。王绵之,黄庭佐,李庆业教授系统讲授四版《方剂学》。期间,印会河教授讲内科病抓主症和“抓主症”方的应用;任应秋教授,刘景源教授讲《各家学说选》,颜正华教授讲《中药学选》,刘渡舟教授讲《伤寒论选》,赵绍琴教授讲《温病学选》,傅仁杰教授讲《金匮要略选》,程士德教授,讲《内经五运六气》,钱超尘教授,周笃文教授讲《医古文》。大家登台,精彩演讲,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1978年秋,孟河医派费伯雄氏师承传人印会河教授来太原讲学,王世民老师将我举荐给他的老师印会河教授,之后,由于我的真诚和勤奋,更是深得印教授的赏识,印老名正言顺的接收我为“遥从弟子”,并促成印老在古稀之年“三进山城”的佳话。

1988年、1991年、1993年印教授千里跋涉,三次来保德义诊,示教。每次义诊一个月,不收取挂号费,且对我有问必答。这段时间我尤为珍惜,白天待诊,晚上整理日记,病案,潜心研究印老的辩证,抓主症和“抓主症”方的运用特点。我勤于动脑,动口,动手提问题,解难释疑。在一次病案讨论中提出,“病机十九条”的认识,印老说:“病机十九条是后人命名的,十九条只能作为分析证候,审察病机的一种方法,它并不能概括所有疾病在病机方面的一切内容。因此,不可能说病机十九条已包括了一切疾病的症状和原因,而是一种纲举目张的文献。”印老辩证的哲理,实事求是的作风,尊重实践的科学态度。是继承发扬孟河学术的有力践行者。

医生这一特定的工作性质,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职业修养,尤其中医,,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优秀医家,无不在他传道授业的过程中,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医德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学生。印会河说:“我深入下面义诊带学,绝不是为了挣钱,一者为老百姓多治病,治好病。二者是为指导你临床学习。”由于患者慕名而来,往往是上午的门诊,下午一点半才能下班。印老说:“来多少咱们诊多少,要让患者满意,因为患者奔我而来,不能让病人白跑。能接触下面这么多普通老百姓,我累点也欣慰,心情好可以长寿么。”一天下午,秋雨蒙蒙,我们正在讨论上午的病案,一中年男子进门说,83岁的离休干部高某双目失明,行动不便,想请印教授去家看看,印老答应出诊。我们步行到高某家,查血压,望、闻、问、切、予以中药三剂。高某激动地说:“1962年,正在雁北专暑工作,因支气管哮喘去北东直门医院就诊,服印老中药五剂而痊愈,一晃近30年了,没想到今日在寒舍会面。”印老说:“谢谢高老先生,您还记着我呢?请多多保重。”通过这些事,我油然而想到,古代中医教育中,弟子出师,老师总要送两件东西,一把雨伞,一盏灯笼的含义。就是为病人治病要不分昼夜,闻风而动,冒雨而行,这种精神现在仍然要提倡。

大医示人以法,印教授医海征帆数十年,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他热爱的医疗科研事业的同时,尤其注重中医人才的培养,重教爱生,对学生,研究生及徒弟传道、授业、解惑,诲人不倦,教学内容丰富,观点独特,印教授既是一代名医,也是一代名师,使中医事业后继有人。

80年代中期,我两次带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去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请焦树德教授诊治,领悟了其补肾强督汤的临证变化。在三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期间,登门拜访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并请教“暑湿夹杂”的辩证,陕西中医药大学张学文教授“绿豆甘草解毒汤”的应用,中国中医科学药物研究所高晓山教授“中药性味与炮制”,湖北中医药大学梅国强教授“柴胡类方的辩证”。老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并题词鼓励后学。周仲瑛为我题词: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振兴中医事业,为人类健康服务。张学文题词: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贡献。高晓山题词:大医精诚,勤求博采,愿与韩仲成医师共勉。另外,在不同场合,分别请救了何任教授“金匮要略方的辩证”,张大宁教授“慢性肾炎”的中医疗法;凌一揆教授“方药配合,药性效用”关联性;万友生教授“芍药甘草汤的治痛机理”;方药中教授“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朱仁康教授“克银丸”治疗银屑病的运用”;吕景山教授“对药”与“对穴”的选用。虽然是只言片语,一方一药,一病一症的经验,我都认真品味,悟性从中来,悬壶永承师。

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以《黄帝内经》为基础,其内涵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经历代先贤不断发掘,纳新,才有发展。关于“精、气、神一体的问题”,1983年,曾请教了程士德教授,陈老说:“精生气,气化精,两精相博谓之神。精是指构成人体生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具有成形的特点,所谓“阴成形”。气是指人体的功能活动,所谓“阳化气”。精和气之间存在互化关系,精生气,气化精。神是在精气共同作用下,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精气神又是一体的,通过程老的讲解,深刻理解了,五脏皆藏精气神。

我与国医大师王世民教授交往40余年,情同父子。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王老的指点。2003年,王老推荐我们为《谢海州医学文集》抄写书稿,130万字的文集,我用三个月的时间抄完。从中学到谢海洲教授治疗脑髓病和疑难病的诊治,也了解了谢老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治学特点的精华,学习谢老谦虚好学,海人不倦的精神。

广吸精髓习天土,博采名师煅赤金。这是我50年学习中医的经过,也是我学习叶天士精神,尊师重道,见贤思齐,虚心好学,十年之内,拜求20位名医,融会贯通,医术精进的全部经历。 

临    证

俗话讲,“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这是历代医家的经验之谈。在中医教育史上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特点,传统的家传师授模式就是在随师临诊,同病人直接接触过程中完成学业的。宋代王安石在改革医学教育中,也是突出临诊实习,规定学生必须轮流为太学、律学、武学的学生及诸营将士治病,并要求填写治疗经过和结果,到年底,考察学生的成绩时,均以治愈病人的多少为标准。边理论、边实践、边学习、边临诊是中医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临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注意医案的书写,以便及时总结,积累治疗经验,在临证时要将四诊搜集到的客观资料加以分析、总结,抓住重点和关键,用精炼确切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1978年,在山西省中医研究进修,记下了八本临床医案,按诸位老师的初诊、复诊、疗效、常用方法加以整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是要对成方既要熟记,又要活用,要在理解方义的基础上有所熟记。但在临诊时,必须根据症情的变化加减化裁,而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如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和柴胡类方的应用,辨证精准,用药灵活,剂量分明,疗效显著。2013年,患者冯某25岁,结婚三年,夫妻生活正常,但一直未怀孕,北大人民医院检查男子精液异常,正常形态的精子仅占5%,头、颈、尾畸形者多,精子成活率14%,要求女方做人工试管婴儿,由于经济不力,故求余中医治疗。证属肾虚精亏,以抑阳益阴,补肾生精。方取龟鹿二仙丹,左归丸,右归饮七宝美髯丹加减以滋阴补肾,填精养血,制常规蜜丸,服药八个月,其爱人怀孕,顺产一男婴。成方是古人实践的结晶,以症取方,方症辩证。

三是临证遇见疑难病症,要细心慎重,反复推敲。患者李某,男,63岁,肝硬化腹水,四诊合参,抓主症,打歼灭战,采取舒肝肃肺,活血利水,以化痰通气方加味,服中药50余剂,水清症减,能参加轻微田间劳动。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最重要的方法,是近代医药学从来没有采用过的方法,是目前中医,西医两个医学体系相互沟通中,最难以逾越的障碍,但这却是中医临床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医认病、 治病最犀利的武器。

退休后,开办鹤年堂个体中医诊所,为的就是多治病,治好病,对待患者病痛,感同身受,慈悲为怀,竭尽全力,患者王某溃疡性结肠炎六年,又有八旬父母,家庭经济拮据,服中药24剂,免去药费600余元。离休干部高某双目失明,高血压,行动不便,我坚持八年,上门提供医疗服务。2021年7月1日,组织上授予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听党的话,跟党走,继承孟河医派学术精髓,做一名守正创新的中医人。 

回   馈

古人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把学养奉献给后人,以仁厚之心回馈社会。1992年,国医大师王世民教授将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进行修订,王老制定体例,一方一卡系统归类,去伪存真,新编别裁,全面定稿。中医泰斗任应秋教授题:合药成方,领方以剂。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局方别裁》远销海内外。谢海洲教授序中说:“为使读书能古为今用,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重新分类编排,很有必要。且为当务之急,使其流传广泛,整理者与有功焉!祖本、新编本、并行不悖互相辉映。2014年,经修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再版发行。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喜庆奥运,向奥运献礼,拙著《仲成医录》由远方出版社出版。

我是孟河派第四代传人,印会河教授的入室弟子。多年待诊左右,记录了1600余则医案,撰写日记222篇。2012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随印会河侍诊记》。正如国医大师王世民序中写道:“该书内容丰富,真实可靠,对印老的《中医内科新论》有某些补充与解读。最可贵的是记录了印老高明的医术和广博的学识,没有水分,没有添油加醋的做作。” 

中医方剂是医生辨证立法,组方治病的首选,在首届国医大师王绵之教授的支持与鼓励下,历经五年时间,将课徒讲稿整理成《中医方剂讲用》一书,凡五十万言。该书既融汇了王绵之,印会河,王世民等老一辈中医名家的用方经验,又加入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该书选取临床实用的基本方剂207首,按现代分类法,分为17类,每方包括“组成用法”“配伍点睛”“诊治说略”和“研用心得”四项,以课徒的语言详加解说。因此,既适用于初涉斯道者学习,也可供中医院校高年级学生临证实习时阅读。2017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

临床之余,我将珍藏印会河教授1617则医案,在王世民教授指导下,精心筛选这些珍贵资料,择其记录完整(复诊),且疗效可靠的部分最终完成《印会河抓主症验案汇解》,其病案虽不能代表印老学术经验的全部,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该书资料弥足珍贵,可以说是师从印门的一大成果。2018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吴中云教授说:“该书是对印会河诊病情景的真实记录,为读者还原了中医大师诊病的过程,阅读此书宛若置身其间,亲闻目睹大师的风采和医道,这对于正在学习中医的读者是很有裨益的,书中记录的印老的真知灼见和'抓主症’'定方’'定药’甚至'定量’的辩证特色,值得细细品读。”

2019年,协同国医大师王世民教授整理《局方选讲》,选择《局方》113首,用现代方剂学通用的模式,列出药物组成、用法、功能,主治四项,另加“按"“集解”两项。,强调“方与药不能相离”,讲方不能不讲药,讲药离不开方,以求相互印证,诠释方剂或中药的真谛。经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90年代中期,凡临症疗效可靠的门诊病例,下意识的收藏整理,完成拙著《韩仲成50年临证验案》,该书选78个病种,271则医案,突出内伤杂症。从体例上讲,虽固定在医案举例和点评按语的模式上,但内容丰富,新颖实用,展示了病人就诊的全景图,可为广大临床医师诊病用药,提供实例参考。2021年,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我不怕学医的辛苦,多读书,勤思考,认真写作,30年来手中拙笔不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中医著作7部,约300万言。回馈于伟大的社会和伟大的人民。  

见微知著,跟名师,重临床,勤总结,善传承,是我从医治学50余年成就自身的法门,也应该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金科玉律。时至今日,我更能体会当年印会河教授为我题字的深意,特援引至此,与读者共勉:“印门作学尚求真,鼻息难容仰古人。寄意云西遥弟子,治医切莫信图腾。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一日于鹤年堂  

作者简介

韩仲成,男,1948年出生,山西保德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曾在山西省卫生厅药械处工作6年,忻州地区卫校任中医教师6年 ,1984年秋调回原籍保德县人民医院搞临床,尔后在保德县中医院退休,开办个体中医诊所。正版图书出版《随印会河侍诊记》《印会河抓主症验案汇解》《中医方剂讲用》《仲成医录》,协助王世民老师整理出版《局方别裁》《局方选讲》,曾在《中医杂志》《山西中医》《北京中医学院学报》《浙江中医杂志》等刊物和《中国中医药报》,发表学术文章60余篇。九十年代研制“杨柳克银膏”治疗牛皮廯,通过省科委成果鉴定,3次荣获世界传统医学国际优秀成果奖,山西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省卫生厅授以“赵雪芳式的白衣战士”勋章,现在保德县韩 仲成中医诊所坐诊。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韩良儒||保德“韩家四村”同宗源流考

王瀚英||悬壶济世  十代传承——神池县利民堡王氏中医世家行医记事

王悦信||父亲的家乡情结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