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播火者

 写下即永恒 2021-08-25

近两周来一直在自己的作文教学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不小心翻出几年前的一篇论文来。

当时还是语文老师,作文教学只是教学任务当中的一个部分;而后机缘巧合,专注于写作教学整整三年,重新审视当年的论文,别有一番滋味。

其一,对作文教学的整体认知思路没有改变,而且实践经验越丰富,信念越是坚定。

其二,一届届学生呈现迥异的风貌,有着相当大的需求差异;我也在不断汲取养分,充实自己。因此,在写作教学的操作层面,又增添了许多新的探索。

其三,论文是总结性的呈现,而写作教学当中教师与学生所获得的真滋味,还需到课记中去寻;至于孩子们的成长,在一篇篇学生作品当中已留下鲜明的印记。

一路行来,说实话,从未以作文教学为苦。

学生作品固然品质参差,却每每包藏意趣,惟我独知,不足为数学英语等老师道也。点滴进步,在遣词用句,在琢磨推敲,亦各有难描难画之乐。

那常年伏案之人,旁人只见其辛劳,未知其深心畅慰也!

那双眼酸涩之人,旁人只道其耕耘,未知其私心播火也!

论文照录如下,以为参考印证——

作文教学的播火四阶段

深圳市南山区学府中学 屠 谖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充塞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在从事作文领域的教学活动时,格外需要一种普罗米修斯的精神,通过四个台阶,用智慧和热情将抒发和书写的火种播入孩子们的生命之中。在认识上还原作文教学的生命原态:重积累、重激发、重赏识,重真诚、重灵性、重妙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写作是彻底的主体兴味,要靠自己——自己积累,自己领悟。教师则要最大限度地设计学生的积累形式,创造千奇百怪的写作理由,用真心实意的激赏和恰到好处的评析帮助学生实现最佳的写作形态,保持旺盛的写作热情。

火种初萌:阅读积累与情感积淀

针对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阅读兴趣轻浅、趣味不高等问题,除了组织佳作推介、名著赏析等常规动作之外,不妨施行“你不跟我来,我就跟你去”的战略,蹲下身子去读孩子们爱读的书。《诛仙》大热,便和孩子们一样酣畅淋漓地通读七部,并展开热烈的讨论。一周之后,再有类似的超长篇玄幻小说,会发现结构或文风有颇多相似之处,自然就不会为它花费太多时间。青春短暂,而这一阶段的阅读体验是会陪伴终生的,慎重选择,就是爱惜自己。有了共同阅读的情感基础,教师真挚而理性的建议往往能够被学生轻松采纳。

与学生一起玩“曲水流觞”的游戏。精装的几米绘本,在十数志同道合的师生间传递,传到谁手里,就根据画作写下自己的感受。出于一种默契,大家都用最美的语言和字迹书写最真的心声,这样一种充满内心愉悦的阅读感受,自然诱发出更多美好的阅读体验。

阅读体验就是情感积淀。少年的情感需要发掘点拨使之敏锐化和深刻化。任何生活素材都是有价值的,每一种真挚的情感,都应该被尊重。要在阅读中体验情感,在生活中体察情感,在心底珍存情感。家长会后,提醒孩子们回味母亲忐忑惶惑的表情、父亲粗大的指节和默默低下的头——那一次的随笔就不再充斥着对家长会的哀叹和抱怨,而多了换角度的考量和对父母的体谅。少不更事的孩子,格外需要成人的善意与耐心,然后他们会领悟、自省,由轻薄肤浅而变得坚强、友爱、富有责任感。这种情感的积淀与萌发,自然也是写作星火的萌发。

火苗诱发:生活体验与心灵抒发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很多小时候能够感受到的东西,长大以后就会慢慢遗忘,通过儿童文学,把人类本应该有的奥秘和微妙记录下来,把它再现,这是至善至美的事情。”少年时代的文字,即是在轻松自我的记述中品味成长。

和学生一起书写《班级史册》,用文字刻画光阴;要学生描画《同学小像》,互猜共品;在树叶上写诗、看经典动画片作文;采访母亲,观察身边的清洁工、保安员等熟悉的陌生人,书写“生活中的n个细节”,发现构建生活的底层元素;把周杰伦的歌词当教材,然后无忌创作,发现身边就藏着未来的方文山;自作词曲,自弹自唱的骊歌,给初中生活留下最隽永的剪影;只为图好玩儿挑战上一届学长,以《一把红雨伞》为题的鬼故事能被几届学生演绎得荡气回肠……教师就是应当最大限度地消解作文身上本不应存在的“庄严感”,带着孩子“玩作文”。就像毕加索——我只要看到空白的纸,就想涂满它;就像聂鲁达——“对我来说,写作就像呼吸一样,不呼吸我就活不成,同样,不写作我也活不下去”;就像冈察洛夫——“我只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

让孩子们开始信奉“写下即永恒”。要学生天天写随笔,采取任务申报自主、命题形式灵活、书写内容不限的方式,就如苏轼所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和学生相约:教师以博客的形式每日书写,彼此陪伴。没有框架、不设门槛的写作给了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教师的自我要求和示范又成为最好的勉励和督促,有助于学生养成时时观察记录生活、日日反思沉淀思绪的习惯。在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中,孩子们记录成长的步子,谛听心灵的声音,他们笔下的日子必将愈发有滋有味起来。这个过程,正是生命铺张的过程。如《作文教学:给每个孩子一部人生》作者徐社东老师所说——“你写的东西首先要对你个人生命有意义,然后才对社会有价值。”是的,我们就是要激发学生表达自我、传递内心声音的渴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允诺——所有自由的表达都会被尊重,世界如此奇妙,你可以无限舒展……

煽风点火:欣赏评点与展示传播

面对孩子在作品中隐约的写作星火,最佳的助燃剂就是他所信赖的人给予的真诚赞赏。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陶行知也进一步作了阐发:“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是解放孩子,解放孩子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快乐,而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赏识孩子。”

 “写”,永远是最重要的;至于是否“完美”,则应被放在次要得多的位置。在学生的写作活动中,教师应适当秉行“无为而治”的原则。不是不作为,而是将积累与激发放在首位。习作评讲形式不妨和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的法则取齐:当众表扬(尽可能在大家面前称扬佳作)、私下批评(一对一地当面对不足稍加点拨)。

每周留出专时用于展示学生随笔佳作——隆重推出一周佳作,比照欣赏同类文;称赞拓展涉笔领域、尝试新颖文风的作者,为深刻关注社会人生的学生喝彩;即使作品不成型,也让学生有一二句入选“闪闪发光的句子”;即便仅仅是一个别具匠心的题目,也不轻易埋没。用十分之九的时间大肆称赏真情巧思,忘情玩味文句字眼儿;而用十分之一的时间,对普遍问题点拨一二。这个时段不仅是一周的收尾,更是下一周写作的加油站,是持续收获繁茂的思想、情感和语言之花的基础。与其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如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说课堂上的展示、网络上的呈现和向各级报刊上的推荐发表是一股“明火”的话,教师留在学生随笔本上的评语就称得上是一道“暗火”。初中阶段的孩子,生理迅速变化,心智却尚未成熟,叛逆、冲动、不知道该怎么做又听不进建议,不肯受束缚,格外需要教师的陪伴和帮助。当我们成功地使随笔成为孩子心灵的抒发形式之一以后,切不可以为从此一劳永逸——孩子的心声需要回应。随笔评语应以大肆称扬慧眼、起劲把玩佳句、平等回应真情为原则,方能使书写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倾吐的同时内省、释然。

《论诗》二句道破作文真谛:“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我们给写作赋予了太多技术性的东西。只要识字读书,人生在世就有表达的需要,就有作文的能力。那些技巧、法门,那些提炼、命名,也许会速成,却也会速朽。“始于情动,止于意会”的千古文字,不是这样来的。正如鲁迅所说,“大作家的作品都在说着作文应当怎样,但是有多少作家是被人教授了须得怎样怎样之后便从此长于写作了的呢”?

星火燎原:当书写成为一种需要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教育孩子的信念是——让孩子快乐地一辈子当自己。此语堪为教师衡量自己作文教学成败乃至教育成败的标尺。

如果学生走出这一段人生后,依然迷恋文字,把玩文字,继续记日记、写博客、不断更新QQ空间;用文字记录人生、抒发自己、开解自我和他人、温暖彼此的生命……那么,书写于这些孩子,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需要。

著名教育学家怀海特认为:“教育的过程,像生活的过程一样,必须致力于指导激发,而不是强加一种预定的和没有意义的模式。”是的,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在这个美妙的过程中,我们从事的是播火者的事业——这分明是美妙中的最美妙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