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用药要分清药性的四气五味,辛、甘、酸、苦、咸、淡,辛者能散能行,苦着能降能泻,甘者能收能敛,咸者能润能下,能软坚,用药需审质之轻重,质之轻者能升能浮,可以上入心肺,质之重者能沉能降,可以下行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毛,为心为肝者内行脏腑,枯燥者如气分,润泽这入血分,酸碱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药物分为上中下三种: 上药为君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中药味臣药,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 下药味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药对的组成方式: 相须配对;相使配对;相畏配对;相杀配对;相反配对;寒热配对;辛甘配对;辛苦配对;辛酸配对;酸甘配对;气血配对;升降配对;动静配对;补泻配对;调和配对;引经配对;刚柔配对;润燥配对。 药对的基本作用: 协同作用;相辅作用;兼治作用;他变作用;相制作用;调节作用;引经作用;其他作用。 常见的要对组成有: 第一章:解表类 一.祛风散寒: 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香附;葱白-淡豆豉;麻黄-细辛;麻黄-葱白;白芷-白僵蚕;紫苏叶-生姜;麻黄-葛根;川芎-桂枝;防风-白芷;川芎-细辛;白芷-葛根;川芎-白芷;紫苏-藿香;羌活-麻黄;防风-羌活;麻黄-生姜;桂枝-生姜;独活-细辛;柴胡-桂枝;麻黄-人参;桂枝-石膏;麻黄-附子;辛夷-细辛;苍耳子-辛夷。 二.疏风清热: 柴胡-葛根;桑叶-菊花;薄荷-蝉蜕;升麻-葛根;白芷-黄芩;蔓荆子-白蒺藜;蝉蜕-菊花;菊花-薄荷;防风-菊花;桑叶-杏仁;桑叶-石膏;柴胡-大豆卷;蝉蜕-胖大海;牛蒡子-甘草;蝉蜕-凤凰衣;白芷-石膏;细辛-生地;木贼草-苍术;桑叶-桑枝。 第二章:祛寒类 一.温脏腑: 附子-干姜;附子-肉桂;高良姜-干姜;干姜-甘草;白术-干姜;吴茱萸-党参;附子-白术;高良姜-荜澄茄;花椒-附子;高良姜-五灵脂; |
|
来自: 祝福8191413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