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笔记: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讲“文本解读的六个方法”

 浅酌低吟1 2021-11-20

图片

      在近期的“《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奖教师优质课展示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线上培训会上,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做了一个关于教学设计的讲座。他向老师们介绍了教材文本解读的六个方法。这六个方法分别是提领法、还原法、原型法、见人法、降维法和要素法。
      首先,薛老师认为一堂好的课应该有三个特点:一是好听,学生很喜欢、愿参与。二是好记,学生容易懂、能记诵。三是好用,学生会方法、有收获。
      其次,薛老师认为解读教材就像玩家鉴宝一样,需要准备好工具、经验、学养和切口。工具就是一些能随手翻阅的辞书。经验就是勤于练习获得的见识。学养就是你广泛涉猎后所拥有的知识背景。而切口就是通常老师们所说的关键词句段,教学的突破口。
      薛老师说解读文本内涵有三个层次:一是表层,看字面信息,看人事景物的叙述描写。二是里层,看字句背后的思想感情。三是深层,看文字内外展现的语言风格和表达艺术。
      以上这些,都是在具体的文本解读方法运用之前,需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薛老师说的六个方法:

图片

      1-提领法,强调的是系统地观察文章,而不要纠结于旁枝末节,使得文章教得过于细碎。老师要善于在文本中发现关键的词句来统领教学。例如抓住诗眼、文眼以及关键的写法等,引领学生推敲语言、领悟情感、感受主题、赏析表达艺术。
      2-还原法,就是启发学生能够抓住文学描写和原生物态之间的差异,抓住故事情节中的各种矛盾,进行比较赏析,细究作者的文学匠心。
      3-原型法,就是启发学生去整体发现文本的结构样式、提炼表达公式。带领学生去看出文本的写作门道,甚至进行简单创作模仿。
      4-见人法,就是强调文如其人,读文章更要领会文章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词句描写进行诵读、联想,与作者做心灵对话,达到精神的成长。
      5-降维法,就是强调老师固然有自己的深度、高度的解读,但更要用学生的视角来准备读写话题,为学生铺台阶、搭框架,让学生以他们的生活经验来阅读和理解。
      6-要素法,比较好理解,就是抓住每个单元的读写要素入手,启发学生发现知识规律,体会阅读与创作中的基本的读写技巧。

图片

      薛法根老师的文本解读六方法,最大的好处是相当于交给老师六把钥匙,总有一把能让你在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时山门洞开,发现教材文本的读写结合点,充分领会教材文本的精要,从而设计有趣充实的学习经历。薛老师还分别引用了课文实例来进行说明,让老师有了总想试试看的冲动。

      当然,我也将薛老师的“六法”与我自己的“主题备课法”中“话题四个一”的文本解读法做了比较,感觉我的更像技法,薛老师的更像策略。他的适合成熟型教师,我的则更加适合每一个普通老师。而且,我还提供了一套解读和设计工具,助力老师更精准备课。朋友,也来看看吧。

       备课就用新工具:主题\话题\习题,分分钟搞定一节课教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