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题研究】高中导师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基于郑州市实验高中的案例研究

 老胡聊科研 2021-11-19


老胡聊科研
这里是科研交流、探索、普及和指导的园地
公众号
该公众号已被封禁

高中导师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基于郑州市实验高中的案

  1. 研究背景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新课程改革下建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迎合时代发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实现教育改革,共创和谐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但是目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还存在着种种阻碍:

1.班级授课制对新型师生关系的少作为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班主任因班级规模大,学生工作琐碎,难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等,难以以一对多,同时,内向的学生碍于班主任的“权威性”,不愿意将内心想法或困惑与班主任沟通,造成师生关系的距离感。

2.科任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固有理念。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但是目前,中学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科任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现状。班主任的特殊身份会使其与学生中交流较频繁,从而拥有一般科任教师所没有的威信,这使得班主任更容易“走近”学生,获得学生的信赖与支持,而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上“解惑”的联系之外,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却很少,不利于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3.师生沟通渠道和内容的单一化

教育研究者发现,“教师只有在与学生亲密而友好的接触中才能对学生出色地进行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影响”。据调查,目前中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大多仅限于谈话,沟通内容也大多为学习方面,并且往往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进行沟通,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出现隔阂。

4.师生互动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的忽视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但是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学习的压力、显著的生理变化、急剧的心理发展和周围环境的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方面的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及课下互动中,往往关注成绩和学习表现较多,而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变化关注度不高,导致“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的状况普遍存在。

  1. 课题研究现状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的研究我们了解到,高中导师制的研究是在我国新课程实施后形成的热点问题。文献角度看,在中学阶段对“导师制”的研究并不多,其中以个案为基础研究的较系统的有:方玮的《高中成长导师制的实践研究—以杭九中为例》;郑艳梅的《普通高中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滕州二中新校为例》;杨碧君的《夷陵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相关问题研究》;张小芳的《中学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一一以上海市文来高中为例》;另,朱益明的《审视高中导师制: 学生发展指导的视角》、王巧银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导师制的问题探讨》等主要从导师制界定、历史发展、高中导师制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已有的关于导师制实施路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高中导师制的理论分析多,实证研究少。换句话说,已有的研究绝大部分是“应然”角度的研究,缺乏足够的和有深度的“实然”措施,难以针对导师制在现实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困难,给学校管理者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即使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也会导致“水土不服”现象。第二,对于高中导师制所产生的具体成效的研究较少,同时短时段的当下研究居多,中长时段的跟踪研究较缺乏,因此也无法更真切地获得高中导师制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因此,确定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两点。第一,探索了一个全新的高中导师制的路径,对导师制在高中实施的方法策略、实践实施进行实践性的探索,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了阐释,本文所依据的研究资料主要是通过深入现场实地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这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对高中导师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路径进行分析和解读,有助于对我国高中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和启示。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在此背景下的“高中导师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与价值:

1.本研究丰富了高中导师制师生关系的实证性研究。以往的研究多是从高中导师制的意义、内涵以及在“应然”层面进行探索。本研究通过对郑州市实验高中个案追踪研究,展示了高中导师制的具体组织的实施过程以及成效,为以后寻求推广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同时,本研究能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供新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参照。高中导师制针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弊端,创造性的运用新颖的理念与方式促进师生关系发展,值得高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借鉴吸收。导师制对于以后实施的“走班制”管理模式也有重要意义。

2.本研究试图扎根高中师生日常教育生活的沃土,聆听师生最真实动人的声音,通过各种方式和角度对高中导师制进行记录和描述,尽可能地将其立体鲜活的生存状态多棱面地呈现出来,为优化高中师生关系以及进一步研究高中导师制提供鲜活的借鉴资料。另外,本研究为高中导师制实施的学校提供另一个视角更清晰的反思高中导师制,有利于高中导师制的更好地持续发展。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郑州市实验高中导师制的研发过程

第一阶段:需求评估,设置论证。首先,郑州市实验高中学校领导“走出去、请进来”,到上海、北京等已经实施高中导师制的学校进行学习,并且外请名校校长、教育专家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其次,对部分郑州市寄宿制高中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师生关系、学校归属感、生涯规划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形成学生需求调查报告。基于以上两方面,根据他校实施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校情(师资力量优良、小班化教学等),基于学生现状需求,初步形成本校导师制实施思路。

第二阶段:设计开发,教师培训。实验高中的行政管理队伍是由郑州市优质高中选拔出来的,管理队伍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勇于创新,设计出适合校情、操作性强的导师制实施方案,导师制有效实施关键需要一支优秀的导师队伍,我校开展系列导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指导素质。

第三阶段:申报审议,宣传动员。学校领导将郑州市实验高中导师制初步方案进行反复研讨、审议,邀请教育专家给予修改和建议,最终形成导师制具体实施方案。针对导师制所涉及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群体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动员,达到思想重视、积极落实的效果。

第四阶段:导生互动,动态调整。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导师了解 创造性地开展导师工作,

第五阶段:实施评价,总结提升。制定导师评价制度,评选优秀导师,并分析上阶段导师整体工作,扬长补短,总结提升。

(二)郑州市实验高中导师制的具体实施过程

1.学校领导重视,成立导师制领导小组。

2.开展高中寄宿制学校学生现状需求调查(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确定导师制实施目标。(导师制实施目标为:构建“全员参与”的教育工作体系,促使导师对导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人生规划向导”,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及个性化指导,不断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反馈,引导学生领悟责任、挑战、成长的真正含义,从而更好的成长为拔尖创新的英才。)

3.根据高中导师制实施目标,制定高中导师制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导师奖励制度、导师培训制度)。

4.宣传动员阶段。

动员教师队伍,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调动导师积极性。让教师了解导师制实施的意义,并开展系列导师上岗培训,提高导师指导能力。(2)明确导师职责以及导师工作具体要求。(包括摸底建档、谈心交流、与导生家长沟通、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做好导师工作记录、及时撰写导师工作计划以及导师工作总结)。

动员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介绍学校导师制的意义、实施方法。(2)了解选择导师的方法。(3)明确导生具体要求。

动员家长,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让家长深入了解导师制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具体实施方法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方面。(2)家长需要定期与学生导师沟通,至少两周一次。

5.具体实施阶段。

(1)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

将全体愿意担任并有能力担任导师的老师名单录入到网上选择导师系统之中,给予学生多个平台了解学校各个导师,开展学生网上选择导师工作,将学生选择导师情况汇总反馈给各个导师,进行导师选择导生环节,最后,德育处负责人整体协调反馈。

(2)导师工作开展阶段。

导师与学生互动。首先摸底建档,确定导师与指导学生的名单后第一周,导师要与全部导生开展一次见面会,摸底建档,通过填写表格建立受导学生个人档案。其次导师与导生固定交流,定期与受导学生谈心、交流。每周与自己的每一个导生至少沟通交流一次。导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学生决定;另外,导师与导生在每学期的关键时间点需要深入沟通,例如大型活动前、大型考试前后与学生交流一次;大型假期前与学生交流一次;

导师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第一,确定导生名单后第一周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知家长,与导生家长建立网络联系,qq或微信,每月至少和每一个导生的家长互动一次。第二,每次家长会后,导师召集家长交流,德育处监督,导师提前报交流地点。第三,家长开放日之前,班主任要发校讯通提醒家长找导师沟通,导师要在办公室等候。

(3)评价阶段。期末总结交流以及表彰会,导师们对本学期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对评为“优秀导师”的老师进行表彰。

优秀导师评选标准如下: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书记、教学副校长、行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德育、总务处室主任为组员的“学生成长导师制”领导小组,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对导师工作检查、督促、评估。学校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第一,领导小组的评价(20%)

第二,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和日常工作情况。(30%)

第三,导师与导生风采展。(10%)

第四,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20%)

第五,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20%)

6.动态调整阶段。

一切新事物都是在发展中逐渐完善的,高中导师制作为正在探索的新的学校管理路径,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不足与问题,针对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领导小组会进行研讨商议并听取导师代表建议,在下个阶段进行调整完善。

(三)郑州市实验高中导师制实施方案

郑州市实验高中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人生规划向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全员参与”的教育工作体系,实施导师制。

1.实施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方式。提倡学生导师群体负责制,从教师灌输说教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进一步有效推进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工作。

(2)工作原则

①发展性原则。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②个性化原则。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③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④渐进性原则。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⑤保密性原则。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2.工作职责及要求

(1)班主任职责

①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②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③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④教育引领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⑤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能力,彰显其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2)导师职责

①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及其家庭背景,采取整体与个别教育、引领、辅导相结合,关心帮助所指导学生。

②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自觉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③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激情,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④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⑤直接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机的联系,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个别教育。

⑥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

⑦因实施辅导所获得的学生个人或家庭资料,非依法律规定或辅导需要,不得对外公开或泄露。

⑧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辅导。在人生规划的辅导中,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和设计,使其在规划人生的同时可以更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未来,从高中开始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认识到规划人生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如何进行人生规划。

(3)导师工作要求

①摸底建档。导师要深化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②谈心交流。导师关心所指导学生的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周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心换心,以真诚换真诚,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鼓励,多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沟通友谊的桥梁。

③家访。积极开展教师访万家活动。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QQ聊天、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给学生以实质的关怀和鼓励。

④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德育处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探索规律,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学校必要时对重点案例、特殊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⑤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德育处。

⑥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他所联系的学生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导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

(4)对学生的要求

①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②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③每学期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3.导师制的组织和管理

(1)组织机构

为保证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由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以班级为单位,落实导师人选,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

(2)管理制度

在实施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导师培训制度、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3)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班级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学校导师制指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

(4)受导学生档案制度

班主任根据班级应受导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科任教师的构成情况,按照学校分配的学科教师受导指标为每位科任教师确定受导学生。担任班主任工作教师指导自己班级以外的任课班级学生;非班主任教师指导所任课班级的学生。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应优先予以考虑。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提出受导要求。

①通过填写表格建立受导学生个人档案。导师要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日常表现、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记录及分析等。

②定期谈心,与受导学生交流。

③导师要定期与家长进行联系。具体时间由导师确定,但是每月至少应有一次以上的联系。联系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提倡导师进行家访。

有关内容必须记载在《导师工作记录册》中。

(5)定期例会制度

学校导师制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

(6)期末总结交流会以及表彰会

学期末学校导师制指导小组召开期末总结交流以及表彰会,导师们对本学期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对评为“优秀导师”的老师进行表彰。

(7)导师奖励制度

设立“优秀导师”奖,评选优秀导师。

获得“优秀导师”奖的教师,在评职晋级时同等条件下优先。

每年学校在非班主任的“优秀导师”中选任班主任,充实班主任队伍。

(8)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导师制指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研究成效

(一)高中导师制促进“民主、平等、合作、融洽”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导师制在师生间架起了一座直接对话的桥梁。随着导师制在郑州市实验高中的深入开展,师生关系也呈现出新的面貌。平等的对话和理解的交往中,学生的智能得以发展,教师的自我实现价值需求得以实现,两者精神境界都得到了极大地放松和满足,教育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愉悦活动。

1.高中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

2015-2016学年下期,对郑州市实验高中进行《学生对导师评价》调查,高一、高二学生共1004人参与网上调查,其中在“你对导师的整体评价中”,76.8%的选择了优秀,10.8%的选择了良好,7.2%认为达标,5.2%选择不满意。对郑州七中分校部分学生进行师生关系评价,随机挑取高一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发放师生关系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115份,其中“你对学校任课老师的整体评价”,给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选项,20.86%选择非常满意,50.43%选择比较满意,27.82%选择一般,0.86%选择不满意。在这个比较研究中,实验高中的导师其实就是任课老师,和七中分校的任课老师之间形成了对比。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老师的认同。

从调查问卷中“导师对你的指导的态度,你是否满意?”这一项中,我们可以看出,导师整体对学生指导态度都十分和蔼、真诚,学生比较认可。其中86.1%导生对导师指导态度感觉满意,0.4%的导生对导师态度不满意。“如果我有困扰,导师会尽力帮我解决问题”,77.5%的学生非常同意,0.26%的学生没感受到导师的及时指导与帮助。“当我考试没考好或遇到挫折时,导师会安慰并鼓励我”,选择非常满意的导生占75.5%,选择不满意的导生占0.3%”。

2.高中导师制有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高中导师制的实施促使学生得到了教师全面的关注。在学习上,导师们帮助学生分析优秀科目和劣势科目,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习方法,解决学习问题;在生活上,导师们是学生们的另一个家长,生活中的苦恼和开心都能反馈给自己的导师,及时解决;在心灵上,导师们与学生真诚沟通,一部分学生找回了自信,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成绩,考前帮助学生调节压力,考后和学生及时沟通,让学生心灵洒满阳光;在人生规划上,导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挖掘兴趣,了解自我,重新定位……

这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调查问卷表中得到了最真实的印证。学生在调查表中如是说:“拿着我薄弱科目的书研究,进行单独辅导(感动)”“耐心解答,善解人意 ”“在我心情不好时给我鼓励!”“导师为了我在学习方法上指点迷津,在没有学习动力时打气,在期末临考前鼓励我们,提出方法”“让我更有上进心,不放弃,与别人“比”着学”“给予我了莫大的肯定,还给我指导了方向”“不歧视成绩不好的同学,给我了很大的自信。”……

3.高中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校归属感

多个国内外相关研究已经发现,教师因素(包括教师言行和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影响学校归属感最重要的因素。而其中,教师因素的作用可能比同伴关系更加重要。不仅如此,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结果显示,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业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当教师尊重学生,公平对待、信任学生时,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增强。

4.高中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导师职业幸福感

从郑州市实验高中导师撰写的《导师记录册》以及导师心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教师观念明显转变。教师的师生观、教学观和角色定位发生了悄悄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许多导师感叹:导师制让教师从教“学”走向导“育”,自觉地把自己从学生的“学业教师”转变为“人生成长导师”。师生之间进行积极平等的互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且使导师们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师长,生活中的朋友,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与信任。

另一方面,与学生积极的互动也得到学生的高度肯定,这些肯定给导师带来了职业幸福感。在学生对导师调查问卷中,其中有一项,你想对导师说的话,能看到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就是“谢谢您!”“照顾好自己”“我爱您”“以后还选您做导师”等。在访谈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各位导师的幸福感很多来自于导生。

5.高中导师制有利于学校实现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

导师制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一对一的交流,满足了学生渴望亲情、渴望关爱的需求,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个性化、立体式的有效指导和帮助。导师们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辅导、疏导,工作范围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校实现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

(二)课题研究中的收获

1.获取高中导师制大量的一手的真实素材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10月至今,导师在记录册中记录师生互动的点滴二百二十三万九千字,谈话次数共计约三万四千五百多次,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等问题八千七百六十多个,与家长沟通次数达一万零一百多次。

2.研究成果获得了些许肯定

2015年12月份,本课题负责人将郑州市实验高中导师制投稿,最终作为河南省推荐18项,全国遴选的361项成果之一,参与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首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课题成员收获甚多

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课题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丰富,教科研意识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素养大幅提升。首先,课题组教师的师生观念得到更新,自己切身体会,用心对待每一位导生,课题组的几位成员多次被评为郑州市实验高中优秀导师。其次,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得以丰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新问题,促使课题组成员不断的查阅资料、翻阅书籍,学习探讨其中的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运用于实践。再次,课题组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素养大幅提升。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需要课题组老师不断的学习和思考。

四、高中导师制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高中导师制对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我们尝试探究高中导师制的模式是极具实践意义的。但是作为新生事物,高中导师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在逐步摸索的,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研究引发的思考

1.评价制度不够完善,导师内在持续动力不足

目前,郑州市实验高中主要从领导小组的评价、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和日常工作情况、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和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所占比例较小,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同时,任课教师参与导师工作,需要获得认可并相应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或经济报酬。就目前来看,主要以学期优秀导师激励为主,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完善激励制度,将导师工作与教师职称评定相结合,建立长期激励制度。

2.导师队伍整体指导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个真正优秀的导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不仅要求具备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心理健康指导知识,生涯规划知识以及沟通能力等。而在郑州市实验高中导师制实施的过程中,对导师专门的培训并不多,导师指导学生大多靠自己摸索,缺乏专业的引领。

3.学生主动沟通意识不足

在调查问卷中,部分学生反应导师与其交流次数较少。而笔者在在与大多数导师沟通交流时,导师则普遍反映,由于学校事物繁多,主动找导生约谈往往被各种事物冲散,主动来与导师沟通的导生则能够深入交流。因此,学生主动意识能够有效促进导师与导生的

  1. 班主任与导师之间未能相辅相成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导师取代班主任,班主任也要担任导师。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将导师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目前,班主任与导师未能达成一致目标,没有形成合力。

(二)本课题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只是对高中导师制的实践模式的初步探究,由于时间比较短,本人实践经验不足,水平有限,致使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课题研究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1.高中导师制在不同高中如何推广运用,在本课题中并没有涉及,还需今后进一步研究。

2.高中导师制未来发展构想还未进一步地探讨。

3.本课题研究者同时也是导师制的参与者,有时易将个人感情带入其中,无法做到完全科学、客观地评价。

参考文献

[1]陈才椅.芬兰普通高中导师制的特色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4(1).

[2]陈红.高中“导师制”工作的实施策略[J].教育管理与评价,2006(4).

[3]陈才绮.普通高中全员导师制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24).

[4]郑艳梅.普通高中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滕州二中新校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1).

[5]杨李砚.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导师制.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6).

[6]吴炎金.润物细无声—德育导师制的实践与心得.学术研究,2015(3).

[7]李先祥.浅谈普通高中导师辅导原则及方法的几点经验[J].科教文汇,2008.

【教师职称】深圳中小学教师职称等级和待遇
明确了!延迟退休实施原则公布!教师退休年龄划清楚了(转给教师)
【教师招聘】焦作市第十一中学教师招聘(物理、化学、生物)教师
【课题研究】郑州市道德课堂创新发展研究
三流的母亲做保姆,二流的母亲做教练,一流的母亲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