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寿臣“兼职”

 三自之我 2021-11-20
●笑坛趣闻之八十二

张寿臣“兼职”

孙福海

  张寿臣在中国相声发展史中功勋卓著,他是继“万人迷”之后,第二个在杂耍园子“攒底”的演员。1927年他就被誉为“笑话大王”,后来又有“相声大王”之美誉。他创作的《洋药方》《夸讲究》《窝头论》《地理图》《戏魔》《洋钱伤寒》《开粥厂》《西江月》《揣骨相》《哏政部》《姚家井》《庸医》《偷斧子》等几十段相声都是传世精品。天津解放后,他加入市曲艺团,生活好了,心情舒畅,为什么不好好地享受生活,而要坚持“兼职”呢?“兼职”干什么呢?

  原因是出于感恩,他逢人便讲:“我永远忘不了1944年,自己的爱徒戴少甫被袁文会迫害致死。又让我顶戴少甫的相声空缺,不去的话性命难保。去了之后,我、侯一尘以及小黑姑娘、王殿玉等艺人不准回家。每天上、下园子由他的手下专门'护送’,以防外逃。几个月过去,我的妻子和三个未成年的儿女,衣食无着,更担心我的安危。抗战胜利,袁文会才把我放走。而此时的家已经不像样子,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妻子只能靠典当换点儿钱养活孩子。我回来不久,妻子因担惊受怕和劳累过度,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当时我连发送妻子的财力都没有了。幸亏师弟常连安和徒弟常宝堃得知后,从北京赶到天津,出资料理了我妻子的后事。天津解放后,党给了我很高的待遇,进市政协,派干部无偿地为我记录作品,版权和权益全部归我,我恨不得24小时工作来予以报答。”那么他“兼职”干什么呢?

  首先,是听电台播放的相声。他的弟子刘宝瑞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了《三性人》,他听后很不满意,立即把刘宝瑞叫回天津,给重新“归置”,重新录制。1956年,天津电台播放了刘文亨的《杂学唱》,完全学侯宝林,还有人赞誉他为“小侯宝林”。张寿臣认为不对,告诉刘文亨:“学者俗,像者死,要有自己的东西。”

  其次,“兼职”讲课。每周四上午在天乐戏院给全市相声演员答疑解惑,带头听课的有马三立、郭荣起、常连安、赵佩茹、常宝霆等名家。

  再有,“兼职”去相声园子巡视。有一次,他去东兴市场“大娱乐”,听了刘文亨的《忘词》,给予充分鼓励。又有一次听了刘文亨的《渭水河》,发现“底”没响。他对刚下台的文亨批评道:“有你这么使的吗?自己给自己来个影壁,'道号叫飞熊’的后边应该顿一下,你多出一个腔来,那怎么响啊?把这个腔去了就响了!”随后,文亨按他说的一使,果真响了。大家都说张寿臣是“相声大夫”。

  最后,“兼职”搞理论研究。遗憾的是,由学者陈笑暇、倪钟之为其记录的几十万字的理论文集在“文革”期间丢失了。

  张寿臣的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相声业内有自己的业规,下篇给您讲高英培向姜昆道歉的趣事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