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正在上学的孩子们来说,这炎热的六月,可以称之为“考月”,既有高考、中考这类人生大考,又有期末考试这些小考,想来这考试蹭的正是快要烤焦的天气的热度! 各种各样的大小考试,借着自媒体时代的高度关注、深度挖掘、广度扩散,所考的内容起到了更加直接、快捷的导向性。以今年的高考为例,在朋友圈广泛传播的高考作文、试题,引发了家长们热烈的讨论,带来的震撼非常强烈。 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语文作为综合性的基础学科,重要性越发突显,而阅读和写作能力作为学习语文的核心能力,重视程度空前提升。 随之而来的问题必然是:怎么样学好语文?怎么样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结合我二十多年行笔的感悟体会,试图总结提炼出一些对孩子们有益的经验、方法,这就是这篇文字的核心,也是这篇文字的初心。 开始时,你只是一种发泄! 在已经越来越模糊的记忆中,接触作文应该是在小学四五年级,当时只知道是考试的要求,不能不写,所以就东拉西扯的堆满字数。上了初中以后,老师开始布置写日记,也没有什么要求,就日常琐碎的记录,字写得也很丑,对于写东西并没有日后那么好的感觉,反倒是有些发愁和厌恶,甚至于有一次因为写作文挨了老师批评,心里不服气,还跟老师瞪眼顶嘴的。 但人生是讲机缘的,或者叫契机。在初三的时候,因为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加上自己过于要强的个性,总是与家长和老师发生这样那样的冲突,苦闷彷徨之余,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用文字对自我进行检视! 记得那应该是在一页可以写300字左右的作文本上,我一口气写了13页文字,从自己的内心写起,有事例、有感受、有愿景,被老师评为“巨作”!从此后,写作成了我排遣情绪、发泄自我、检讨自我、疗救自我的根本需要,伴随着我青春期的梦想、追求、失落、无助,林林种种,都一字一句的写成了文字。 感悟点:如果你的孩子也有类似的青春期苦恼,何不引导他向内行走?去读书写作,开创属于自己的成长记录空间。只要他自发的开始做这件事情,你就瞧好吧,时长日久,他读过的东西、写出的文字,会让你吃惊的! 习惯时,你就是一种寄托! 进入高中以后,面对着更复杂的学业课程、更多样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要面对新的困惑,比如,以前在学习成绩上轻而易举可以提升的,现在就算费股则劲儿也收效甚微,特别是自己天赋缺乏的理科课程,在“勤学、善学、会学”上差强人意。如是种种的累积,带给心灵更大更深更久的折磨,特别是对自己的存在感、骄傲感打击甚大,一度失却了学习的兴趣、努力的干劲。 庆幸,文字没有从我的世界中走开,反倒是越扎越深,写东西慢慢成为自己也意识不到的自觉习惯。它不单单是一种需要,更成为情感和精神的寄托,高兴的时候、忧伤的时候、感慨的时候、领悟的时候......多年以后,我在回看那段内心无比苦闷的经历时,特别是跟班里几个学习成绩好却最终性格上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的人作比较时,总在感恩文字带给我解脱! 这种寄托,是你遇到问题时,不会无处倾诉,是你纠葛无助时,不会无力挣脱,是你遭遇打击时,不会失控自毁...... 比如每个人的青春期都会有爱恋的对象,自然会伴随着恋而不得的苦闷,每个人的学习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考试的失意,尤其是高考这类人生大考。对我来说,如果不是文字,我怎么能走出那两个月,又勇敢的走进复读班,无比坚定的真正奋斗了一年? 启发点:当你真正选择了与文字为伴,其实也就意味着你将成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点点滴滴、时时处处、事事人人,皆成文字。你慢慢的会发现,文字作为一种最好的寄托,逐渐渗入你的生命! 相伴间,你已经融入生命! 我从来不敢自诩是个写作能力出众的人,也不以为自己比别人有多会写、能写,在我看来,写作绝不应该拿来作比较。“文如其人”“文无定法”,写什么的都有,怎么写的都有,切莫文人相轻,互相看不起。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宿舍里经常是就留着我一个人,趴在那儿不停地写东西,什么都写,日记、书信、读书感悟...大四的时候还尝试着写小说。这些被我统称为抽屉里的文字,从来没有发表过。 因着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可以说,我坚持了二十年之久的写作之路,更多的是在向内行走,包括现在开创个人公众号之后的所思所悟所写,都是从自身出发、更多的也是抒发自己的一些感受、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这种写是内延的,而不是外扩的,是自我的,而不是大众的,是空灵的,而不是物化的。我所收获的也更多是自身生命体验、提升,现在或许也通过公众号能影响到一部分读者,但不是在经济利益、名誉地位方面。 引申点:文字不应该是争名夺利的工具、沽名钓誉的外衣,而应该是融入生命、直击心灵、锻造灵魂的益友。无论你来自哪里,去向何方,无论你贫穷富有、尊贵低贱,如果你爱好它、坚守它,就一定能开辟出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和心灵佳苑,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殷实、鲜活! 结束语 前几天看了一段崔永元老师在樊登读书会上的演讲视频,他就说读书本身不可能是一件多有趣的事,但是可以让它好玩起来。其实无论阅读和写作,都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它需要持久的热情、付出,还需要能找到窍门。所以,现在很多家长在焦急或苦恼于孩子不爱阅读、害怕写作,却又没有好的办法。而我写这篇文字最初的考虑就是希望能简要梳理一下自己的写作经历,带给您一些启发。 正所谓: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咱们多想想自己,就能想通这一点,即你指望孩子天生就喜欢读书写作是不现实的,也不能纯粹依靠课外辅导班就带给孩子立竿见影的变化。根子还是在孩子自身,首先得有内生需要才行,我多次把读书写作比作吃饭,说的就是要孩子生出饥饿感之后,再给他精神食粮,他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长心入脑,才会慢慢起作用。 千万不要急 千万不要逼 一定要抱有慢工出细活的心态,一步一步走。 灵机一动,想到一句话,作为结束:写作没有固定的收获季节,甚至都有可能没有那些所谓的收获(名利之类),但是它有顽强的向内生长力,只要你热爱、只要你用心、只要你浇灌,它就一定会深扎内心,总有一天,破土而出,直达心灵的苍穹,探到天际的奥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