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北陵公园 菊花渐欲迷人眼, 龙凤呈祥古道前。 远客悠闲湖水上, 悄声谈论帝陵园。 昭陵 帝王征战得天下, 戎马一生名万家。 历史风云成过往, 游人谈笑赏精华。 十月的沈阳北陵公园,被鲜花装扮的多姿多彩,金光灿烂。 大门前左右分别有各色菊花簇拥着龙凤呈祥的立体花卉雕塑,营造了一种欢乐喜庆的气氛,原来,这里正在举办菊花展。 北陵公园是沈阳市最大的公园,占地330万平方米。1643年(清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昭陵建成。1927年,奉天省政府将清昭陵辟为公园,因位于市区北部,故得此名。 天气晴好,阳光明媚,前来游园的游客人潮涌动。粉色条状花瓣的菊花鲜艳夺目。 红、黄、粉,各色菊花争相绽放,开成了一堆堆花坛。 看到这样喜庆的场景,大门两旁的古代狮子也似乎露出了笑容。 昭陵大门的红墙金瓦,斗拱翘檐,风采依旧。 进到大门,一道笔直的大路,绿树成荫,红灯高挂,菊花绽放。 路两侧红色剪纸扇状造形前有黄菊打造的狮子造型,既喜庆又威严。 黄色盆景打造的金色瀑布金光耀眼。 蓝色的铁网状花瓶端放于花丛中间,艺术美观。 绿色的菊花从未得见。 金黄色蜂窝状的菊花也十分罕见。 粉色的蜂窝状的菊花风姿独特。 此时,见路标指向花海,我们就开始游览主路右侧的景观,只见小径边松树下有“清园”二字。 一片荷花池映入眼帘,旁边有一道白柱绿顶的长廊,有白色荷花仙子石像立于荷花池中。时至深秋,荷花虽然已枯萎,但是仍能想见当初荷花满池的情景。 荷花池旁边的“洁石”,应该与荷花高风亮节的本色有关。 荷花池边有郑板桥的《予告归里,画竹别维县绅士民》诗刻在一块大石头上:“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此诗录于此,应取其辞官清廉画竹垂钓之意境。 荷花池上有一座小木桥,名为莲心桥,应该有连心之意。 过了荷花池,便来到北陵湖。北陵湖因坐落于北陵公园内而闻名,是沈阳市城区内最大的人工景观湖。 垂柳倒映于湖上,水天难辨。 只见碧波荡漾,游船悠闲。 湖边绿荫掩映下的广场,是人们休闲的好场所,很多人跳起了交际舞。 偌大的湖上游船随处可见。 这如诗如画的情景,真让人陶醉。 远处高楼大厦,岸边翠柳茵茵,还有眼前湖水的碧波荡漾,游船自在,这是闹市中难得的一个美好的画面。 湖边的小亭子从基座上看应该是有点历史。 旁边花墙上小狮子久经风雨洗礼,已经没有了原本的模样。 湖面上突然出现一座七孔桥,十分壮观。这让我想起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两座桥有异曲同工之妙。它静静地伏在碧波之上,犹如一件艺术品。 从桥上看,五颜六色的游船码头边,树叶已经染上了秋色。 过了七孔桥只见圆形水池中间有异国风情的金色人物雕塑,也许这是一个喷水池。 旁边就是一片向日葵花海,一路打听,我们终于见到了它,心中不免有点激动。 花海中常见到丝状花瓣的大黄花。 有点像、但又不是向日葵的花。 花海远处,山坡绿树丛里深藏着金色的巨龙塑像。 向日葵花虽然已过了盛花期,但是有的花仍然开得十分灿烂,尽量把自己的美丽呈现给游客,这让我很是感动:即使植物,也不想辜负了每一位游客。我作为笔者,又怎能辜负了每一位读者? 由花海返程回到主路上,继续欣赏菊花展。洁白无瑕的菊花,晶莹剔透,惹人喜爱。 绿心白瓣的菊花,婀娜多姿。 成串的粉色小花儿,在绿叶中显得更加鲜艳。 淡粉色的大菊花绽放着精彩。 一棵人工大树干擎起五彩缤纷的菊花盘,树下花坛中两只绿色的小松鼠,栩栩如生,惹人喜爱。 红的艳丽、粉的透亮的小菊花儿欢聚一堂,更加光彩夺目。 被绿叶萦绕的粉色波波花,如羞涩的少女,更加娇艳。 还有黄中透着粉的波波花,清雅亮丽。 不久我们来到皇太极广场,只见广场中间高大的皇太极全身铜像立于高台之上,四角各有被鲜花萦绕着的四条金龙,宏大壮观。 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文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青年时随父亲创业征战,屡建功勋。1626年被拥戴为新汗王在沈阳继位,1635年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次年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在位期间国力大增,为大清入主中原奠定基础。1643年病逝于沈阳故宫,葬于城北清昭陵。 这里是公园菊花展最为经典的景点,也聚集着很多游客观赏拍照。 广场右侧,绣堆处处。一簇绣堆中还有菊花打造的一对大孔雀落在其中,精巧美观。 紧临湖边,一处花墙白柱蓝瓦、国旗飘扬、红灯高挂的二层小楼连接着长廊,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清新壮观。 步入眼前,小楼可以供游人休憩,还有人在表演节目。 再看广场左侧,繁花似锦。一组鲜花组合,一颗红心立于中间,两边各有一条龙和一只凤凰雕塑,可谓龙凤呈祥。 借此吉祥花雕,赶紧拍张照片。 (此片为努力向前拍摄) 一棵由无数盆菊花组成的偌大的菊花树,犹如摇钱树,金光耀眼。 一片格桑花竞相绽放。 还有一把镂空的红色大扇子,前边有鲜花组成的两只蝴蝶,这一组花坛层层抬升,五彩纷呈,引人注目。 大蝴蝶边的五瓣菊花树,造型精巧,令人感叹。 广场上音乐四起,翩翩起舞,一片和谐欢乐的景象。 过了皇太极广场,一组花坛,红灯高挂,两只绿色的小松鼠擎起一个巨大的花瓶,花瓶上各种鲜花盛开,引得众人喜爱。 前行不远,路两边各有一座下马石碑,碑文上用满蒙汉三种文体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下马碑,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在下马碑处,官员须下马下轿步行。 走着走着,有人吹乐器,美妙的乐声引来众多游客。 还有推铁圈的小丑,大头娃的表演,处处都是一片喜庆的场景。 路边树丛间还有高高的华表。 有威严的狮子。 不久就来到了神桥。神桥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3孔拱形桥宽12米,原为青砖铺地,桥下是玉带河。神桥是明清中普遍使用的建筑,既有装饰陵寝的作用,也是陵寝道,起到保护陵寝的作用。此桥为解放后翻建。 桥下的玉带河似乎与北陵湖相连,游船处处,百舸争流。 过了桥,可见一道用栏杆拦起的窄窄的石板路,这应该是古迹。 一处石制大牌坊,立于眼前。这处有4对石狮、一对环绕的石牌坊,建造于顺治或康熙年间。此坊为仿木架结构,4柱、3间、3楼、歇山顶,坊体雕刻各种花卉图案,柱脚下有坐狮4对、獬豸1对,生动逼真。 整个石坊雕琢精细,堪称石雕艺术的精品。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技巧。 再向上有高高的石坡,中间原本应该是人行台阶,现已完全用栏杆围起,保护起来。 拾级而上,便见昭陵。 此门为正红门,正红门便是陵寝的总门户,建于顺治六年,单檐歇山式建筑。三拱门正中的叫神门,东侧为君门,西侧为臣门。神门是当时供清太宗和孝端文皇后“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门只在大祭时开启,只许抬祭品的官兵进入。皇帝祭陵走君门,祭祀大臣走臣门。 正红门东西两侧墙壁为一字琉璃袖壁,袖壁上镶嵌着五彩琉璃行龙。 东西各有一个跨院与院墙和正红门连接,东跨院又称更衣厅,建于康熙年间,是后嗣皇帝谒陵按制更衣休息之地。 西跨院为宰牲亭,是祭祀前宰杀祭用牲畜之地。 昭陵的前围墙均为形状各异的石花雕,虽然已有破损,但是花雕依然清晰可见。 之前我曾几次来北陵公园昭陵游览,本次就没有进入昭陵景区,好在之前拍过一些照片。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同年葬太宗皇太极于陵内,顺治元年1644年,定陵号称昭陵。顺治七年1650年孝端文皇后入葬,顺治八年,1651年陵制初备。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此后,康熙,乾隆,嘉庆等朝又多次增建和改建,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进入红门,脚下一条笔直的石路叫做“神道”,通向陵寝后部。它是整个陵寝的中轴线,昭陵的主要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其它建筑对称分布于中轴线两侧。只有抬祭品的官兵可以走“神道”。据说,其余人走“神道”都会有:“横走罚,竖走杀,马过砍蹄”的后果。 在神道两旁矗立着两根洁白晶莹的华表,华表柱顶部端坐着一只石兽。似犬非犬,披鳞挂甲,它叫做“吼”,生性好望,所以也叫做“望君吼”。面南的“吼”叫做“望君出”,面北的“吼”叫做“望君归”。 神道两侧,还有6对石像生,依次为狮子、獬豸、麒麟、白马、骆驼、大象。这些石兽虔诚地守护陵寝,也是逝者皇太极身份地位的象征。 神道一侧是神功圣德碑亭,又名大碑楼。内立巨型石碑,碑文共1810个字,由清初著名文臣高士奇等撰拟,记载了皇太极一生的文治武功。驮碑的叫作赑屃,赑屃喜好负重,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 在中轴线上最高的建筑是隆恩门,隆恩门是方城的正门,方台式砖石结构。隆恩门顶部是门楼,俗称“五凤楼,”五凤楼是仿沈阳故宫凤凰楼而建。 从隆恩门进入方城,主体建筑是隆恩殿,它是陵寝的正殿,又称“享殿”,是供奉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神位的地方,也是从事礼制活动的主要场所。 隆恩殿东西两侧均辅以配楼和配殿,东配楼和西配楼为清代存贮祭祀所需果品之处;东配殿为祭祀时尊藏祝版和制帛之处,西配殿为举行祭礼时诵经作法之处。 隆恩殿四隅各设立一个角楼,角楼在当时可供官兵登楼远眺,起到保护陵寝的作用。 隆恩殿后面是棂星门和石祭台。棂星门两边有两根方形石柱,又叫“二柱门”;石祭台由汉白玉雕造,为举哀和献祭酒之处。柱子顶端各有一只护陵兽,传说陵寝的地宫门就在石祭台下面,这两只石兽就是用来护卫陵寝的。 在城墙上行走,可见一个半圆形的宝城,宝城中间突起的地方是清昭陵的“宝顶”,它的下面便是地宫,埋葬着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在城墙上可一览昭陵全景。 据介绍,清昭陵占地16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8座(组),作为清朝兴起之初营造技术水平的代表建筑。清昭陵基本沿袭了明代的皇陵规制,建筑形式又融入了满族兴起时期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是皇陵建筑中满汉文化融合的典型范例。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1927年清昭陵对公众开放,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已成为沈阳知名的清文化旅游品牌。 我曾经几次来过北陵公园,我还记得九年前的菊花展是以花海、喷水为主题。 景色大气、壮观。 今年则是以立体造型与喷水为主题,相比之下,今年的菊花展更有创意,更显喜庆。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