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菌和消炎有什么区别,中药有没有抗菌消炎作用

 中医陈孝和 2021-11-19

继续讲玄参这味药。在讲之前,咱们先来把抗菌和消炎这两个概念讲清楚。

还是以感冒来说。通常咱们说的感冒是由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引起的。过去认为受凉受寒了就会感冒,中医上也叫风寒感冒,其实病因并不是风寒,而是人体受凉之后,免疫力会下降,这些病毒就会趁机侵入呼吸道,并在这里大量繁殖。

这个时候免疫细胞会动员起来,迅速赶到病毒聚集的地方,把这周围的细胞,不管有没有被病毒感染,全部杀死,然后把病毒吞噬掉。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会发热,因为病毒是不耐高温的,通过升高体温来抑制病毒活性,让病毒的繁殖速度降下来;同时免疫系统会把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杀死,就会对局部造成损伤,表现出来就是红肿痛。

咱们都有过这种经历,尤其是冬天,只要嗓子开始疼了,那么两三天之内一般就会感冒,这个时候要多喝水注意休息了。

基本上免疫系统在一周之内就能把病毒彻底杀灭,这个时候感冒也就慢慢好了,如果还是不见好,要不就是流感,要不就是合并了细菌感染。

在病毒感染的同时,细菌感染往往也会同时发生,都是由于免疫力下降,本来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时候,这些细菌活性都是受抑制的,不会大量繁殖。现在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了,这些致病菌就开始大量繁殖,对机体造成损伤。

很多人在感冒的时候,也是有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最简单的一个判断方法就是观察痰的颜色,如果痰是黄黏痰,一般就是合并细菌感染了,病毒引起的感冒痰多是清稀的。

如果这种急性感染处理不当,机体损伤没有彻底修复,那么就很容易成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比如慢性咽喉炎,有很多就是感冒处理不当的结果,咽喉抵抗外界刺激的能力减弱,当免疫力稍微降低和外界刺激稍微加强,炎症就会发作。

那么关于炎症这个概念,咱们之前也反复讲过,免疫系统杀灭病原体,修复受损机体的过程就是炎症反应。

所谓的消炎,就是减轻炎症反应带来的“红肿热痛”。炎症反应虽然对人体是有益的,但这个过程咱们感觉起来是痛苦的,发炎的部位会又肿又痛,但正是因为这个肿痛存在,才把炎症控制在局部,不至于扩散到全身。

咱们现在常说的消炎药,严格来说是两部分,第一种叫抗菌药,也叫抗生素,主要作用是杀灭细菌和抑制细菌活性,不让细菌大量繁殖,针对的是细菌、真菌感染。

如果是病毒引起的感染,它就是无效的。它的起效过程并不是减轻炎症反应,而是直接杀灭造成感染的细菌,相当于替免疫系统在做事儿,而且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间接的起到消炎作用。

常见的青霉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阿莫西林等等,包括中医上的黄连、黄柏、黄芩、夏枯草、龙胆草、苦参、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玄参等等这些清热解毒药,都有一定的抑菌杀菌作用。

而且中医上的实热证,症状有发热或高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这些症状其实就是急性细菌感染引起的。

去年年初,也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莲花清瘟胶囊对新冠有效。其实这个是违反常理的,新冠肺炎是病毒感染造成的,莲花清瘟胶囊对病毒本身是起不到作用的,即使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发明出能直接杀灭新冠病毒的特效药。但莲花清瘟胶囊对于新冠患者合并的细菌感染是有一定效果的,而且也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对于轻症患者会有效果。如果是重症患者,那它的药效就是隔靴搔痒。

大多数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它要不很快就会把人干掉,比如埃博拉病毒,这个病毒会迅速的把人体五脏六腑绞成肉块儿,然后化成血水,患者眼睁睁的看着化成血水的器官肉块儿从嘴里喷出来,最后七窍流血死亡。但那能活下来的10%,免疫系统自己就能把体内的病毒给杀灭掉,恢复的也很快,也就是说大部分病毒感染都是自限性的,有很强的自愈能力。

第二种就是真正的消炎药了,它主要是缓解炎症症状,但并不能直接杀伤细菌和病毒,只是降低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损伤,让人体感觉舒服一些。比如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也会出现红肿热痛,咱们平时可能会吃点儿布洛芬、安乃近这些止痛药,其实就是减轻了疼痛的症状,但消炎药本身并不能清除病灶。

常用的消炎药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等,中医上的知母、天花粉、地黄、白芍、丹皮、栀子,包括今天讲的玄参,这些清热凉血药也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另一类消炎药就是咱们常说的激素了,激素的消炎作用比前面讲的阿司匹林、布洛芬这些药物要强大的多,但副作用同样明显,激素能抑制免疫系统,让症状看起来减轻,但对于病原体本身同样没有杀灭作用,长期服用和大剂量服用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会进一步加重。中医上的炙甘草这味药,就有类似这种激素样作用。

今天先讲到这里,明天继续讲玄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