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志|南阳著名书画家杨栓简介及作品欣赏

 泊木沐 2021-11-19

杨栓(1969年6月16日-),男,河南省南阳市人。南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爱好画画,2014年赴北京拜范增为师,后师从国画和漫画家马士龙学习绘画。擅长山水画,兼及花鸟、人物、虎等题材。

杨栓2019年夏近照

从艺经历

杨栓自幼受到先辈的熏陶和良好的家教,他从小喜爱绘画,中小学时代就表现出绘画天赋,被启蒙老师发现,倍加呵护与培养,从此与绘画结下不解之缘。从幼至今,尊师访贤,挥毫不辍,多临古今书画名家之精品,心追手摹,渐修顿悟,取众家之长,为其所用。其作品遵循传统正道,不违圭臬,又敢于创新,融入时代。作品被各界友人青睐和收藏。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古语:有龙则灵。灵秀山水赋予了南阳兹兹不绝的灵气诞生了众多在华夏历史中极具传奇的人物,以南阳五圣为代表: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这些杰出人物为推动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

受家乡灿烂深厚的文化气息浸染,杨栓自小便爱上了书法和绘画,在老师的教导下,走上了艰辛特立的临习书画之路。先贤有言,持动易,持静难。书画学习之路要有所成,要耐得住寂寞,禁得住浮华。杨栓做到了。他性格中有两个东西促成他走向成功,一是勤奋,二是坚韧。四十多年来,他抱定苦学之志,寒暑不畏,旦暮临池不辍,并由临池走向创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今他已年届半百,从年龄上说,他还年轻,从书画艺术上说,笔底功夫日臻老到大成。

善画山水,兼工花鸟、人物、虎等。其山水初师范增、后师马士龙,能自出新意,别成一家。他重视写生,常游山林之间,登高履危,晨暮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山河景色,虽风刀霜剑,亦不曾止。

南阳地处中原,古名“宛”,居华夏中国南北分界线处,山川兼具“北雄南秀”之特点。杨栓的作品多取材于其家乡南阳一带的山岳河溪,地域特色的雄壮和秀美,在其笔下多有表现,被誉为“得山之骨”,“传水之情”。

艺术风格

杨栓的山水画师宗北派,兼及南派,广采博纳,撷取各类画种之精华,有范增之严谨,又有马士龙的夸张、浪漫之风格;有水彩画之秀润,又有版画之纯净,具有装饰之美。

深厚的学养、独具的风格与高旷的艺术悟性增色其艺术表达。他强调素描与国画的渗透,书法与绘画的关系,笔下之山水、人物、花鸟、走兽、草虫,无所不精,无所不长。

作为山水画家,杨栓不专一体,但其最有独创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中原一带的自然面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中原景色。

写山之真骨,摹水之上善,自成一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其画河溪烟波浩渺,浩浩汤汤,令人有高远沉静之思;其画飞瀑白练悬垂,水气弥漫,令人有汩汩滔滔之听。

杨栓在长期绘画中觉悟到应当重视对自然山川景物的观察、体验,因而遍登名山大川,观览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微妙变化,对景造意,将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和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动地现于笔下。他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画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似有压顶逼人的气势。

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