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种高粱三年,每年能稳收好几万元,比自己种地强多了。”11月15日,枣阳市刘升镇的潘师傅笑着说,自从家里140多亩地托管给天润海专业合作社,再也不用操心了。 种一季小麦加一季高粱,枣阳市天润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传海为农村新报全媒记者算了一笔账:高粱每亩能产1000斤,合作社按市场价2元一斤收购,刨去400多元的农资费用和其他费用,农民净落1000元左右。 2019年,李传海受邀回枣阳振兴家乡产业。他深入走访每个乡镇,发现当地气候偏干,而高粱耐旱抗险能力强,农民多种一季高粱不仅能增收,收成还稳定。 合作社进行统一农机播种。 在枣阳市供销社的帮助下,他办起了天润海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吴店镇、刘升镇、七方镇等9个乡镇,联合4400多户农户,通过土地托管种植“小麦+高粱”近4万亩。 “农民种地没有后顾之忧,种子、化肥、农药都由我们预支,技术员上门指导,劳动力不够我们还提供农机服务,他们只等着我们到时来收高粱。”李传海介绍。 农民富裕起来了,合作社也办得更有劲。目前,合作社与贵州习酒合作,高粱精加工后统一卖给酒厂,筛出的渣子、秸秆粉卖给饲养场,再加上农机服务费,年收入近千万元。 合作社进行统一农机撒药。 “如今,在枣阳,像这样提供土地托管服务的合作社有120家。产业链上游,种苗培育基地有1.2万亩,涵盖水稻、小麦、紫薯、黄桃、葡萄等多种作物;产业链下游,全市建立电商网点163家,打通了农产品上行通道。”枣阳市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孟庆超介绍,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土地托管模式,不仅能解决现在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困境,还能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从“各种各的”变为“抱团发展”,带领农民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来源:农村新报全媒记者王嘉怡 通讯员 张国梁 李雯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