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证明:我们的艺术家为什么必须要读书

 杨志远1950 2021-11-21

艺术家需要读书,恐怕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但是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必须要读书,这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从目前的认知来看,这个问题只停留在艺术家应该要读书的层面上,而其中的原委,深层次的原因未有涉及。所以,今天我不但认为我们的艺术家必须要读书,而且我还要证明。

在证明之前,先说明几点:一是这里的读书是个宽泛的概念,是指获得一切知识的手段,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下,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并非只有传统意义上读书这种方式;二是我标题上说“我们”的艺术家,为什么不说艺术家,因为不包括西方文化概念下的艺术家;三是难道这个问题还能证明吗?还需要证明吗?当然需要,因为文艺评论不同于艺术创作,创作是感性的过程而评论是理性的思辨过程,一切理性的思维没有证明就没有专业的价值;四是现在能证明,是不是过去就证明不了?是的,因为在传统文化中,这不是一个特别需要提出了的问题,更不需要证明。所以,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要说清楚还是很难的,更是难以证明的。

下面我们言归正传,试作探究,证明如下。

要证明我们的艺术家必须要读书,还得追溯到问题的本质,即中国文化的性质,因为中国文化孕育了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精神就是中国艺术精神,要讲清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要对照西方艺术精神,要以西方文化作参照,彼此才能更加清晰起来。数千年来,东西方文化在各自的生存系统中发生、发展,并形成各自的性质。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在血亲宗室制度下的技术经验系统,所孕育出来的各种传统艺术都深深地打上了这一烙印。西方文化则是一套科学系统,是通过文艺复兴找回古希腊理性精神,再经过200多年的翻译运动,将古希腊遗留下来的文献翻译成阿拉伯文并传到欧洲,然后经过近代实证科学,形成流布世界的现代西方文明,这种理性的科学精神不仅影响了自然科学也影响到社会科学和艺术。

以绘画为例,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主义开始,西方绘画不管是后来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还是西方现代各种流派的绘画艺术,都与科学紧紧相连、密不可分,如解剖学、几何学、透视原理,以及数学、物理学、光学、化学、力学,还有人文学科,并成为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技巧和精神内涵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知识体系”。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科学就是分科之学,早期的西方科学更具有“博物学”的色彩。再看中国的绘画,虽然也是以线造型,但与现代的知识体系关联不大,甚至南辕北辙,特别是宋元之后的文人画,以心性为主导的精神体系,弱化了外在的形式因素,甚至在“道释”思想的影响下有去“物像”的表现手法,从而达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形式“写意绘画”,成为最具中国艺术精神的代表之一。

再以最具中国文化特质的书法为例,其特点更为明显。书法,虽然被誉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但其笔墨和技巧形式却相对简单,不但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成分,更没有形成与西方相对应的“知识系统”,甚至没有与之相阐释的“美学体系”,书家所写的内容和书写风格没有多大关系,哪怕书者对内容一无所知,也不影响其书写状态和审美风格,因为他的艺术风格和精神深度不在技术本身,而在熟练的技巧之上,主体精神的物化,是通过读书和思考,即生命感悟和文化涵养去引导创作的实践,从而实现对技术的处理、笔墨的运用和审美的判断。如笔墨的虚实、轻重、长短、向背、干湿、浓淡,还有字法、章法和形式的取舍等等,是依赖于主体精神的提升,从而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而这个境界的高下不取决于技术本身,而是在技术高超的基础上通过外在的读书学习,提高人文素养而获得。因此,在中国书画史上只有掌握了深厚的笔墨技巧,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的书画家,其作品才有精神的深度,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家。

文化既有延展性也有遮蔽性。东西方文化所具有的各自性质不仅表现在艺术上,在科技领域也是如此。如我国的四大发明也是一种技术实践体系,如指南针的发明其伟大之处毋容置疑,但它不是一套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体系,而是实践经验系统,它不是基于对地球南北两极的认知,更没有磁场、磁力线等物理概念;火药,也没有弄清爆炸是快速氧化的科学原理等等,总之和艺术一样是一种长期反复实践的技术经验系统。所以,有学者认为从东西方比较而言,中国的一切是艺术的,西方的一切是科学的,这样的判断在学理上是成立的。

或许有人会说,你是不是在低估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艺术,如果这样认为你就错了,正好说反了。在现代艺术的概念下,中国艺术所表现出的直觉、非理性、非逻辑、“去知识”的精神特质,才是真正的艺术,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法国艺术家罗丹说:“我不相信科学的倾向对艺术是有利的。”一种非理性的“诗意的生活”,才是人类的理想追求。近现代以来西方的大哲们已经意识到“理性”“科学”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的后现代主义其实质就是解构西方的语义中心论,其要义就是去逻辑、去理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东西方文化在这个层面上更具有对话、融合的可能和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底层精神是技术体系,所产生的艺术其技术部分不包含知识内容;西方的艺术是一套科学体系,其技术和知识互为一体。所以,我们的艺术家在锤炼技术的同时,需要读书、思考、感悟生命、增加知识、提高人文修养,提升审美水平,唯此,才能创作出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和高境界的艺术作品。

衡正安,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委宣传部首批紫金文化艺术英才。现工作于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主持工作)。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言恭达文化基金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文艺评论、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140余篇。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九届中国文艺评论奖,第二届江苏文艺评论奖,首届江苏紫金文艺评论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